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Fe_3O_4与[(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L=pyridine-2-carboxamide)为原料成功合成了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PL)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平均粒径为10.4nm,几乎呈球形,大小较为均匀,室温下显示良好的光学和磁学性能,在黑暗条件下,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能有效吸附有色染料次甲基蓝,该纳米复合粒子在吸附,磁学和生物医学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钴(Ⅱ)配合物[Co(L)_2(HL)]·4H_2O (1)(H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晶胞参数 a=1.103 8(2) nm,b=1.537 4(3) nm,c=1.593 3(3) nm,α=103.35(3)°,β=93.28 (5)°,y=109.75 (3)°,V=2.448 8(10) nm_3,Z=2,C_(57)H_(36)CoN_(12)O_4F_3Cl_3,M_r=1 175.26,D_c=1.594 g/cm~3,F(000)=1198,μ(Mo K_α)=0.591 mm~(-1),R=0.097 5 和wR=0.264 0.配合物(1)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二聚体{ [Co(L)_2(HL)]·4H_2O}_2.相邻的二聚体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3.
在pH=5.5和80℃下,Na_2WO_4.2H_2O,NaAsO_2.6H_2O,Co(NO_3)_2.6H_2O和咪唑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了高产率的夹层型杂多酸盐(C_3H_5N_2)_2Na_8[{Co(H_2O)}_2WO(H_2O)(AsW_9O_(33))_2].33H_2O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21m,a=1.7191(10),c=1.6376(13)nm,V=4.840(5)nm3,Z=2,R1=0.0484,wR2=0.0714(I>2σ),杂多阴离子[{Co(H_2O)}_2WO(H_2O)(AsW_9O_(33))2]10-具有C2ν对称性,Co2+的配位数均为5.讨论了(CHN)Na[{Co(HO)}WO(HO)(AsWO)].33HO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例新型无机-有机超分子(H_2bbbi)_(1. 5)[PW_(12)O_(40)]·H_2O (1)[(bbbi=1,1'-(1,4-丁基)二-1H-苯并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超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 1992(26),b=1. 3129(28),c=1. 9726(44) nm,α=96. 743(26)°,β=101. 857(29)°,γ=111. 623(44)°,Z=2,V=2. 7612(17) nm~3,D_c=3. 722 g/cm~3,F(000)=2664,R_(int)=0. 0492,R=0. 0627,wR=0. 1849.在1中,相邻的[PW_(12)O_(40)]~(3-)通过一对结晶水分子拓展成[(PW_(12)O_(40))_2(H_2O)_2]~(6-)双多酸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通过质子化的H_2bbbi~(2+)和多酸之间的氢键作用链接成二维超分子.此外,标题超分子的相纯度、光催化性质和电化学行为被研究.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二(α-萘荒酸)合镍Ni(α-C_(10)H_7CS_2)2以及它与吡啶1:3加合物。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确定其晶体结构为[Ni(α-C_(10)H_7CS_2)_2·(Py)_2]·Py。 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D_(2h)~(14)-Pcnb。晶胞参数a=13.127(2),b=15.228(2),c=16.810(3),V=3360.3(?)~3。Z=4。2056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643。 在此络合物中,镍原子坐落在二重轴上,其配位数为6,取稍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两个吡啶配体是以顺式络合的。每个不对称单位还包含有半个溶剂吡啶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研究K_2Ni(CN)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配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固相分解产物。根据气固相产物的变化,阐明了K_2(Ni(CH_4)·H_2O在Hc和H_2气中的热分解机理,并发现通过K_2(Ni(CN)_4]·H_2O的热分解可制备一价镍的双核簇状化合物K_4Ni_2(CN)_(?).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铜乙二胺硫酸盐作为反应配体与Anderson型多酸Na_4(H_2O)_7[FeMo_6O_(24)H_6]·2H_2O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超分子型化合物[(C_2N_2H_4)_2Mo_(36)O_(128)]·19H_2O.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所得到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从所得到的数据我们能够判断化合物晶系为单斜,空间群为C 2/c.