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顺红透山铜矿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红透山铜矿区内排土场、尾矿库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污染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依据,进而有针对性地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尾矿库土壤中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中度污染.排土场最缺乏全钾和有机质,土地复垦时考虑客土并注意施加钾肥;尾矿库最缺乏的土壤营养元素为速效氮,土地复垦时应着重考虑施加氮肥或者种植固氮植物.  相似文献   

2.
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生态重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土场生态重建是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快恢复排土场植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马兰庄铁矿采用工程复垦与生物复垦相结合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人工林生态系统.根据马兰庄铁矿排土场的生态破坏类型,采取排土场覆土生态重建的模式,对排土场进行分区治理,选取试验基地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试验.根据所选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刺槐、紫穗槐、油松、连翘、火炬树、胡枝子、沙棘等适宜于排土场立地条件的先锋植物和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3.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与土壤环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以阜新海州排土场为例,应用DCCA排序分析方法研究植被和土壤环境关系,排序图显示第一排序轴与pH和速效K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速效P、速效N、有机质、全N、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二排序轴与速效P、电导率和速效N呈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因子负相关.植被种类的分布象限表明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排土场较为恶劣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良好.综合分析认为:在阜新海州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适合种植的乔木物种为刺槐(Robmia pseucdoacacia),随着植被恢复和停止排矸年限延长,土壤环境改善,植被种类增多,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等草本植被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塌陷地复垦土壤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土壤特性,以及矸石复垦和就地取土复垦地复垦5年的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空区地表塌陷引起的附加坡度是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从5年的复垦效果来看,复垦可有效改变土壤退化趋势,且就地取土复垦土地土壤特性优于矸石复垦土地;两种复垦耕地还存在着影响土壤生产力发挥的不利因素。建议通过增旆有机肥、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采取适宜的农业措施可有效促进土壤各肥力要素的形成,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恢复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用于排土场农业复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排土场农业复垦中,使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选择谷子作为种植作物,对施加粉煤灰后的排土场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谷子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实测。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粉煤灰后,排土场土壤性质得到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增高,阳离子代换量增高,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中施加粉煤灰以后,有利于谷子的株高增长,粉煤灰施加量的多少对株高影响不明显;粉煤灰对谷穗长度和千粒重影响较小;粉煤灰施加量越大,每穗颗粒数越多,亩产量越高。粉煤灰、农家肥、化肥同时施入土壤中,其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效果更明显;粉煤灰适量使用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6.
复垦重构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格取样法对三块不同时间的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以及一块普通农田进行了取样化验,求得有机质值,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和克立格法,研究了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三块实验田均为对数正态分布。实验田3在0°和135°方向的土壤有机质的半变差函数模型为纯块金效应模型,在其它方向和另外二块实验田的半变差函数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用克立格估值作出了三块实验田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等值线图,为评价复垦后土壤质量状况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野生植物侵入种类、频度、规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野生植物的侵入对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基质的影响,分析了主要野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对其演替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野生植物的入侵改变了排土场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基质微生物区系,野生植物的侵入有利于再种植,且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与均匀度直接影响植被稳定性.该研究为排土场复垦中土壤基质改良、植被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宁夏东部干旱风沙区不同种植年限及种植密度柠条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从柠条灌丛种植年限来看,20cm土层以下土壤有机质、水解N、速效P、速效K等含量,均为6a生柠条灌丛草地高于11a生和17a生柠条灌丛草地;从柠条灌丛的种植密度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均为10m带距的大于4m和6m带距,适合柠条灌丛草地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大型露天矿区长期高强度开采驱动下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及其导致的植被受损、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水文失调和地质变化,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露天煤矿生态环境的恢复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指标体系,结合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恢复主要以地貌重塑、土地复垦和植物修复为主要手段;(2)目前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研究作为生态重建的重要基础,土地复垦应考虑生态效果;(3)露天煤矿排土场生物修复作为生态恢复持续进行的关键,强调土壤基质改良、适宜性强的生物种类筛选、环境因子调控措施的技术耦合.(4)通过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的重建技术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西锰矿废弃地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广西平乐、荔浦、八一3个锰矿区废弃地植物,对13种优势植物及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白茅、马唐、飞蓬、苍耳、耳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可作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木荷、商陆是Mn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理想物种;地瓜榕是矿渣、尾矿坝等严重污染区良好的恢复植物。人工复垦种植的果树和经济作物,其食用部分ωPb、ωCr、ωCd均超标,故矿山恢复早期不宜直接种植果树和食用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1.
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措施土壤种子库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种了萌发法研究了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五种恢复措施的十壤种子库,共发现16种植物,分属5科,16属,以草本植物为主.排土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随着恢复类型、恢复时问的不同,土壤种子库的种类、密度各不相同.选择正确的恢复措施,有利于土壤种子库自我更新能力的增加和排土场生态系统稳定,对排土场的土地恢复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生态学原理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态学原理,首先根据立地条件及土壤状况,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出发,选择一些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达到种地养地的目的;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逐步增植一些抗耐性较强的灌木、乔木,逐步形成草、灌、乔立体景观,从而加强了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使整个复垦地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稳定,逐步向生态演替顶级阶段发展。通过复垦前后排土场水土流失情况、植被根系生长情况以及植被效果对比说明了土地复垦应遵循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半干旱区草原的代表煤矿—胜利煤矿及周边的贝子庙、植物园、南山水库为研究区,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复垦过程中土壤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胜利矿区苔藓植物有4科6属7种,各生境苔藓总盖度排序为贝子庙>植物园>矿区南排土场>水库>人工林>矿区北排土场.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南排土场苔藓群落物种复杂程度高.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粉粒含量、沙粒含量和石砾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苔藓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区苔藓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与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唐梅  龚明福  唐波 《科技资讯》2014,(29):247-247
峨眉山大蚯蚓是峨眉山特有种,对峨眉山林区残落物的分解和土壤改良有重要的作用。为揭示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的特点及其生态分布,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峨眉山大蚯蚓生活环境中的p H值范围、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特性及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大蚯蚓适于在p H值为6.5~7.5范围内、含水量在40%左右、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中性土壤生长。从海拔高度来看,峨眉山大蚯蚓集中分布在600~1020 m的龙门洞到万年寺一带。  相似文献   

