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长江冲淡水扩展区域低盐水团现象,开展正压不稳定机制研究。基于1977年夏季低盐水团的演变特征分析,将初始形成的低盐水团看成小扰动,建立小扰动方程描述低盐水团运动,采用WKBJ方法求解小扰动方程,讨论了快波过程(重力惯性波)和慢波过程(余流作用)对低盐水团的影响,并给出了受慢变波包影响的能量演变方程。研究表明,快波过程对低盐水团基本没影响,低盐水团从口门向口外东北海域运动过程中,由于水深加大,慢波过程有利于低盐水团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1—2012年间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东北地区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夏季(5月—8月)降水异常年份.结果表明,1951—2012年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69年为一个转折年份,在此之前东北地区夏季降水较气候态常年偏高;1970—2012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48个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陕西、甘肃东南部、宁夏东南部,暴雨出现次数依次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暴雨的年际差异较大,年内主要集中在7-8月,两个月的暴雨日数占全年的64%,7月最多,8月次之,区域性暴雨7月下旬最多.西北地区大范围暴雨过程偏多年份夏季(7月和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脊点伸到110?E附近,亚洲中高纬度多低值系统活动,低层(700 hPa)来自南海的偏东气流与青藏高原南侧的偏西气流合并为偏南气流向北伸展到西北地区东部,将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这一区域,到达35?N附近与西北气流相遇;反之,西北地区大范围暴雨过程偏少年份夏季(7月和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远离大陆,亚洲高纬度多高值系统活动,低层是一支偏北气流控制西北地区东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气候的影响,从季风环流和季风降水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高原积雪异常对气候的影响,并利用IAP 9L AGCM模式,对高原雪量进行了增加和减少的数值试验。从而提出高原多(少)雪年南亚夏季风偏弱(强),东亚夏季风反而偏强(弱)的新观点。高原积雪异常会导致高原上空大气垂直运动的扰动,扰动传播到下游致使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太副高所在区域大气对流运动发生变化。高原多(少)雪,夏季我国南方的偏南风增强(减弱),有利于水汽从孟加拉湾和南海向我国大陆输送,但到长江流域时,由于偏南风存在较强(弱)的辐合,江淮流域偏涝(旱)。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北部湾红河等入海径流的最新资料,使用FVCOM数值模式计算风场显著不同的1988年和1989年夏季径流扩散特征;使用冬季平均风场计算包括径流在内的冬季北部湾环流。得出如下结论:(1)1988年8月,强的西南风除了在北部湾西岸产生较强的北向沿岸流外,东部涠洲岛附近形成气旋式环流;相应地在北部湾中偏北部有一个弱的反气旋涡,中部出现较大的气旋式环流;(2)1989年8月的西南风非常弱,表层的红河冲淡水主要沿北部湾西岸向南流,来自琼州海峡的余流,在北部湾北部形成范围较大的气旋式环流,与此同时,海湾南部也出现一个较强的气旋式环流;(3)冬季,在冬季偏北风驱动下,北部湾基本是气旋式环流,只有西北部水域出现一个反气旋式环流。  相似文献   

6.
使用雷达、地面加密观测、探空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0400—2400 UTC的21小时内东北冷涡后部在京津地区连续发生的4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演变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北冷涡后部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 由于东北冷涡后部对流层中层西北气流中的浅槽、其在对流层低层发展的低槽和低涡以及对流层低层高压脊西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导致4次过程中强对流的组织形态各异。第一次过程受冷涡西侧一个浅槽锋生影响, 在河北北部形成西南?东北走向弱对流线, 对流线位于北京北部的对流发展较强, 移动迅速, 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 其冷池出流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组织形态, 横贯京津地区。第二次过程是第一次过程位于北京南部的冷池出流触发, 形成超级单体, 之后受第一次过程冷池向西出流的影响, 产生西南?东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第三次过程发生在第一个浅槽造成对流层低层低涡发展的环境下, 低涡西侧的偏北风与低层高压脊北部的偏南风在冷池上面辐合, 造成多条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 产生列车效应, 造成天津的强降水。第四次过程由冷涡西南部的又一个浅槽锋生和冷涡在天津北部调整出的切变线共同触发, 两个初始的西南?东北走向对流线合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线状对流, 最后南侧的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4次过程中出现的弓型回波部分还具有弓箭回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安俊 《河南科学》2010,28(12):1561-1564
首先对1957—2009年共53年豫北安阳区域夏季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标准,然后分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成因,并利用这些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如下:利用大气环流分析大旱成因,主要表现在东亚沿海低槽较常年异常深厚和偏东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东、偏南和偏弱.利用太阳黑子分析大旱的形成,可以发现当年6—8月份太阳黑子相对平均数处于谷点或从谷点开始上升时就容易造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厄尔尼诺现象对安阳区域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的主要因子.利用亚洲中纬度地转西风急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地转西风急流轴异常偏北,也可造成安阳区域性夏季大旱.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建周宁县1981~2010年的云雾资料,对当地云雾特征及与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周宁县的年雾日总体呈下降变化趋势;雾日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冬春季雾日最多,夏季最少;雾日3月最多、7月最少。冬春季整日雾日占总雾日的30%之上;连续雾日主要在1~3月出现。周宁县多雾日的年份与月份,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和范围小、西风带槽脊强度中等和南支槽影响有关;周宁县雾日与平均气温变化呈反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春季到秋季表现尤为明显。地面受冷高压底部偏东或东北气流影响时,配合中高层西南气流的影响,易形成连续性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9.
收集河北省乐亭县气象观测站点记录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数理统计软件和回归分析方法,对1975年~2009年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多年变化趋势、年代季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个别年份的气温和降水量的突出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1975年~2009年乐亭县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以冬季气温升高趋势较为明显.年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总趋势略有减少,但基本平衡,没有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降水量较均匀,占年均降水量的比例最大.个别年份全年总降水量略增多,如1977年、1985年和1994年降水量超过800mal.某些年份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出现明显的干湿季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自然博物馆粉蝶科藏品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并对我国南部地区不同年代粉蝶科藏品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馆粉蝶科藏品隶属于19属、61种,1949年10月1日前优势类群有4类,1949年10月1日-1976年间优势类群有2类,1977-2000年优势类群有3类,2001年至今优势类群有3类.藏品来源地主要为我国南部地区.1949年10月1日前、1977-2000年和2001年至今粉蝶科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年代粉蝶科标本的个体数变化为1977-2000年1949年10月1日前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1976年;类群数变化为1977-2000年1949年10月1日前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1976年.1949年10月1日前和1977-2000年的粉蝶科Jaccard相似性系数达到了极相似.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EFDC模式建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三维温盐模型,计算中加入径流、风、潮流和太阳辐射,与2005年7月观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表明:该文建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温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变化.由计算结果分析得到,长江口外夏季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近岸高、口外低,长江口夏季水温分布沿着淡水舌方向由口门外逐渐减小;夏季长江冲淡水特征显著,表层低盐水可越过123° E,在长江口外形成向东淡水舌;长江口外冲淡水作用强烈区域的温盐跃层强度最大,其温跃层强度可达0.3 ℃/m,盐跃层强度可达2/m;长江口外温盐跃层位置重合或接近.  相似文献   