晶体学数据如下:a=40. 083?,b=19. 860?,c=25. 629?,α=90°,β=124. 39°,γ=90°,V=16835. 4?~3,Z=4,R1=0. 0732,R_2=0. 1876,GOF=1. 012.一个{Mo_(36)}多阴离子通过两个{Mo_(17)}单元经由两个{MoO_2}~(2+)连接而成,其中心形成了一个大的孔道结构.同时,孔道结构中还存在两个游离的乙二胺配体.由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新型的超分子结构.{Mo_(36)}结构单元间通过四个氧原子之间的氢键连接.通过对其光催化性质进行研究,发现所合成的晶体化合物对降解RHB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顺-4-环己烯-1,2-二羧酸(chedc)、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4,4'-bpt)、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通过室温条件下自然挥发得到一个单核Co(II)的配合物[Co(chedc)(4,4'-bpt)_2(H_2O)_3]NO_3·H_2O(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198(2)nm,b=1.361(3)nm,c=2.202(4)nm,β=92.65(3)°,V=3.584(12)nm3,Z=4,Dc=1.499 g·cm-3,F(000)=1676,R1=0.0627,ωR2=0.1190.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合成法,利用Zn(CN)2,2,2’-联吡啶合成出一种新颖的复配物[Zn(bipy)_3][Zn(CN)_4]·2H_2O(1),它的特点是通过复杂的氢键作用,将一种结构新颖的线性四聚体水簇和[Zn(CN)_4]_2-负电基团连接组装成一种二维超分子网络.并对1进行了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以及荧光发射在内的表征与分析.研究发现在室温下31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1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发射性质,且发射光波长为437 nm,与绿光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将硝酸镍与烟酰胺混合,在EDTA存在和180℃温度下,水热反应,得到配合物{[N i4(nic)8(H2O)2].3H2O}∞(Hnic=烟酸).通过EA、IR和TG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晶体数据: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witha=10.7566(8),b=19.5438(15),c=13.7801(10),β=104.4860(3),Mr=1301.74,V=2804.8(4)3,Z=2,μ(MoKα)=1.405 mm-1,F(000)=1332,R=0.0625,wR=0.1541.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是由四核[N i4(nic)8(H2O)2]单元,3个结晶水分子构成的三维网状{[N i4(nic)8(H2O)2].3H2O}∞配位聚合物.其中4个烟酸采用μ3-nic-N,O,O的三齿桥联配位方式,另外4个烟酸采用μ2-nic-N,O的双齿桥联配位方式,所有的N i原子都处在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几何构型环境.TG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中的N i2+与N i2+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在2.0~300 K温度范围内,磁化率很好地遵循Curie-W eiss定律,拟合得C=5.24 cm3.K.mol-1,θ=-2.30 K.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电荷转移配合物[(C_2H_4OH)_2NH_2]_3·[PMo_(12)O_(40)]·2H_2O,用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及ESR测试了其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光照过程中发生了分子内的光激发电荷转移,具有优良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配合物[(C_(10)H_8N_2H_2)]·[HPMo_(12)O_(40)]·H_2O(1),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由1个[HPMo_(12)O_(40)]~(2-)、1个质子化4,4’-联吡啶和1个H_2O分子组成.多金属氧酸阴离子、质子化有机分子及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高氯酸镍、二苯甲酰甲烷、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Ni_2(C_(10)H_(12)O_4)(C_(15)H_(11)O_2)_2]·3H_2O,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其变温磁化率(2~300K)的测定结果表明桥联双核Ni~(2+)配合物为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交换参数为J=-1.04cm~(-1),Weiss常数θ=-2.5 K.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稀土化合物[Nd(H2O)4(NO3)3]·(4,4'-bipy)2·H2O(bipy=4,4’-联吡啶)(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7.1190(5),b=16.098(1),c=24.734(1),C20H26N7NdO14,Mr=732.72,V=2834.6(3)3,Z=4,Dc=1.717g/cm3,S=1.201,μ(MoKα)=1.910mm–1,F(000)=1468,R=0.0449和wR=0.0722。