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国古代东西部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古代东西部技术转移的路径及其特征,分析了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产生文化摩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文化摩擦的主要对策,为有效地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作者认为,根据“技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实施文化变革和技术民族化,这是在技术转移中解决文化摩擦问题的实践途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有利保障,作者结合中日两国技术转移的历程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论跨文化理解中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将跨文化研究中的文本理解理论运用于现代技术转移与跨文化冲突的阐释之中。本文认为,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技术视为一个特殊的技术文化文本,由于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引起不同文化之同的冲突。同样,技术文化在其转移过程中也遭遇到类似的冲突。解决不同的技术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来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但在发展旅游城镇化的过程中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技术文化与民族文化产生了一系列冲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面临威胁。通过分析文化与技术的内在关系,从而构建"文化-技术"体系分析旅游城镇化过程中技术转移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认为技术转移是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多样性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技术升级的重要前提,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技术转移与文化多样性和谐发展的几点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企业知识的发展与转移依赖于企业特定的情境,本文从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环境,技术和运营等五方面来构建知识的情境维度,分析情境与企业知识转移的互动关系,提出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和相应的二种情境模式,并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动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现有技术转移动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并规范了技术势和能力势的概念,并理顺了能力势与技术势的关系,分析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能力势和技术势的形成原因,并以此解释了国际间双向技术转移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移是典型的过程型创新。笔者从探讨如何有效推动技术转移入手,分析阐述了技术转移需要的六类人才、六种中介和六个技术评价参量的具体内涵,并通过分析六个参量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技术顺利快捷地进入市场,投入到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关于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机构(TTOs)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评价其绩效水平、识别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或案例研究。近年来受到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思想的影响,国外学术界开始将大学TTOs作为一类创新组织,致力于对这类机构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组织类型方面的分析。相比之下,国内学术界仍侧重于对其运作模式、发展思路和国际经验方面的研究,对机构绩效评估、组织特征、制度化过程等微观层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建议加强我国TTOs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层面的研究,并充分考虑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因素、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组织构建的作用,为我国TTOs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技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对技术转移所涉及到的“两难选择论”、“文化异化论”等深层问题进行了哲学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南瓜原产美洲,根据方志等记载南瓜在16世纪上半叶就引种到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南瓜的最早传入地之一,之后南瓜作为菜粮兼用的作物迅速在西南地区推广。南瓜在西南地区引种的时间、路径以及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西南地区的推广和分布情况,需要理清,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南瓜在西南地区推广的动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从知识载体之间和知识载体内部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复杂知识流,指出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流的两种形态嬗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转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由知识流的组织专属性的嬗变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权力的部分让渡,和由知识流从公共知识向私人知识的转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利益的重新分配。论文最后从知识产权的规制和管理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转移的特点和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指出人和技术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两个重要维度。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叠代过程,“专家咨询模式”存在N重互动关系。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是隐性知识价值化的必要路径,也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子健康创新与发展的实践需要,电子健康的社会研究备受关注。本文运用社会-技术系统的多层分析框架,分析和探讨了影响电子健康创新与发展的复杂因素以及电子健康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认为电子健康系统的推广、应用与创新不只是信息技术向健康领域扩散的简单线性过程,而是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即技术与社会活动的协同演化过程,除技术因素之外,更应当关注用户、组织、制度乃至更广泛的异质性社会因素与非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技术转移大都伴随技术人员的流动而进行,转移的技术主要是技术器物和技术方法.近代的技术转移主要集中在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及技术人员三个层面上.现代的技术转移主要包括技术器物、技术人员、技术制度及技术观念等方面.技术转移要注意与当地的气候风土和民族文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转移持续有效地实施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技术主体是与作为客体的技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基础的一对哲学范畴.技术主体是在技术产生、发展、应用和完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技术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展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动,通过与人和社会的互动,社会地建构了技术,同时人也在根据由自身推动的技术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塑造和建构着人类自身,并被多种社会因子所建构.这种建构从本质上表现为历史性、社会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技术发展自主论不考虑社会因素,社会建构论却又忽视了社会因素中的结构性力量。考察权力对技术的影响是试图突破两者局限的理论新视角,而军事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军事技术远比一般技术更容易受社会制度、国家权力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概念上分析了"权力"与"国家干预"、"自由"的关系,论证了"国家干预"与"自由"何以可以作为权力影响军事技术的表现,以及为何要存在"国家干预"与"自由"两极。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价值负荷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远航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31-33,76
用技术形态论的观点,打开技术黑箱,具体分析技术的不同形态及其价值的负荷过程,有可能消解由来已久的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技术是人的目的的展现方式,目的的设定就负荷了人的价值。技术在其形态转化过程中由于技术活动主体的不同,便设定了不同的目的,负荷了不同的价值,并使技术的潜在价值现实化,乃至出现发明目的与创新目的的相悖,这就是技术价值的异化。研究技术异化应该特别关注技术的商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生锑冶炼技术发展经历了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通过中日生锑冶炼技术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者在技术原理和所用制炼设备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与布局等方面变异较大。这种变异是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本土技术与外来技术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外来技术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本土的传统技术既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又对外来技术进行了技术识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是在对现代技术进行批判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它是绿色观念实践的产物。在理论上,绿色技术的理论支撑主要由系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盖娅假说三个部分组成;在实践中,绿色技术主要实现了从"生产合理性"到"生态合理性",从"增长无极限"到"发展有极限",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三个方面的实践转向。在每一个转向中,都体现了绿色技术努力践行"人—环境"的双重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转基因技术发展初期的社会选择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指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条件下,农业化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抗除草剂品种成为技术研发的优先方向,企业并购成为技术推广的主要策略,同时由于政府部门监管模式的转变,转基因技术的演进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变迁轨迹,为之后的社会争议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