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艺坤 《科技信息》2010,(19):128-128,134
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处理鱼鳞、内脏、黑膜的鱼加工机械。在加工过程中输送带的行进方向设置,依次是去鳞装置、剖切装置、撑开装置、去内脏装置、擦黑膜装置;去鳞装置中有成对设置的可旋转的去鳞刷;剖切装置中设置有凸轮仿形剖切机构;撑开装置中设置有鱼腹撑开板;去内脏装置中设置有内脏剔除用铲或爪;擦黑膜装置中设置有擦黑膜刷。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流水作业,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每分钟可处理鱼20~60条。  相似文献   

2.
提升装置能否做到安全运转,安全保护装置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装置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制动装置、微拖动装置、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深度指示器、闸瓦过磨损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等。  相似文献   

3.
抚顺石化公司180万t/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设计以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直馏柴油、延迟焦化装置的焦化柴油和烃重组装置的烃重组柴油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氧、烯烃和芳烃饱和等反应,以除掉S、N、O化合物等杂质。装置选用了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确保了装置在产品质量及能耗等各方面均达到国内外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遥控爆炸装置的现场处置与勘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仿制手机遥控爆炸装置、摩托车、电动车防盗报警器遥控爆炸装置,以及各种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等爆炸装置的基础上,通过爆炸实验进行分析各种遥控爆炸装置的结构特点,研究该类未爆装置的现场处置方法和已爆装置的现场勘查重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时期运动场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分析,设计了一种双机型铅球比赛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对铅球进行定位并回收、清洗、称重、检测与存储的功能,其结构主要由收集装置、清洗装置、传送装置、运动装置、检测装置、储存装置、信号识别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整机外壳组成,该设备具有节能、高效、节省空间与功能齐全等特点。文章对其主要装置设计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接触塔液相流程改造解决装置投产以来影响装置工艺参数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消除影响装置稳定运行的诸多隐患,也能大幅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提高装置轻烃产量和经济效益。对确保液化气、轻油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利用潮汐能发电的偏心叶片式潮汐能发电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组成,确定了叶片装置各部分的尺寸,完成了该潮汐能发电装置的结构设计,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潮汐能发电装置叶片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ANSYS软件进行流体力学分析,获得计算机模拟结果。结合流体力学理论、机械设计知识及ANSYS仿真结果,计算装置的功率与功率系数。通过理论推导,计算出该发电装置在来流速度为2、3、5、7 m/s时,该发电装置的功率与功率系数。结果表明,来流速度为5 m/s时,功率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外控制起爆爆炸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处置方法.方法通过研究红外光电开关的结构、原理,将其用于爆炸装置的控制起爆系统,并制作典型爆炸模拟装置,验证装置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找出各装置的安全处置方法.结果用红外光电开关制成红外控制起爆爆炸装置是可行的,可靠的.结论对爆炸装置的安全处置及复原分析工作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应用于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内的无线数据采集压力模块的量值溯源问题,设计了无线数据采集压力模块检测装置,其主要包括标准压力指示装置、承压罐、造压装置、空气过滤装置等,并进行了气密性监测实验,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准确可靠,为压力计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子交换器的进水装置、中排装置、再生液分配装置及出水装置的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针对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容器充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讨论了静电场能和静电能的概念,证明了静电场能是由场自身携带的,静电能量是由带电体自身携带的。分析了传统电磁学理论中关于自能、互能和静电能、静电场能等概念容易引起混淆的原因,提出舍弃自能、互能的概念,建立静电能、静电场能概念的建议,使得电磁学理论与固体理论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阳能供电基站系统中的能量供给具有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电基站系统中的能量行为建模和分析方法。该系统主要由能量采集、能量存储和能量消耗组成。首先对太阳能供电基站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能量分析,然后利用随机队列模型对系统能量流过程建模。同时,利用能量采集率、能量消耗率、系统能量中断率和能量饱和率等指标对系统中的能量特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基站覆盖半径和能量消耗率、系统能量中断率和能量饱和率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系统模型建模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适用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供电的基站系统中,为可再生能源基站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矿物能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西藏自治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能够进一步降低西藏自治区对传统矿物能资源的依赖,加快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通过分析客观自然环境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影响,进而认清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内在动因及外部条件,从而试图提出实施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发展战略,这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MM4模式模拟了1991年6月30日00时~7月2日00时一次大暴雨过程.并将输出结果进行了能量平衡的计算。发现动能及其各收支项主要集中在高层;平均有有效位能问动能转换;散度风动能不足总动能的1%,但起着能量转换的中介作用。在暴雨时期,散度风动能、它的次网格转换、来自有效位能的转换以及其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等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散度风动能和暴雨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BP世界能源统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数据,对全球常规能源状况及常规能源发展带动的新能源发展做出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一是全球常规能源探明储量在增加,可增加相比消耗的增长是缓慢的;二是常规能源输运是全球重要而繁重的输运;三是全球能源处于从常规能源到新能源过渡的转型期,新能源发展迅猛,目前虽然不能和常规能源相比,但未来将超过常规能源。世界能源处于一场新的革命阶段,关注世界能源状况和发展,建构中国能源与世界能源的种种关系极为重要,国家应充分认清世界能源的客观现实,为这一场革命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针对WSNs中基于预测算法的能量分配与管理机制的不足,研究太阳能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耗管理,提出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跟踪太阳光的节点获能模型,进而构建了一种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根据当前操作周期中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可用能量,调节下一操作周期中节点工作的占空比,以解决节点太阳能获取与节点能耗的优化问题。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历史获能的能量中性管理机制,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大小与节点能耗的最佳匹配,为太阳能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获取及能耗管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形势出发,论述了国内未来能源系统对核能的期望,对核能在发电和供热两方面的经济性与煤炭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从资源开采、加工、运输、转换直到最终利用的整个能源工业系统的角度,对核能系统与煤炭系统在系统投资、能量投入产出、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了核能对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环境能量收集技术领域,风能和压电能量收集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利用风能转化为振动能量,即风致振动效应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为给风致振动效应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综合分析中外基于风致振动效应的压电能量收集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风能到振动能量的转化过程主要以颤振、驰振和共振腔型的风致振动能量为主,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化过程以压电效应为主,磁电和摩擦发电为辅,对于要求高功率密度和高发电能量的场所,以共振腔型风致振动能量收集为主要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岩石的细观结构影响其受载过程中的能量行为。从岩石基元平均强度、均质度和细观特征尺度等3种细观特征入手,研究了其对特征能量参数和能量特征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基元平均强度越大,相同应力比下的输入能量密度和积聚弹性能密度呈非线性增长;峰后所需耗散能密度变化不大,约为500~2000J/m3;弹性能转化率变小;岩样能量特征指数呈指数型增长。(2)随着均质度的升高,峰前输入能量密度和积聚弹性能密度都呈线性增长;峰后破坏所需耗散能降低;越来越多的能量转化为弹性能积聚在岩石内;能量特征指数线性增大。(3)细观特征尺度越大,外界输入能量和积聚弹性能都增大,但幅度不同;峰后破坏所需耗散能越大;弹性能转化比例越低;当细观特征尺度小于1mm时,能量特征指数大幅减小,而当其大于1mm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平均射程的常数的方法,然后用实验数据分别算出了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对金的平均射程的常数,并用实验数据算出了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的原电子对铝的平均射程的常数,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计算高能原电子对金属射程的常数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