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平均场理论研究三子格Ising模型的磁性质,给出了相变条件公式和相图。  相似文献   

2.
在Voigt位形下,依据反铁磁/非磁三明治结构中的磁极化激元的色散关系,研究了此条件下色散曲线,结果表明,磁极化激元发生了分裂.  相似文献   

3.
用平均场理论研究三子格Ising模型的磁性质,给出了相变条件公式和相图.  相似文献   

4.
在二维正方绝缘铁磁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磁振子-声子相互作用模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磁振子-声子相互作用下的二维绝缘铁磁体的磁振子谱,计算了布里渊区的△线上的磁振子色散曲线,发现在布里渊区边界区域磁振子谱的软化和磁振子谱线增宽最明显.比较了纵向声子与横向声子对磁振子谱的软化与磁振子谱线增宽的影响,也讨论了各项参数的变化对磁振子谱的软化与磁振子谱线增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温下一维绝缘铁磁链的磁振子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维绝缘铁磁链系统基础上建立了1个磁振子一声子相互作用模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磁振子一声子相互作用下的一维绝缘铁磁链的磁振子谱,计算了布里渊区的磁振子色散曲线.发现在布里渊区边界区域磁振子谱的软化和磁振子谱线增宽最明显.也讨论了各项参数的变化对磁振子谱的软化与磁振子谱线增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两个磁性层和间隔层的厚度对静磁后向体波色散和传播损耗的影响.在双层结构中,具有较大厚度的磁性层对传播常数和衰减常数的影响较大,通过适当选择两个磁性层的厚度和间隔层厚度,色散和衰减常数能显著地降低,线性延迟或不变延迟的带宽能显著提高.在单磁性层结构中,静磁波传播是主要的限制带宽的机制,由于双层结构中静磁波的传播损耗可以显著降低,因此,静磁波的激发成为主要限制带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漏磁无损检测中一种基于双极磁荷法的漏磁信号分析模型,运用这一分析模型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缺陷的径向和轴向漏磁信号.设计制作了实验装置与试样并进行了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分析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得到了较好的吻合,说明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这个模型建立了缺陷尺寸与漏磁信号的关系,具有参数少,计算快,分析方便等优点,它为漏磁信号处理和缺陷的识别评估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对磁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一种新的磁件等效电路模型.新模型既能反映磁件的结构,又能方便电路分析计算,并且通过它建立起4类磁件等效电路模型的关系图,证明了4类磁件等效电路模型具有同一性.针对磁件的非线性磁饱和特性,在回转器-电容建模中引入了磁开关元件,简化了已有的处理方法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最后,针对在建立各类等效电路模型过程中存在的参数确定难问题,指出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磁测方法研究RTiGe(R=Dy,Ho)化合物的磁相变.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场致磁相变.在双子晶格模型下通过磁测数据计算了磁晶格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n11和n12,确定了RTiGe(R=Dy.Ho)化合物临界场与温度的关系,并在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该化合物的磁性和磁相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紧束缚模型计算了二维正方、三角、六角格子色散关系。对于正方和三角格子,主要考虑电子在最近邻格点上的跳跃情况。对于六角格子,以石墨烯为例,考虑电子只在最近邻格点上跳跃以及同时考虑电子在最近邻和次近邻格点上跳跃两种情况。对于以上3种格子的色散关系,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形化,并用Fortran软件编程计算相应的态密度,计算结果对理解不同晶格的电学性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根据超导二流体模型,研究了在THz波段超导材料铌表面存在的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曲线和特征长度随外磁场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外磁场对表面等离激元激发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色散曲线偏离光锥线程度将增大,表面等离激元传播距离、归一化波长及其在介质内的穿透深度将变小,而在超导材料内的穿透深度将增大,且色散曲线和特征长度随磁场的变化程度还与频率有关.同时,共振角度对外磁场变化不敏感,但共振频率将随外磁场强度增大而红移.该结果可为超导波导器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大气压、轴向磁场作用下电弧螺旋不稳定性。在给定电子温度分布情况下,采用双层准通道模型,通过数值求解电磁场方程以及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方程等,分别给出了短波和长波扰动下的色散关系。数值结果表明,粘滞力、轴向磁场约束对螺旋不稳定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能动张量密度定义的重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引力场能动张量密度定义作了肯定,并对关系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A quantum spin-liquid phase is an intriguing possibility for a system of strongly interacting magnetic units in which the usual magnetically ordered ground state is avoided owing to strong quantum fluctuations. It was first predicted theoretically for a triangular-lattice model with antiferromagnetically coupled S = 1/2 spins. Recently, materials have become available showing persuasiv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such a state. Although many studies show that the ideal triangular lattice of S = 1/2 Heisenberg spins actually orders magnetically into a three-sublattice, non-collinear 120° arrangement, quantum fluctua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ize of the ordered moment. This residual ordering can be completely suppressed when higher-order ring-exchange magnetic interactions are significant, as found in nearly metallic Mott insulators. The layered molecular system κ-(BEDT-TTF)(2)Cu(2)(CN)(3) is a Mott insulator with an almost isotropic, triangular magnetic lattice of spin-1/2 BEDT-TTF dimers that provides a prime example of a spin liquid formed in this way. Despite a high-temperature exchange coupling, J, of 250 K (ref. 6), no obvious signature of conventional magnetic ordering is seen down to 20 mK (refs 7, 8). Here we show, using muon spin rotation, that applying a small magnetic field to this system produces a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spin-liquid phase and an antiferromagnetic phase with a strongly suppressed moment. This can be described as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of spin excitations with an extremely small spin gap. At higher fields, a second transition is found that suggests a threshold for deconfinement of the spin excitations. Our studies reveal the low-temperature magnetic phase diagram and enable us to measure characteristic critical properties. We compare our results closely with current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is gives som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the spin-liquid phase.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纳米CuO在水介质中分散性能,以纳米材料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与添加分散剂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CuO悬浮液,研究了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以及分散剂型与剂量对纳米CuO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和超声振荡对于纳米CuO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分散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明显提高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而添加一定剂量的分散剂对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磁力搅拌30 min和超声振荡60 min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0.2%的纳米CuO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将等离子体填充的螺旋线慢波结构置于一纵向有限磁场中,考虑到磁化等离子体和介质的作用,该系统沿径向分为两个区域.采用螺旋导电面模型,利用已导出的慢波结构色散方程,数值计算了在不同的等离子体密度和磁场强度条件下,螺旋线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并对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等效介质理论近似下,涡流对层间有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存在的侧向磁性超晶格的推迟模式的问题。与以往有关推迟模式的研究有所区别的是,由于涡流的存在,必须考察传导电流对色散关系的影响。应用等效介质理论进行求解,色散曲线揭示了阻尼对推迟模式的影响。所得结果考虑了非磁性层厚度相等、外磁场沿z轴方向、波在y-z平面内传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具有磁电效应的A类反铁磁系统的自旋波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旋波理论通常用来研究低温下各类铁磁、反铁磁的磁性质 .运用自旋波理论 ,考虑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磁电效应 ,研究了A类反铁磁系统在主要高对称性方向的自旋波频谱以及由于磁电效应而发生的改变 .发现磁电效应电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虚构的磁场 ,能够引起自旋波能谱的分裂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反常黏滞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分析了耗散过程对吸积盘磁不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耗散率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在磁场较小时,耗散过程的影响不可忽略。这不同于在微观黏滞和阻抗基础上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