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浅谈共青团如何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天兰  张桃琳 《科技信息》2009,(32):197-197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职教育功能的扩展。共青团可以通过活跃第二课堂,建立创业协会,组织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等形式发挥自身优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和体验,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最佳途径之一.以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献分析,梳理Dian团队的发展历程,探究其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奥秘,进而对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分析民族高校大学生学情和加强各民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分别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主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多民族学生协同的创新创业团队、设置服务民族地区特色实践项目、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六个方面促进民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实现各民族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毕虹 《科技信息》2013,(18):181-181,183
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能够有效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效。环境的营造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努力,政府可以在政策方面提供方便,学校可以通过学风、校风、精神阐明创业理念,利用相关媒体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并通过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情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创业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高校软件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第一课堂"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与之互补的"第二课堂"氛围营造为两翼,并以逐步工业化培养为主线的软件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应用型本科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武昌首义学院实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管理学院平台课管理学进行全面深入地改革,提出了改革方案和第二课堂建设方案,将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与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切实有效地开展"双创"教育培训活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本文分析了平顶山市高等院校"双创"工作开展的现状,依据平顶山市地方经济特点和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引入创业心理测评体系和创业素质评价系统、加强创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第二课堂、构建针对"双创型"人才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师资结构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文 《科技信息》2012,(26):308-309
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本文围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改变传统观念,宣传专业优势,增强学生创业意识;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开辟第二课堂,培育创新环境,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开拓广阔空间;结合社会实践,寻找创业切入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为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保证等方面进行,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调研发现,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英语专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将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英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涛 《科技资讯》2011,(25):216-216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应当发挥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创业;做好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工作。适应这一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应强化"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第二课堂”作为重要的教育栽体,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丹 《科技信息》2006,(10):157-158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开展创业教育对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高职创业教育要创新,就要创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化氛围,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增强学生创业实力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明确目标导向,设计科学的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实践教育,发挥"第二课堂"教育,改进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创业型特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本文以高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和制约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原因,对高校英语专业如何建构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提出了以下设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选择适合训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新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等教育新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课外培养教育的基础,是新形式下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以赛促学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种方法。通过探讨创新与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意义。阐述了推进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四种模式,以及服务于四种模式的三种方法为第二课堂竞赛培训、基地分组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开放。双创模式下第二课堂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而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更是学生、学校和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职能、组织结构、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开辟就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指导学生成立就业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制订并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分层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积极推行KAB创业教育项目,建立创业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只要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青年创业热情决定国家未来。五四青年节前夕,浙江省青联、省科技厅、丽水市委人才办、丽水学院、共青团丽水市委联合组织举办了以"科技青年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明星对话丽水论坛分享活动。浙江省科技界的青年创业明星、省青联委员、丽水市各界青年代表、青年企业家和丽水学院学生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上,浙江万安科技股  相似文献   

18.
创新基地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创业教育实践为出发点,分析了创新基地的目标取向和创新基地的构建条件.阐述了创新基地的管理机制和基于"项目"的创业教育运行模式.针对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角度,说明了创新基地构建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术资本主义"伴随经济全球化而生的大学组织中的新型关系样态,它在资本逻辑和文化逻辑的相互耦合作用中展现出来了双重辩证的运行特性.对于大学组织来说,它一方面使大学中的知识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两面"特质和"相互协作"定位.对我国高校来说,必须要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影响扬长避短,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新观念,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便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王莉娟 《科技资讯》2009,(23):197-197
根据职教生的特点,职教生创业、创新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职教生开展创业教育尤其重要。职校校内的各项教育活动都要着眼于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参加专业实训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累创业体验。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都要向着有利于构建适合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