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焦作山水旅游迅猛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初步开发。但焦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层次低、深度浅、品牌意识淡薄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要深度开发焦作文化旅游,就应当采取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挖掘现有景区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新亮点和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全国六大汉代故城之一的山阳故城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摆在致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焦作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依托山阳故城建立山阳故城遗址公园,无疑可以提高焦作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更好地发展文物旅游事业,进而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相似文献   

3.
2021年4月至5月,为配合焦作科技职业学院一号楼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焦作博爱县水运村发现的两座墓葬M1、M2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2为宋墓,保存完整,形制较为特殊,为研究焦作地区宋墓形制、丧葬习俗、建筑文化、艺术特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关于覃怀文化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曾出现了多种概念。本文针对各种地域文化称谓,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从地域的界定、行政建置的设置、文化的内涵、文化形成的标志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以为: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这一称谓,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5.
焦作影视城同时具备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文化娱乐等,总的占地面积为3 km2。对焦作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者根据自身的经历(三次到焦作影视城旅游),该文具体分析了焦作影视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焦作影视城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为其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词数量众多,通过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表拳拳爱国之心。在话语形式上,其词中常出现“梦”、“斜阳”、“子规”、“鸿雁”等字眼,极其含蓄地表达其词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7.
谢Zao诗歌尤以山水诗创作成就高,其诗歌中描绘的清新秀丽山水多见于仕宦揽游之中,谢Zao不仅将自然山水和都邑风物相结合,而且于山水之中将宦游中的欢快开朗、忧谗畏祸、抑郁感伤和羁旅思乡等情感寄寓山水,从而推动了山水诗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必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发芽并成长成型的,水墨山水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唐代,也是如此。文章认为水墨山水之所以出现于唐代,是因为此时的水墨山水完成了“道”与“器”的统一。在文化空前开放的大环境中,儒、道、释三家文化交融并促使了水墨山水物以所载之“道”的成熟;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阐述此“道”最合适的形而下之“器”;而山水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则为形而上之“道”的阐述创造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焦作地区夏代原城商代邢丘古城、西周(子阝)国故城、雍城及春秋战国时期轵国故城,州城等城邑的综述,为研究古代城邑提供了一系列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再则,焦作地区的古城邑在先秦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且时代相续,从未间断,以此证明焦作地区古代文明的延绵不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山水诗的“清”之美主要与其山水诗中的自然山水景物相对应,呈现为清新、秀丽、雅致、静谧、幽寂等美学特征;“旷”之美主要与谢氏山水诗中的说理部分相对应,且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谢氏山水诗独具特色的以“旷达”人生境界为根基的“旷”之诗歌美学风格。呈现为一种并未被前人所认识到的诗歌美学风格,即:“清旷”之美——清新空旷之自然山水环境与具有“旷达”胸襟之诗人主体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物与人结合之后在山水诗中所生发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气韵是画之魂。山水画之气韵就是山水之精神、山水之气质、山水之个性。气韵是画家深入自然、体察山川奥妙而悟得,是画家学识、修养、感情与绘画技艺融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其山水诗中蕴含着大量自然美因素。文章将从山水之色、山水之声、山水之形三个方面对其山水诗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汉末,士人与政权日益疏离,正统观念逐渐淡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丧失。人们开始超越儒家道德标准而寻求独立的自我价值,个性意识觉醒,从而导致了对自然之美的发现。对儒家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破除,是自然山水向人类呈现自身之美的前提;对儒家道德理性的扬弃和承认感性需求满足的合理性,使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了士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摆脱对政权、君主的依附地位,体道的人生超越了入仕的人生,道与美的相通,导致了士人由体道而走向发现自然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4.
严肃与荒诞的巨大成功——余秋雨“文化散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其主要篇什记叙、评说了宏富、深邃的中华文化,似乎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单纯抒写身边琐事、一己情怀,故时人誉之为“文化散文”。两书的特色无疑在于对中华文化的追寻张扬,唤起了海峡两岸亿万读者的思索与共鸣。本文以翔实之史实,严密的考据,论证了娥皇非舜女、唐代无酒壶、李白未避乱天柱山、莫高窟左近非逐三苗之战场、苏轼也未曾突围黄州等,从而证明了两书的作者对中华文化并不甚了解,且学风轻率,形诸篇章,常信笔臆断,似是而非,其失误程度令人惊讶。其中的山水文字,作者自称为“人文山水”,而非自然山水,实则是才子式的“文人山水”,同人文与自然均无甚相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论述了焦作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对焦作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同时,对焦作旅游线路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焦作的旅游资源,促进焦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晋宋人冶游山水,欣赏山水.<世说新语>以传神之笔,借山水等自然景物以比附、衬托晋宋名士的内在神明,将名士们的内在人格外化于自然景物之中,表现了魏晋名士对人格美、人性美和自然美等多方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与宗炳同属晋宋之际文人,一为山水诗人,一为山水画家,由于对佛学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佛法与山水自然之关系的认识也就有所差异。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皆为佛之神明所感生,只有在澄怀息虑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应目会心”,故提出“畅神”之说。谢灵运则认为山水与佛法的关系乃是色与空的关系,观照幽静空灵的自然山水之境即是体认自己朗然清净的真如佛性,因此通过观照山水体悟佛理,遂形成山水诗中的“玄言尾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海量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繁琐,存储成果单一(纸质)、自动化程度低、全要素展示不完备等问题,文中主要探讨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算法模型、数据库建设与功能模块,通过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文档、图像、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管理,绘制出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随时间变化折线图,对建(构)筑物的变形进行二维可视化,绘制点位分布图、沉降等值线图等.利用获取的原始监测数据对各个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输出各种变形监测数据报表.实现了核电厂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的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上扮演着辉煌的角色。其创作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等,然而,粉彩山水与其它几种题材所体现出的风格特色迥然有别,其中蕴含了意味浓厚的“文气”。本文试图以李小聪粉彩山水为例进行挖掘分析,具体阐述这种特殊题材中所体现出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世界语言形式的多样既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又为语言学家、社会工作者、文学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与资料.秦腔作为陕西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精彩,长期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从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它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以秦腔电影《火焰驹》为文本,以语篇分析及修辞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秦腔的艺术及语言学特征,展示秦腔的魅力及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