该化合物具有孤立结构特征,其中稀土原子具有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该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波浪层状结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发射强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o(C_(12)H_(10)N_4)_2(H_2O)_4]獉2C_4H_3O_4}n(C_(12)H_(10)N_4=4-bpdb=(1,4-双(4-吡啶)-2,3-二氮杂-1,3-丁二烯,C_4H_3O_4=富马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0.628 95(3)nm,b=0.701 07(3)nm,c=2.088 38(10)nm,β=92.502(2)°,Z=1,V=844.038(7)nm~3,D_c=1.537 mg/m~3,Mr=781.60,Z=1,μ=0.586 mm~(-1),F(000)=405,R_1=0.029 9,wR_2=0.091 6.中心离子Co(Ⅱ)与2个4-bpdb有机配体中的N原子和4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借助于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富马酸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以及有机配体芳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该单核配合物最终形成了一个二维的超分子网状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存在弱的反铁磁性,其T_θ=-2.99 K.CCDC:1409869.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C_(72)H_(100)Mo_2N_2O_(11),分子量为1361.49,三斜晶体,对称群为P1,a=1.0367(2)nm,b=1.0746(2)nm,c=1.6739(3)nm,n=103.89(3)°,p=102.86(3)°,r=92.59(3)°,V=1.7552(9)nm~2,Z=1,Dx=1.288Mgm~(-3),P(MoK_a)=4.032cm~(-1),F(000)=718,可观测的独立衍射点(I≥3e(1))有3115个,修正因子和权重修正因子分别为0.057和0.069。与配合物[(n-Bu)_4N]_2Mo_4O_(10)(OC_(10)H_6O)_2(OCH_3)_2和[(n-Bu)_3N]_2Mo_4O_(10)(OC_(14)H_3O)_2(OCH_3)_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围取代基的变化可导致聚钼多酸配合中心基团聚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方法,通过ZnCl_2和4-(5-嘧啶基)间苯二甲酸(H_2PAA)在混合溶剂DMF/H_2O中反应制备得到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配合物[Zn(H_2O)_2(PAA)]·(H_2O)_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充分的结构表征。采用固态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锌离子和PAA~2-配体中的氧原子及氮原子配位,形成具有(4,4)菱形网格形状的一维层,该一维层状结构沿c轴交错堆叠在一起形成二维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与Cu(II)制备了深墨绿色的双核配位聚合物[Cu_2(C_7H_7O_2N)_2(C_(12)H_8N_2)_2·2H_2O]·Cl_2·(C_7H_7O_2N)_2·4H_2O颗粒状晶体,用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推断了该配位聚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无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Fe_2(CO)_6(PhNCONPh)簇合物是由[Et_3NH][HFe_3(CO)_(11)]和C_6H_5NCO在苯中反应获得。应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该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_(19)H_(10)O_7N_2Fe_2,空间群P2_1/n,a=8.5062(1),b=13.2752(1),c=18.9038(2)(?),β=98.96(2)°,Z=4和D_c=1.643gcm~(-3)。结构系用直接法解出,最后R 因子为0.031.结果表明,题目簇合物分子是由苯代脲基C_6H_6—N—C(O)—N—C_6H_5中的N 原子,分别和(OC)_3Fe—Fe(CO)_3中的两个Fe 原子键合而成。使各两Fe 与N 原子和一个C 原子形成变形的双三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2种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多金属钨酸盐K5H11[WO2(PW9O34)2].33H2O(1)和K6Na2H2[Ni4(H2O)2(PW9O34)2].23H2O(2).采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晶胞参数a=2.906 3 nm,b=3.179 0 nm,c=3.914 8 nm,α=90.00°,β=90.00°,γ=90.00°,V=36.194 0 nm3,Z=2,R1=0.070 6,ωR2=0.162 1.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1 6 nm,b=1.654 7 nm,c=2.121 1 nm,α=90.00°,β=100.66°,γ=90.00°,V=4.109 8 nm3,Z=16,R1=0.063 8,ωR2=0.14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