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底,中国科学家自主提出的“双星计划”中的两颗探测卫星之一将要升空了。这是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方面一项重要计划,它与欧空局的“星簇计划”紧密合作,将实现人类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随着日地空间探测和研究的发展,人类将能够预报地球空间的“暴风雨”,无优地遨游太空了。  相似文献   

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中国首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也是首个以中国为主开展的深度国际合作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基于双星计划研制任务管理,透视了双星计划的国际合作情况,总结了双星计划国际合作管理实践。双星计划建立了严密的工程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工程月调度例会、专题协调会和大总体会,以及管理/技术协调会机制和联络机制,推动任务实施;通过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工作队,以及科学工作联席会机制,促进成果产出最大化。其中,首席科学家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文档编写规范、疫情应对举措等管理经验,为未来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任务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中国首个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也是首个以中国为主开展的深度国际合作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基于双星计划研制任务管理,透视了双星计划的国际合作情况,总结了双星计划国际合作管理实践。双星计划建立了严密的工程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工程月调度例会、专题协调会和大总体会,以及管理/技术协调会机制和联络机制,推动任务实施;通过科学指导委员会、科学工作队,以及科学工作联席会机制,促进成果产出最大化。其中,首席科学家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文档编写规范、疫情应对举措等管理经验,为未来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任务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安庆科技》2006,(1):17-17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2018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研究进展、重大战略调整以及新发射的空间科学重要任务平台,盘点了“盖亚”绘制最新银河系地图,科学家首次确定银河系外高能中微子来源,火星勘测轨道器发现火星浅层地表之下的冰,“旅行者2号”飞出太阳系;美国密集出台航天新战略,俄罗斯公布月球计划路线图,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更新国际载人航天新战略;首个飞入日冕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成果发射,人类首个月球背面探测器“嫦娥四号”顺利登月等重大科学事件。  相似文献   

7.
2022年世界空间科学和探索热点频现。按空间天文、日球层物理、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和微重力物理与空间生命科学五大领域,梳理了全球空间科学重要进展,韦布空间望远镜及其首批成果成为年度最大亮点;盘点了各国空间科学任务及其代表性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系列以及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样品的研究突破令人瞩目。载人航天是空间科学与应用的重要平台,中国空间站建成引起世界关注。点评了各国的空间科学中长期规划和国家空间战略相关情况,展望了2023年即将发射升空的空间科学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2021年全球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热点竞相涌现。聚焦非载人航天,按空间天文、日球层物理、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梳理了各国空间科学任务的年度重要代表性成果,并对多个空间天文、日球层和行星(含月球)深空探测任务的工程成就和科学回报进行了归纳,包括但不限于人类航天器首次进入太阳大气层、太空台风可能影响地球空间天气、20亿年前玄武岩样品完善月球演化历史、火星地震探测揭秘其内部结构、星际空间发现等离子体波发射、深空望远镜再绘银河系结构图等。面向未来,欧洲空间科学“远航2050”规划、美国科学院2020年代天文学10年调查等给出的战略研判令人关注。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空间科学持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悟空”科学数据正式公开,“慧眼号”“嫦娥五号”等科学任务助力空间科学家再度产出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  相似文献   

9.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6(8):748-748
2006年7月16日至23日,由中科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专题展览及开幕式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大会会场设在北京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0.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是否适于人类居住?20世纪60年代迄今,人类已进行了数十个火星探测计划,但屡战屡败……现在我们研究火星,也许只是把它当作未来人类星际旅行的一个停靠站,毕竟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人类探索空间的历史,特别是中国人对空间的探索历史;并分析了自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后探索空间的历程。通过对这一系列活动的分析,探讨了人类在空间探测活动中的动机及其科学内涵,进而对中国今后空间探测活动的战略科学目标展开讨论,并简要介绍了中国4个空间探测计划及其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第36届COSPAR全会于2006年7月16到22日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及北京理工大学召开。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空间盛会。COSPAR全称为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科联)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主办的全会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IAF(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历届COSPAR大会的主题都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问合作提供帮助”。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开幕之际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3.
7月16日至22日,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科学家、空间机构领导人云集友谊宾馆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探讨了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空间探索的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空探测是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方式之一。2019年全球在轨工作的深空探测任务有29个,皆为非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开展了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的探测、深空太阳观测及日-地L1点空间天气监测和L2点空间天文观测。在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美国加快推动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国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对月球背面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陆续产出一批国际关注的科学成果。美国新视野号任务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2014 MU69"的首个科学成果揭示了该"接触双星系统"的发展、地质与构成。日本隼鸟二号任务完成对"龙宫"小行星的两次采样探测、启程返回地球。除了"史诗级"的太阳探测帕克号任务,被"遗忘"在L1点的多个超期服役的空间天气监测科学任务如SOHO、WIND等表现依然稳定和出色。2020年,人类将迎来探测火星的新发射窗口,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即将实施的多个火星任务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国际深空探测事业稳步推进。回顾了2020年世界深空探测的工程成就和科学产出,评述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以及嫦娥四号/三号的成果产出,对比了美国、中国和阿联酋3个火星探测任务,围绕在轨的35个深空任务梳理了包括太阳探测和行星科学的多项科学发现,讨论了深空探测发展的环境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并展望了全球2021年即将实施的深空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小舟 《今日科技》2008,(6):51-54
火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很近的行星,几十年来,人类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征途上前赴后继。火星一直是美国太空探测的重点目标之一。过去40多年,美国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虽然有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在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有的着陆后葬身火星,但也不乏十分成功的例子。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5月25日宣布,  相似文献   

18.
从1962年开始,中国探月事业已走过40多年的艰难历程。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学者命名为“万户”。  相似文献   

19.
物形探测问题属于一类逆问题,它要求在已知声(或电磁)波散射的远场分布信息的条件下,再现物体形状,文中提出了求解此类问题一个有效和实用的数值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对任意正波数均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回顾国际太阳空间探测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天文界近年来开展太阳空间探测规划研究情况,并就未来发展,简要介绍了规划中拟开展的深空太阳天文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空间甚低频观测阵、立体观测太阳磁场、高分辨太阳X射线成像望远镜、以及空间站候选项目—高灵敏度太阳高能辐射探测等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