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纵观包头地区文物与考古和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包头地区的文化特色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出土与考古发掘虽不平衡,但前后相连,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物链;体现了鲜明的从农耕文明到畜牧文明的过渡特色;体现了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更堆先生长期从事西藏考古研究工作,并对其作过深入研究的著名学者.文章围绕西藏20余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更堆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环境考古旨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由这种相互作用决定的人类生态系统。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全新世以来持续多变的全球气候环境,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日趋复杂的人地关系,使全新世环境考古一开始就是环境考古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于近年来发展成为考古学、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科学引文检索结果分析入手,回顾了近年来全球各大洲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以及地学考古、分子生物考古及多指标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的重要进展。未来全新世环境考古必须加强交叉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和长周期模型的开发应用,深入开展农业起源与传播、史前及历史时期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等专题研究,注重在人地关系动态阐释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的结合,藉以发挥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成果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霍巍先生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兼香港城市大学、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的客座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霍巍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考古、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学与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博物馆学等,曾多次赴日本、美国、德国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先后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考古学报》《民族研究》《文物》以及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东方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西藏西部佛教文明》等学术著作多部,先后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他主讲的《考古学导论》被评为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并两次荣获四川省教学一等奖。文章从霍教授的学术成果等出发,围绕西藏考古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冠雄  紫燕 《青年科学》2010,(10):4-11
近日,23位学者云集苏州,三国文化论坛树起“反曹”大旗,“曹墓造假”檄传天下。于是,“挺曹”城下,旌旗烈烈,鼓角争鸣,“反曹”呐喊一浪高势一浪。  相似文献   

6.
西藏岩画最初的发现者大都是入藏考察的外国学者,弗兰克、杜齐等人最早在藏西发现岩画,杜齐教授很早便推测出这些古老岩画为北部游牧民族所为。中国西藏自己的岩画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在众多考古工作者及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岩画发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地经调查发现并记录的古代岩画已有近百处地点,上千幅画面,近万个单体图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十几个县境内。瞻望前景,西藏岩画的发现可能还拥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基于岩画发现的一般规律,西藏高原几乎具备岩画大规模存在的诸多条件——牧猎经济传统;鲜明而突出的苯教文化特色;古象雄王国的所在地等等;它们不仅意味着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的铜石并用时期,曾经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就为岩画的存在奠定了基础,西藏岩画的发现应该是对传说中的古象雄国的揭密,是我们认识藏北高原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图象资料。  相似文献   

7.
熊文彬先生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西藏历史、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西藏艺术研究领域执着的追梦人。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成果多次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在藏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先后出版《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江孜白居寺壁画研究》《元代藏汉艺术交流》《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龙椅与法座: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史》《西藏通史·明代卷》《早期汉藏艺术》和《十二世达赖喇嘛传》等专著和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文章围绕熊文彬先生的学术经历,结合他在西藏艺术特别是西藏美术考古等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学术影响及其学术观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学术专访。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空间分析支持下的聚落考古的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基于GIS的聚落考古研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巴族地区的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钲,从形制特征看,钲腔瘦长,近直筒形,圆管状甬,有的为六棱或八棱柱状甬,有的饰环钮,于弧,内腔有的有四条音脊。按照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铜钲与錞于是连同使用的,除用于军旅外,还用于祭祀和宴乐。  相似文献   

10.
写在收获与播种之间——西藏新文学创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新学,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相当有特色的化现象,它以奇特的风格、新颖的角度、深沉的内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理解不同区域的化特质,自然有许多研究视角和研究途径。本仅以新学为切入点,以新学的发展线索为立足点,试图揭示出包含在学中的化现象,进而阐发西藏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Survey study and experimental study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They are typically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data in the research of SLA.However,they are different.This paper mainly demonstrates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research of SL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wo kinds of studies.This will offer researchers a reference which study is better for their SLA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对统计学中抽样调查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牧区的发展,牧区的发展是西藏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关注牧区的发展现状,研究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对藏北那曲牧区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人口、婚姻、家庭、经济生活、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示西藏牧区的发展与变迁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移民的过程与原因,类型与特点,移民的分布与发展,移民对经济、环境、文化生活的影响,移民政策,流向等六个方面对二十年来明清西南人口迁徙史研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地勘作为探明自然矿产资源的一种必要方法,在创造巨额资源性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西藏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勘探与保护环境二者之间如何良性循环与互动,是西藏地勘工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需要持续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在地勘作业中要实现地勘效益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目标,需要从地勘规划、方法与细节以及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2014,(1):77-82,93
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流传于海外的两件吐蕃金银器上宝马与骑士图像,再现了吐蕃时期美术中马的形象和吐蕃武士的形象塑造,并对其中若干细节如马蹬、马尾装饰等与同时期的西域和内地美术作品进行了比较,将其置于欧亚草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西藏地区行道树资源、现状与特征,应用抽样调查法对该地区的行道树进行调查,分析了西藏行道树多样性指数、结构特征、配置模式等.结果表明:1)西藏常用行道树共计20科36属63种,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分别为12.32cm、7.21m、3.90m.从总体上看,行道树规格明显偏小.科属上,应用最多的依次为杨柳科、蔷薇科、松科,分别为15、13、7种. 2)西藏行道树基调树种为白柳、北京杨、紫叶李、榆树、雪松,重要值排前3的依次为白柳、北京杨、紫叶李,其重要值依次为47.830、43.459、22.834,且多样性指数较高.3)季相景观上以春-秋季、秋季为主,彩叶树种色系上以黄色、白色系季相景观为主.4)垂直分层结构上以一层模式为主(43.93%),行道树复层结构不发达,花灌木、草花及地被植物较匮乏.  相似文献   

18.
对常用的普通圆柱形蜗杆传动在测绘方法和测绘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德价值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概括出道德价值观研究的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价值观的内涵。2、道德价值观的研究范围:道德价值观结构研究;道德价值观内容研究;道德价值观形式研究;道德价值观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7日,在周汝昌先生、叶嘉莹女士倡议下,由王功权创立的中华诗词(BVI)研究院主办的顾随诗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100多人,收到研究论文33篇,大家就顾随先生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成就、杂剧创作成就、诗学思想、词学思想以及与儒学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