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水为介质,研究了不同截面短长轴比B/A (B/A=0.3-0.5)和导程与直径比S/de (S/de=17-50)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和流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管内Nu和f值均随均随B/A值和S/de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B/A值的增加而减小得更快,B/A值对螺旋扁管管内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更大;在相同Re和Pr下,螺旋扁管管内Nu数为光滑管的1.3~2.5倍;阻力系数f是光滑管的1.2~1.5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提出螺旋扁管管内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准数方程式,其最大误差分别是12%和6%,可为螺旋扁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凹凸管进行了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管内的流动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光滑管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流动速度下,凹凸管的阻力系数及传热膜系数都大于光滑管,且阻力系数之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传热膜系数之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在本数值模拟范围内,雷诺数由2757.76增大到13788.79时,阻力系数之比由5.5308增大到8.3663,传热膜系数之比则由2.289减小到1.58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凹凸管的综合性能在低速时能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凹凸管特别适合低速流时的强化传热。  相似文献   

3.
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的管内传热及流阻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为介质,研究了不同截面短长轴比(B/A=0.27~0.47)和扭曲比(即导程与直径比,S/de=17.19—50.62)的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的管内传热和流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的管内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均随B/A值和S/de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B/A值的增加而减小得更快,B/A值对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的管内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更大;在相同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下,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管内的努塞尔数为光滑管的1.3~2.5倍;阻力系数为光滑管的1.2~1.5倍.文中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扭曲比螺旋扁管管内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准数方程式,其最大误差分别是12%和6%,从而为该类型螺旋扁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利用设计厂家所提供的实测数据,以及试验整理出的有关曲线,来评价油散热器的传热及流阻的综合性能优劣的方法,该方法既简便又科学。  相似文献   

5.
换热器中强化传热表面传热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在熵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传热性能评价判据-强化传热性能因素。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用于硫酸行业的板翅紧凑型转化器 ,通过实验对采用不同翅高时流道内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流道内翅片高度的增大 ,传热膜系数随之增大 ,但流阻曲线则呈凹型变化 ,即在中间高度时流阻达到一最小值 .同时利用数值模拟对流道内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5种在工业上行之有效的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粘性液体的传热强化;新型壳程折流板;花瓣形翅片管强化冷凝;T-形翅片管强化沸腾传热;错齿圆翅片管强化苯酐凝华过程。同时,对以上5种技术的研究思路及工业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 4种不同折流板支撑条件下 ,对旋流管式换热器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 ,并根据 Bergles性能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得出了旋流管管束最佳支撑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
夹套间强化管传热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种典型的强化管在夹套间进行了传热及压力降实验,并对它们进行了传热性能的综合评定,研究了传热效率指标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该规律分析了影响这四种强化管优劣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R-12蒸气在三维内翅管中的流动冷凝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面相比,R-12蒸气在三维内翅管中的凝结换热系数增加了107%,而流阻只增加了18%,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建立了预测传热性能和流阻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潘阳 《江西科学》1989,7(2):16-22
本文实验的基础上,对碳钢-萘热管的传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在加热段内,管内的沸腾传热过程随热负荷的变化大致可分三个区域,即以自然对流为主的沸腾区,核化沸腾区和传热恶区,加热段的沸腾传热热阻随其径向热流密度的变化而改变。文章叙述了,在外界工况改变的情况下,萘热管内传热热阻的变化规律。本文用流体力学和边界层理论对重力试热管冷凝因 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液膜成膜厚度和膜内速度分布进行了论述。认为,在液膜较薄的区域,液膜流动特性较差,最容易造成液膜破断,发生局部传热恶化。在分析讨论中,就萘热管的某些传热特性和水热管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和热力特性与开启式有较大区别,其流动和传热特性也很复杂,本文讨论了用实验手段测定壳内介质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提出了用流函数-涡量法来计算壳内介质温度场和对流换热系数,为正确设计全封闭压缩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文中着重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区及飞溅降膜传热区的传热原理;根据试验数据回归整理了相应的换换系数无量纲准则关系式,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吻合相当好;分别与大空间池沸腾传热和整体式热虹吸管热管蒸发段降膜区传热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分离式热管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原理性涡旋强化实验装置,测试了涡旋强化效果及典型工况的压力分布;归纳出了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以及与旋流数的关联式;整理出了不同进凤方案的旋流数沿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用插入螺旋线圈来增加管内放热系数,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强化换热方式。本文详述了作者在实验室所进行的管内螺旋线圈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16.
潘阳  奚yang 《江西科学》1990,8(2):14-21
本文通过玻璃分离式热管模型,对分离式热管内部流动、传热等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并着重就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如外界工况、充液量、结构布置等,对分离式热管加热部分和冷却部分流动及传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观察,叙述和揭示了分离式热管内部的流动和传热规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泵型空调机组室外机换热面积通常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的特点,对室外机换热面积变化对其换热量及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测试了室外机沿制冷剂管路管壁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室外机传热和制冷剂流动计算模型,并对以R22为工质的一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相变过程均为非定温过程,但温度变化较小,且供热时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大于制冷时作为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当室外机换热面积远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时,室外机换热量和机组性能系数均随换热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远较换热面积减少的比例小得多。且在制热工况下的影响远小于制冷工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热管传热热阻的分析和数学变换,将热阻变换为热管某段的一维函数,根据极值定理导出最佳传热比L_1/L_2。由于分析和推导过程的不同,所得结果和文献也不尽相同。在最佳传热比的基础上,根据优化理论,导出了热管换热器加热段和冷却段的优化比。I  相似文献   

19.
混合热阻条件下不可逆卡诺制冷机的优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混合热阻条件下不可逆卡诺制冷机的性能界限,导出了该制冷机的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之间的关系式,揭示了不可逆因素对制冷机优化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实际制冷机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