15.
霍林河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复垦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霍林河露天矿的排土场露天坑现状的研究,设计了两种排土场生态复垦模式,选择了大果沙棘作为主要复垦植被,并采用模糊决策中的Borda数法对众多而零散的排土场进行复垦排序,为煤矿区的生态复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以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7项指标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特性及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区土壤特性相比,潘一矿复垦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含量偏低。但是土壤容重较大,pH值略高显弱碱性。在土壤剖面上,这7种指标在各层含量差异不大。潘一矿复垦区土壤营养元素中有机质和速效磷比较缺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风化后的煤矸石对土壤有一定增肥作用。但是,由于煤矸石偏碱性和含盐量较高特点,容易引起接触层土壤发生盐化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及其生态学原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模式的研究,认为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是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理论依据,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必须遵循生物相生相养原则、生物共存原则,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模式的分析研究,认为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是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理论依据,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土地复垦必须遵循生物相生相养原则、生物共存原则,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SPAD值、根际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叶面积指数等光合潜力影响因素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重建优良先锋植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根际土水分含量、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差异较大,其光合潜力的影响因素也有较大差异。构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叶面积指数也较大,适应性强,枫树、黄荆、青檀和阴香也是桂西北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均可作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使用。  相似文献   

20.
该项研究以辽宁省阜新市矿区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依据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等理论,在分析排土场的立地条件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排土场的土壤改良效益.根据排土场土地复垦及景观规划目标以及排土场植被配置原则,详细分析了土地复垦与规划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