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河西水系的特征和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肃河西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域之一部分。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河西在自然区划方面,包括河西走廊及其南面的祁连山地(又名南山)、阿尔金山地东段、苏干湖盆地与其北面的部分阿拉善高原及北山等六个自然省区。全属我国内陆流域,且有大面积的无流区。地表广泛分布着高山,中低山、高原、盆地,沙漠、戈壁和点缀在沙漠戈壁间的小块绿洲区。  相似文献   

2.
吴景山 《大自然》1989,(2):38-40
在祁连山北部寸草不生的戈壁上,耸立着一座苍翠的山峰,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黄山.大黄山位于河西走廊山丹县的东部,原名叫作焉支山、删丹山.后来因山上盛产当地人习惯称作"青松"的青海云杉而改称为青松山.然而今天,无论是正式出版的地图,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习惯,都称之为大黄山  相似文献   

3.
利用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及Hurst指数法,分析了2000-2017年河西地区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其可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2000-2017年NDVI增长区域面积较大且分布广泛,减少区域较少.河西地区植被总体呈稳中向好的趋势,走廊绿洲区植被增长趋势最大,祁连山区植被增长趋势较小,戈壁荒漠区植被变化趋势不显著.植被覆盖持续增长的区域远多于持续降低的区域,但持续增长的能力较弱,小部分处于增长趋势的植被未来发展趋势可能逆转,存在植被退化风险.走廊绿洲区植被持续增长能力最强,祁连山区植被增长持续性较弱,戈壁荒漠区植被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河西走廊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不规范、优质果率低、大小年现象严重等难题,酒泉市林果服务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河西走廊地区栽培的欧洲李优良品种4个,总结出一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河西走廊乃至同类地区欧洲李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边界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干旱半干旱区具有不同下垫面特征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代表站点2006-2013年的探空资料,对其边界层高度、边界层内的位温、比湿、风速等特征量在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7: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300~600 m,且黄土高原地区要高于河西走廊地区;19:15两地区边界层高度多在200~500 m左右,且河西走廊地区要高于黄土高原地区.两地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在每年4、5月份左右达到峰值.黄土高原地区位温及其随高度递增率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比湿整体大于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地区风速廓线随高度变化差异大于黄土高原地区.各特征参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说明下垫面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在近地层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相对于甘肃省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条件比较优越。文章从平衡发展模式、梯度转移模式、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及网络发展模式等角度对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强调了“点轴”发展模式在河西走廊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扼要阐明了当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加快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建设的步伐几条主要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河西走廊甜莱生产和甜莱制糖工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把河西走廊建成甘肃省的甜莱生产和制糖工业基地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西走廊地区气候特征和能源结构特点,在原有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性和技术性因素,确定以环境性、能源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目标属性的采暖形式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的目标属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建立河西走廊地区采暖形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通过可拓评价法得到河西走廊地区最优采暖形式.  相似文献   

10.
邹宇泽 《大自然》2009,(1):37-39
笔者很早就听说了从祁连山上奔流而下的黑河连接着冰雪高原,连接着河西走廊上的边关,连接着茫茫戈壁里古城遗址的冷月倒影,连接着垂死的胡杨林,连接着干涸过的居延海。2007年9月,笔者终于有机会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同去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考察啮齿类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让额济纳河(黑河在额济纳旗境内又叫额济纳河)和自己的人生之旅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被誉为甘肃的粮仓和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资源、气候、沙尘、风暴、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论证了河西走廊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制约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和气候环境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牧、还林、还草。建设“绿色水库” ,强调森林、草原植被对农业发展的综合作用和稳定性优势。提出建造水源涵养林、节水灌溉、调整产业结构、农牧民搬迁等措施 ,必将彻底改善气候环境、提高降水量、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农业和畜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南拓青龙、中扩绿洲、北退黄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钙果是第三代水果,在我国北方已广泛种植,是含有特殊成份的第三代水果。通过比较其成功种植区的气候及优良品种的生长表现,根据河西走廊气候特点划分适应中华钙果种植区,提出引种早、中熟品种;强调补充灌水,注意预防早霜和晚霜是河西走廊栽培中华钙果的技术要点。在河西走廊推广种植中华钙果,不仅可以扩大钙果在我国的栽培范围,也可成为当地水果业产业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河西走廊古代城镇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展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设史的研究视野,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2002年6~9月,对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经行系统的采集,共采集蝶类标本6000余号,经鉴定、整理隶属于8科74属128种,根据世界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该区分布有古北区系种99种,东洋区系种2种,广布种27种,以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对国内其他地区(包括其周边地区)的蝶类区系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蝶类区系作了相似度比较,初步探讨了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在中国蝶类区系中的地位,以及祁连山及河西走廊对于蝴蝶分布的影响和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取样、试验及遥感影像分析,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主要地表类型颗粒组成,估算了各地表类型表层土壤潜在尘源总量,分析了潜在尘源与2005年7月17日沙尘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耕作区易起尘颗粒百分含量最高,戈壁、灌丛、退化草原潜在尘源总量最大,农田次之、沙漠最少;该地区西部、西北部的沙尘源为7月17日沙尘暴提供了物质条件;增加上述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可减轻当地沙尘暴危害。  相似文献   

16.
唐代,中央政府与四周临国及域外民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一些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宗教在此时传入中土,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基督教的异端聂斯托利派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国内地,被称做景教。历史上景教在河西传播留下的史料非常少,本文凭借一部分史料对景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情况作了以下推断。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但地处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其他省份相比,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度较低,如何提升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成为目的地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河西走廊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评价量表,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量表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游客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进行测度,以期研究结论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研究河西走廊旅游目的地意象提供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也给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如种质资源、土地、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环境优越、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等。针对存在的管理滞后、生产水平低、盲目性大、缺乏统一的交易市场、信息不灵、资金拮据、对野生花卉资源缺乏引种驯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效率低、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健全体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来实现河西走廊花卉产业的合理区划 ,平衡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资源利用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重视投资 ,发展区域比较优势 ;最终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真正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花卉产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文献资料,论证了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畜牧业,并通过分析当时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得出以驻牧型畜牧业为主的结论。在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人口压力以及过度的牲畜放牧,导致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辛爱民 《甘肃科技》2014,30(24):1-3
论述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对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忽视生态保护及科技水平低等问题,进而提出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