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离子Eu~(3+)掺杂的铌酸锶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的表征,同时研究了共激活剂Bi~(3+)对SrNb_2O_6: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 ℃焙烧后可得到SrNb_2O_6纯相;Sr_(1-x)Nb_2O_6:Eu_x~(3+)荧光粉可以被395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以Eu~(3+)的5D_0→7F_2(614 nm)电偶极跃迁为最强峰,Eu~(3+) 在SrNb_2O_6中应处于偏离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当x=0.15时,SrNb_2O_6: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共激活剂Bi~(3+)的掺入可以增强SrNb_2O_6:Eu~(3+)荧光粉在325 nm左右激发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Li,Ca,Gd)SiO3:Eu,Bi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体基质材料,用高温固相反应首次合成了(Li,Ca,Gd)SiO_3:Eu,Bi系列发光体.通过室温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研究了基质中Gd~(3 )对Eu~(3 )、Bi~(3 )的发光行为和Bi~(3 )对Eu~(3 )敏化作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基质组成和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u~(3 )发光的~5D_0—~7F_2与~5D_0—~7F_1的发射强度比值和Bi~(3 )对Eu~(3 )的敏化效果都随基质组成的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Dy~(3+)、Eu~(3+)共掺杂;Dy~(3+)、Tm~(3+)、Eu~(3+)三掺不同掺杂浓度的CaMoO_4纳米发光材料,并且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在Dy~(3+)、Eu~(3+)共掺杂CaMoO_4体系中,在蓝光454 nm波长激发下,随着Eu~(3+)离子浓度变化色坐标逐渐向红光区移动,并发现了Dy~(3+)对Eu~(3+)的能量传递现象.在Dy~(3+)、Eu~(3+)、Tm~(3+)三掺杂体系中在365nm光激发下色坐标更为接近白光的标准色坐标值,能够合成比较理想的白光.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出组成为:2.686ZnO-1.6Al_2O_3-5SiO_2:0.05Eu~(3+),0.007Bi~(3+)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小角散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热重及差热分析,研究了由溶胶→凝胶→发光晶体的转变.采用日本岛津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发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讨论了发光体的发光特性及Bi~(3+)对Eu~(3+)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的SrMoO_4:Eu~(3+),Tb~(3+)系列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Tb~(3+)到Eu~(3+)的能量传递关系.激发光谱由一个紫外区的宽带峰和可见区的窄带峰构成,可以很好地被紫外LED和蓝光LED激发.通过调整样品的煅烧温度、Eu~(3+)、Tb~(3+)掺杂浓度,可以改变Eu~(3+)、Tb~(3+)的特征发射强度,可以对荧光粉的发光颜色进行调节.经700℃煅烧后SrMoO_4:xEu~(3+),Tb~(3+)荧光粉(x=2.5%,3.5%),在379 nm激发下荧光粉可发射出白光.通过选择合适Eu~(3+)、Tb~(3+)的掺杂浓度、煅烧温度和激发波长可以实现合成白光LED用荧光粉.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u~(3+)、Tb~(3+)、Tm~(3+)单掺,Eu~(3+)、Tb~(3+)共掺,Eu~(3+)、Tb~(3+)、Tm~(3+)三掺的Gd_2(WO_4)_3纳米发光材料,并且研究了其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所制的样品为Gd_2(WO_4)_3的底心单斜结构,Tb~(3+)的摩尔分数为:5%时,Gd2(WO4)3:5%Tb~(3+)的发光最强,此外还发现了Eu~(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在Eu~(3+)、Tb~(3+)、Tm~(3+)三掺杂体系中在353nm光激发下色坐标更为接近白光的标准色坐标值,能够合成比较理想的白光.  相似文献   

7.