12.
Fuke (19.5°N, 109.1°E) meteor radar is the first radar of the low latitudes of China, which is used to detect the wind in the meso- 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wind data near three months (1 February-20 April, 2009), we first present the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diurnal tide, semidiurnal tide and mean wind in the height range 80-100 km over the low latitudes of China. The results from our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below. During spring months, there are quite strong tides in ...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门大桥作为滨海公路,是北部湾区域经济的控制性工程,存在一定的溢油风险。本研究基于FVCOM模型分析钦州湾的潮流特征,通过溢油模型对无风、全年最大概率常风和极值风等3种风况情景下的油膜漂移扩散特征和归宿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潮流主要为往复流,龙门水道最大流速可达1.8 m/s。风速、风向和发生时刻对油膜厚度、残油量、最大扩散距离和扫海面积有重要作用:风速越大,溢油蒸发速度越快;同等风速下,72 h后北向风的油膜厚度和残油量大于南向风,而高潮时发生溢油72 h后油膜的最大扩散距离比低潮时大。涨潮期间,极值风风况情景下油粒子到达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坚心围片;落潮期间,油粒子扩散至钦州港青菜头南浅海滩涂养殖区。研究结果为提升溢油预警预测能力、降低溢油造成的损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Chl-a composed of phytoplankton is the primaryproduction in ocean, and the red tide happens when itsconcentration exceeds 20 μg/L. Red tide is a disaster ab-normal phenomena of ocean ecology with an explosivebreed or dense assemble of one or several phytoplanktonsin a specific ocean environment condition, colors the sea-water, influences and harms ocean living things. The for-mation of red tide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a complex in-terplay of biolog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butthe…  相似文献   

15.
三门湾健跳网箱养鱼区营养盐的变化及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三门湾健跳网箱养鱼区营养盐的变化,并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鱼排外与网箱内的水质参数全年平均值差异不大。PO43--P浓度在6月和9月最高,接近三类水质标准;DIN浓度2月和9月严重超标,其它月份三类水质占56.7%,四类水质占43_3%。8月养殖区NO2--N浓度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高潮时低,低潮时高,潮汐周期明显;其它营养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不明显。该网箱养鱼区水质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且基本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频雷达探测资料的中层大气潮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omb—Scargle周期图法和谐波拟合法分析武汉中频雷达试验站2002年2月6日到3月6日的探测数据,水平风场的LS功率谱显示武汉上空存在很强的24h潮汐波动,在某些高度上还会出现较强的12h和弱的8h潮汐。24h潮汐是中层顶区域主要的潮汐成分,谐波拟舍的方法表明,24h潮汐的振幅在88km达到最大,并且其能量是向上传播的。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浙江中、南海域赤潮发生的连续监测分析,表明浙江中、南海域的赤潮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7月,近年来赤潮发生规模和频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5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还监测到一次伴有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小规模有毒赤潮.本区主要赤潮优势种为具齿原甲藻.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北支潮位与潮差的时空变化和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考虑长江河口径流、潮汐和风场共同作用,数值模拟和定量分析北支潮位和潮差时空变化和动力机制.北支月平均潮位呈现出从1月到7月逐渐增大,从8月到12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产生的余水位.潮差具有季节变化,一年中出现两次极大值和两次极小值.两次极大值出现在3月(农历二月)和9月(农历八月),两次极小值出现在6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