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安附近马兰黄土中的宇宙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内的第四纪黄土地层是由风(风易)尘沉积构成,沉积过程基本连续,以后亦未经受明显的地质改造,所以,黄土层序应是保存这一时期的地外陨落物的理想场所之一.基于此,作者选择晚更新世沉积的马兰黄土层(L_1),研究其中保存的宇宙尘及丰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新近纪三趾马动物群生态序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近系红黏土所含动物群生态类型和生态序列表明,7.4-6.1Ma时期黄河中游三趾马动物群以高冠型和混合型动物为主,代表着变化幅度较小的半干旱草原-疏林草原环境。从5.3Ma开始有一次明显暖湿期,出现大量林栖低冠型动物,甚至在某些动物群出现猿类及爪兽等。3.4Ma时期动物群是典型干燥草原气候条件下的动物组合。动物群生态序列变化显示上新世的自然环境较晚中新世干旱化程度有明显增强。与动物群性质同步变化的红黏土黏粒胶膜含量是比较理想的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1956年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经济组的调查范围是,东起山陕交界的黄河沿岸,西至乌鞘岭和贺兰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共计陕甘两省139个县市,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经济组的任务是:(1)对陕甘两省调查区进行省内经济区划(省内第一级经济区划),(2)以省内经济区划为基础,进一步进行局部经济区划,(3)参加重点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马兰冰芯记录的近百年来气温变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可可西里马兰冰芯中δ 18O记录表明, 该地区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具有相一致的上升趋势, 估计自19世纪末以来该地区夏半年(5~10月份)气温的上升幅度约为1.2℃左右. 然而,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尽管全球明显升温, 该冰芯记录却表现出相对降温趋势, 认为该冰芯记录所反映的可可西里及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存在遥相关关系. 同时, 还发现马兰冰芯记录的气温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在百年级时间尺度上是一致的, 而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湿陷处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文章就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湿陷处理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文章就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丙氨酸与稀土元素配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于丙氨酸和稀土元素在溶液中的配合行为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采用相平衡的方法对LnCl_3-Ala.-H_2O(Ln=Yb,Dy)体系在35℃时及全浓度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黄河下游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介质稳定性3个方面对区域内的构造活动、构造应力、外动力地质灾害和地表物质组成等影响地壳稳定的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划定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空间分布;利用AHP法确定各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通过Arc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和空间数据库功能,构建出基于GIS的模糊数学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地区地壳稳定与不稳定区域的面积分别为48.72%和51.28%,二者基本相当.从各等级的数量关系看,稳定性中等的区域在总面积中占据主体,约70.58%.地壳不稳定区域呈带状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断裂带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穿越区域的地壳稳定性状态以不稳定为主,穿越不稳定区域的河段共计568.345km,占总长的78.93%.黄河下游河道沿线地壳稳定性较差河段集中于兰考与东平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处理方法的选用,挤密法处理地基中灰土挤密桩法和DDC工法的施工方法、工艺、桩距计算、适用范围,并介绍挤密法地基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Jianliang 《科学之友》2007,(5)
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处理方法的选用,挤密法处理地基中灰土挤密桩法和DDC工法的施工方法、工艺、桩距计算、适用范围,并介绍挤密法地基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兰黄土的粗颗粒石英热释光断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常采用细颗粒(4—11μm或2—8μm)技术作黄土的热释光断代。为探讨黄土热释光断代的另外的方法,1984年我们进行了用粗颗(90—125μm)石英热释光技术测定黄土样品年龄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马兰冰芯污化层状况的分析, 提出该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是沙尘天气 发生频率的良好指标, 并揭示出近200年来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呈降低趋势, 指示了这一时期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 降水增加以及由气候变暖所引起的西风环流强度的可能减弱, 是马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近200年来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研究还发现, 马兰冰芯中污化层厚度比率与δ18O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这对研究大气尘埃含量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变形及滑坡的基本类型、形成条件及原因,提出了在该地区防治变形及滑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变形及滑坡的基本类型、形成条件及原因,提出了在该地区防治变形及滑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兰冰芯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冰芯细菌菌群结构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我们利用直接PCR和DNA分子克隆技术从代表不同温度变化时期的3个马兰冰芯样品中, 克隆并构建了3个含有马兰冰芯细菌的16S rDNA基因的文库, 从中筛选出94个阳性克隆, 获得了11个克隆序列, 并与已报道的另8个DNA序列一起构建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表明, 马兰冰芯细菌菌群具有一定限度的基因多样性, 包括α, β, γ-Proteobacteria; CFB, 和其他细菌组等5个大的类群.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嗜冷细菌和新的细菌属, 可能代表了在马兰冰川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细菌. 对这一部分细菌菌群在冰芯剖面上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典型的马兰冰川细菌”菌群数量与氧同位素记录的温度变化呈现负相关的对应关系, 与冰层中的污化层具有密切的关系. 说明, 大气温度变化对冰芯中微生物记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典型的马兰冰川细菌”(嗜冷菌和耐冷菌)菌群数量的消长而起作用的. 同时, 冰川中的营养物质也是影响冰芯微生物记录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此外, 马兰冰芯细菌优势类群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 反映了微生物对冰芯深度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河南扣马黄河最高级阶地古地磁年代及其对黄河贯通时代的指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