<正> 以铝酸盐为基质的稀土发光研究已有报导,发现Eu~(2+)在六方铝酸盐的不同组成基质中发光性质有明显区别,我们制备了含Eu~(2+)、Mg、Sr的铝酸盐荧光粉,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有磁铅酸型的晶体结构,发射最大波长为485±5nm,具有吸收性能好,发射半宽度窄,亮度高等特点。本文将对其合成,结构分析,发光特性等作详细报导,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样品制备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以NH_4Cl作助熔剂,合成了一系列的Li~+,Na~+,K~+碱金属离子作电荷补偿剂Eu~(3+)激活的碱土金属偏硅酸盐发光体,实验结果表明,电荷补偿剂的改变的会显著影响发光体的形成温度,发光强度。用Na~+、K~+补偿Eu~(3+)电荷时,发光体的形成温度分别须高于相应Li~+补偿时的40℃、60℃。相同组织的发光体中,以Li~+补偿Eu3~+时发光强度最大。基质不变,Li~+,Na~+,K~+的改变,不会影响发光体的激发光谱,发光光谱形状和波峰位置,对基质晶体结构参数也无显著影响。本文给出了数种Li~+,Na~+,K~+补偿Eu~(3+)时MSiO_3发光体(M=Ba,Sr.Ca)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及d值;本文的实验结果对类似RE~(3+)发光体的合成及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双掺杂的Ca_(1.995)Ba_(0.005)Zn_4Ti_(15)O_(36):Pr~(~(3+)),Na~+发光材料(杂质离子为Sm~(3+),Eu~(3+),Gd~(3+),Tb~(3+),Dy~(3+),Tm~(3+)).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前驱体在1 000℃灼烧24 h,与高温固相法在1 200℃灼烧48 h得到的样品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样品的发光性质较好.通过测定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在Ca_(1.995)Ba_(0.005)Zn_4Ti_(15)O_(36)基质中,Sm~(3+),Eu~(3+),Gd~(3+),Tb~(3+),Dy~(3+)和Tm~(3+)的引入增强了Pr~(3+)的红光发射,其中Eu~(3+)的作用最强.Ca_(1.995)Ba_(0.005)Zn_4Ti_(15)O_(36):0.006 Pr~(3+),0.006Na~+,0.004 Eu~(3+)是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无电荷补偿和有电荷补偿SrCaMoO_4:Eu~(3+)/Eu~(3+),Sm~(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白钨矿结构,属于四方晶系,电荷补偿明显增加了红光发射,在Eu~(3+),Sm~(3+)共掺样品中,发现红光的发射也明显增强且存在从Sm~(3+)到Eu~(3+)的能量传递现象.在有电荷补偿的样品中,观测到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11.
La0 7Ca0 .3MnO3巨磁阻薄膜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磁学材料 ,薄膜样品在外磁场下观察到较大的负巨磁阻效应 .运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巨磁阻薄膜的生长机制 ,确定了薄膜良好的外延生长关系 ,并对薄膜界面的结构与缺陷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2.
TiO2因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难溶、无毒等特点,是理想的光催化剂,但由于其吸收光谱在紫外区,日光利用率低,故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光催化活性,需研究出可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掺杂物,为此,以稀土元素氧化物和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掺杂有镨(Pr)和钬(Ho)稀土元素的TiO2纳米粒子,并用XRD,TEM手段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掺杂TiO2纳米粒子在自然光下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掺杂能显著提高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当掺杂量为1%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而且,掺杂Ho的TiO2催化活性高于掺杂Pr的TiO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5Sr0.65Co0.7Cu0.3O3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常压及160~200℃温度范围内,CO氧化反应速率对一氧化碳与氧分压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1和0.17;反应表现活化能为62.0kJ·mol-1。并且对该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方式和反应性能角度出发做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比1%~7%)的ZnS:Eu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通过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发光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立方相的ZnS:Eu,Eu3+占据了晶格的非对称反演中心,红光发射来源于Eu3+的5 D0→7 F2的跃迁.掺杂量为6%、热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试样分解装置,把BBr3试样水解为氢溴酸和硼酸,通过Faians法溴化银沉淀滴定和甘油硼酸酯酸度滴定,分别成功的测定了试样中溴和硼的含量,该方法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将碳纳米管(CNT)、导电炭黑Super-P(SP)复合作为磷酸锰铁锂(LiMn_(0.7)Fe_(0.3)PO_4)正极材料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导电剂,与单一采用SP作为导电剂的LiMn_(0.7)Fe_(0.3)PO_4正极片进行对比。采用复合导电剂的材料,极片电阻率明显低于采用SP导电剂的材料,且电化学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发光电位在0.20 V(vs.Ag/AgCl)左右的Ru(bpy)32+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改善此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考察了电位扫描圈数、扫描范围对此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u和Nafion在这种独特的阴极电化学发光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激发模式,并应用此激发模式对一些电化学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亚锰酸盐La0.7CaxSr0.3xMnO3系列多晶样品(量分数x=0.05,0.10,0.15,0.20,0.25,0.30),并在零磁场和0.3T磁场下研究了电阻和磁电阻与温度(77—380K)的关系,结果发现随x的增加,样品的巨磁电阻效应的峰值温度向高温移动,磁电阻峰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