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逻辑学”不仅重视逻辑的思维工具作用,也极为重视逻辑的接受和表达及其社会功能。《认识逻辑学》运用辩证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原理对传统逻辑的基本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改造",这种注重逻辑理路及其逻辑应用的文本,为文科学生学习逻辑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人类的“精神家园”不可能囿于传统而风平浪静。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因”里的核心成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持续的精神动力和理性向导,理应得风气之先。逻辑学是哲学领域中集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领域里进行理论创新,不仅需要学术功力积淀,更需要一种敢为人先的学术担当。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学报原主编张盛彬教授的逻辑学新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是书44万言,由原《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编辑室主任何祚榕、华东师范大学彭漪涟教授分别作序,体系全新,堪称倾其毕生学术心血之力作。为进一步推动认识逻辑学研究,本刊特邀了逻辑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展开笔谈研讨。本期先行刊发其中三位逻辑学博士的解读,以期得到逻辑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篇章分析中的“逻辑”连接与逻辑学当中的“逻辑”一词意义不同,认清逻辑一词的意义对于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一书将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我国高等院校逻辑教材建设的新尝试,体例也是一次新突破,为培养广大青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认识逻辑学"是一门待建的逻辑学科,张盛彬的《认识逻辑学》作了有益探索。要建构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相贯通的"认识逻辑学"新学科,必须明确三个前提性问题:一是从逻辑学的发展看,有无建立的可能和必要;二是要明确该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三是如何才能将该学科建成结构严密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为了对深入阅读、研究以及正确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有所帮助,从语言、逻辑、哲学3个角度对《哲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反映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的思想要点。  相似文献   

7.
如何明确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关系着这门学科的独立性。从教育学研究内容出发对此做出的划分只是把逻辑知识当作工具,且囿于传统逻辑范畴,使得这门学科成为教育学的子集。现代逻辑方法使用的划分主张逻辑服务于教育教学,实则暗含着逻辑教育的目的。杜威的教育逻辑实践对划分有重要借鉴意义。产生于西方的教育和逻辑在东渐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联系,教育逻辑学研究对象对应于教育与逻辑结合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正是教育逻辑学产生于当代中国的必然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对归纳概率的多元主义解释研究作为切入点,解析逻辑哲学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应用于非经典逻辑,尤其是现代归纳逻辑。与此同时,从特定角度对我国归纳逻辑梯队三代人的成长作了简要的历史性评述。  相似文献   

9.
“次协调逻辑最早是从‘谈判中的逻辑’产生出来的。几个人一起参加一个会议,讨论一些问题,大家的意见分歧会很大,即使对于同一个名词、概念,个人出自不同的立场也可以做出极不相同的解释。要把会谈结果统一成一致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完全的协调性是做不到的。然而,老练的外交家们却善于‘求同存异’,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周恩来语),在会谈中达成相对的谅解,或者说求得某种‘弱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认识逻辑学”笔谈》系本刊2009年第1期起新辟的专栏。本期特邀《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一书的作者张盛彬教授和浙江省委党校陈宗明教授笔谈。张盛彬教授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现身说法,回顾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体系中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陈宗明教授从“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题引出“知其二”破题,主张“知其二”是认知的追求,认识的阶梯,也是认识逻辑成立的理由。人们能“知其二”,但也难“知其二”。认识逻辑是“知其二”的逻辑,应当属于哲学逻辑,属于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在20世纪中国的多舛命运--百年逻辑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学在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于苏联《哲学问题》《逻辑问题讨论总结》的误导,形式逻辑被长期封闭,辨证逻辑在歧路上徘徊,双双陷入困境,30年代上海逻辑论战也得不到公正评价。受极左思潮的长期干扰而不悟,是现实原因;中国人长期囿于朴素辨证方法,是历史原因。只有彻底批判极左思潮,彻底转换思想方法,逻辑学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被称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莱布尼茨的逻辑哲学思想,分析他的逻辑观对形而上学的哲学意义,探讨他的概念理论、定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逻辑哲学的贡献,阐释他的"可能世界"理论,阐述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微知觉理论的本体论意义。莱布尼茨的逻辑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他所处的17世纪,是被黑格尔抱怨为"贫瘠的"哲学时代,因而他的思想尤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日前,惠得张盛彬教授新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翻阅之下,很受启发。该著试图将多门学科在逻辑大旗下进行“沟通、贯通、统一”,是作者经20余年的艰苦探索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对于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青年学人来说,这份执著堪称榜样!从内容上看,该著不仅横贯中外,还纵贯古今,因而读来有一种历史感蕴含其间。张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推理之贯通》,其研究如刘培育先生所评价:“没有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近来新名词的层出不穷,古典哲学中的"反思"一词又被再扬弃,成为许多文章的点缀,大多理解为对某现象的逆向思维或后思维,断定为一种主观意识的思维活动.也有人认为"反思"原意是指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是对以往的事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果说把作为一般意义使用"反思"一词理解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只要大家都能理解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逻辑建模是与我们的直觉和实在经验相符合,能够对一定范围的哲学问题提供答案的形式理论框架。广义地说,哲学的逻辑建模是建立在逻辑-数学基础上,用于描述和分析哲学概念、哲学论题和哲学推论的形式技术。哲学不仅从逻辑-数学模型获益,而且它本身也提供哲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近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提倡的科学的精神和力图建立的所谓科学研究范式对近代学术的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历史地理学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对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影响谈起,找出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历史地理学和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语言文学诸多领域。通过概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正反两方在言意之辩长期历史进程的若干关节点,讨论了双方的得失;期待双方继续调整各自的论点,深化论证,实现互利双赢;阐发了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即: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 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为视角,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逻辑哲学不应当研究诸如"什么是逻辑"等逻辑问题.同时认为,逻辑哲学是研究与逻辑有关问题的哲学,哲学逻辑根本就是没有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师范大学,特别是以政治教育学院为例,梳理多年以来《逻辑学》课程从知识传授到思维训练、从理论知识的习得到思维方法的掌握、从逻辑知识的把握到逻辑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研究的改革历程,总结《逻辑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