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综合集成方法的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旅游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角度出发,本文论证了综合集成方法应用于以旅游系统为对象的旅游规划的可行性,并界定了旅游规划集成方法的内涵,以及"提倡理论与经验相结合"、"走人机结合道路"、"多方法融合"三个特征,通过综合集成方法应用于旅游规划与传统方法优势的比较,最后尝试性提出了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方法的运作机制--形成经验性判断,系统描述、建模、仿真、实验,反复比较、逐次逼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力系统理论,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结合实际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模式和建议,依托理论研究解决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概念规划是近年来出现于旅游规划领域的新生事物,其产生于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中的概念规划,并与旅游规划融合而来,以此适应迅速变化的旅游业市场.本文从旅游规划体系的问题诊断及发展趋势入题,简要探讨了旅游概念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旅游概念规划的概念体系,并将其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得出旅游概念规划是"规划"与"研究"统一体的性质,其宏观战略性、意向功效性、"研""规"并重性、灵活普适性、创新研究性的特征决定了旅游概念规划宏观把握、中观引导、微观操作的功能,并在此前提下分析了旅游概念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及其应用领域.随着旅游概念规划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编制体系、内容体系、技术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其在未来旅游规划业发展中的地位将逐渐凸显,并最终起到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方法,从旅游扶贫对象、主体、规划、指向和效益五个维度,对我国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扶贫对象"扶强不扶弱"现象、扶贫利益中的"旅游飞地"现象、扶贫规划中脱离实际的"高大上"现象、发展指向中的"同质化"现象和扶贫效益中的"重经轻文"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五个视角提出相应的旅游扶贫措施,对促进旅游扶贫正效应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休闲需求日益旺盛,"带着运动装备去旅行"成为当下休闲体育参与者热衷的融合休闲模式.以这一融合休闲现象为研究对象,基于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促使休闲体育融合旅游的动机进行了理论释义.构建融合休闲动机与融合休闲满意度、融合休闲忠诚关系理论模型,利用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测量量表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提出了有关山西旅游景点开发、旅游线路规划、旅游营销对象、旅游营销方式等的创新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韩昕媛 《科技资讯》2023,(2):232-235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成为当下发展的新趋势。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探索之中。文旅融合模式既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又为旅游发展提供契机,最终为实现文化与旅游共赢创造条件。因此,该文根据文旅部“十四五规划”,选取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典型特色旅游类型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公共图书馆在特色旅游中的发展,形成特色文旅融合模式,以此达到促进图书馆和文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通渭华家岭旅游区旅游资源介绍和评价、旅游区定位研究、范围及布局模式的确定、功能分区和项目规划、旅游形象的总体设计等,分析探讨了"旅游组团+旅游联系带"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区规划中的实践意义和必要性,对国内同类型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编制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际工作,结合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原理,提出了省级旅游规划的1231工程模式,即一个目标的确定;资源和市场的表层和里层分析;吸引物及产品、接待设施和服务、整体旅游环境建设三个板块的设计;以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的构建。该模式作为一种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框架,较为适合旅游业较成熟地区的管理规划研制。  相似文献   

11.
从全域旅游的空间、格局、供给和动能4个维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方法,探讨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以"3色廊道+5个旅游目的地+6大特色旅游体验区"建设,重构陕西旅游发展空间;通过编制规划和示范区带动等路径,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旅游格局优化;以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与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1+3+N"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产业融合等,激发旅游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要求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融资工具不同,有着不同的科技与金融融合模式,文章分析了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合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科技评估机制以及融合模式,认为科技与金融融合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构建信用监督体系、建立科技金融服务链、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科技监管能有效解决科技与金融融合风险,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看,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具有重要意义.在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积极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并通过双证课程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它的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其制定过程包括社会调查、专业研讨、制定教学计划等三个主要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定"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意义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共建两岸"共同家园"角度切入,对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进行研究.分析了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基础,即同根同源血缘宗亲、闽台客家民俗体育项目的相通性、共同家园对闽台客家民俗体育发展的诉求;并从理念、产品、渠道和模式四个角度提出闽台客家民俗体育融合创新的途径,旨在传承与发展闽台客家民俗体育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闽台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在城市形态发展中的作用,以城市形态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烟台解甲庄规划项目。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近郊、远郊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旅游地产等产业。结合城乡统筹概念,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打破城市规划区界线,提出了一种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产业模式。该研究验证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不仅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形态发展的完善与补充,在城市形态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生态伦理以及生态补偿、绿色营销的涵义,分析绿色营销与森林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开发重点等三个层面上,探讨既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一致又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途径,提出"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全国旅游业遭受重创,在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旅游营销媒介融合,并对整合营销模式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以桂林旅游为研究对象,对运用新媒体开展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基于整合营销“4V”理论,当前桂林旅游的营销活动在用户需求差异、功能挖掘、附加价值及情感共鸣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对相关营销渠道、数据、手段及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可以提升营销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通过分析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从提炼乡村文化内核、丰富文旅表现、创新主题形象营销三个层面提出融合策略,并以凉泉乡旅游发展规划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存在问题,运用融合策略解决问题。为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怀旧心理和体验追求的不断增强,古民居日渐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保护性旅游开发有益于地方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古民居的保护为目的,以武夷山城村古民居的旅游开发模式为重点,通过调查分析,基于"客源"、"资源"两种角度,构建了古民居保护性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并因地制宜地分析讨论了适合城村景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根据规划目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鉴空间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依据空间的2种表现形式即感知空间与认知空间的特征,对园林的空间模式进行了界定与研究,并以汉代园林3大遗产地甘泉宫、武候墓和黄帝陵为例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代园林存有外向型、内向型及内外结合型3种空间模式;外向型是一种开放式的空间模式,其表现为"宽广"与"博大";内向型是一种闭合式的空间模式,其表现为"藏风聚气";内外结合型空间模式是上述2种空间模式的结合.研究揭示出园林空间是一个融合统一的有机整体,提示了园林的空间特征与本质,并为中国古代园林或遗产地的空间鉴赏与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