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γ-环糊精-达旦黄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pH=7.4环境下,用摩尔比法测定γ-环糊精(γ-CD)与达旦黄(TY)的包合比(摩尔比)nγ-CD-nTY =1-1,直线法测定包合常数Kf = 495.23 L/mol.以中性红(NR)作分子探针,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化学热力学法和黏度法等研究包合物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得到γ-CD-TY包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的结合比nγ-CD-TY-nDNA=6-1,结合常数为=1.12×105 L/mol,=2.72×105 L/mol.热力学函数=-2.82×104 J/mol,=5.67×104 J/mol,=284.78 J/(mol·K),说明γ-CD-TY包合物与DNA作用为熵驱动.确定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为混合作用,同时存在部分嵌插和非嵌插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5):750-754
通过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利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Cu2+存在下多巴胺(DA)与鲱鱼精DNA在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7.0 的Tris-马来酸缓冲溶液中,DA在聚L-半胱氨酸复合膜修饰电极上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加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说明DNA和DA能发生相互作用.再加入Cu2+后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更大,说明Cu2+对DA和DNA的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生理pH=7.4环境下,用摩尔比法测定γ-环糊精(γ-CD)与茜素黄R(AYR)的包合比(摩尔比)nγ-CD ∶nAYR =1∶1,确定包合常数KΘf ,288.15K=1.69×105 L/mol。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化学热力学法和黏度法等研究包合物γ-CD-AYR与鲱鱼精DNA(hsDNA)的作用,得到γ-CD-AYR包合物与hsDNA作用的结合比nDNA ∶nγ-CD-AYR=1∶2,结合常数为K 288.15K=3.10×104 L/mol,K 310.15K =4.02×104 L/mol。热力学函数ΔrHmΘ=8.78×103 J/mol,ΔrGmΘ=-2.59×104 J/mol, ΔrSmΘ=116.45 J/(mol·K) ,说明γ-CD-AYR包合物与DNA作用为熵驱动。确定γ-CD-AYR与hs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和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酪氨酸-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生理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Sm(Ⅲ)与Tyr(酪氨酸)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n(Tyr)=1:3,Sm(Ⅲ)(Tyr)3配合物与hs(鲱鱼精)DNA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Tyr)3):n(DNA)=3: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数K2Θ98.15K=9.97×104L/mol和K3Θ10.15K=7.56×103L/mol。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的结合过程为焓驱动;结合Scatchard法和黏度法,确定了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沟渠作用和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68×10^5·mol^-1·cm^-1。用双倒数法求得结合常数K^θ12℃=0.965×10^2L·mol^-1和K^θ22℃=0.218×10^2L·mol^-1,△H^θ,22℃=-1.04×10^5J·mol^-1,△rS^θm22℃=-3.27×10^2J·mol^-1·K^-1,△rG^θm22℃=-0.76×10^4J·mol^-1,该过程为焓驱动。确定了PVP—Yb(Ⅲ)与hsDNA之间为沟区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2-甲基-3-硝基苯酚(I)为原料,先后经过加氢还原、乙酰化、亲核取代、关环及胺解反应,合成了4-苄氧基-1H-吲唑(VI),总的收率为76.3%,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FTIR、1H NMR及ESI-MS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4-苄氧基-1-乙酰基-吲唑(Ⅴ)的合成工艺,结果表明,当亚硝酸异戊酯与N-(3-苄氧基-2-甲基苯基)乙酰胺(Ⅳ)的体积比为1.6∶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6 h时,收率可达87.1%.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收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廉价易得的香兰素为起始原料,通过苄基化、硝化、氧化、还原以及合环五个步骤合成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中间体6-甲氧基-7-苄氧基喹唑啉-4-酮。讨论了合成试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苄氧基苯甲酸乙酯与二甲亚砜在氢化钠作用下反应生成(4′-苄氧基)-苯甲酰基-二甲亚砜,该亚砜在乙酸酐作用下发生Pummerer重排反应得到1-乙酰氧基-1-甲硫基-(4′-苄氧基)-苯乙酮,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生成1,1-二甲硫基-(4′-苄氧基)-苯乙酮.产物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9.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偶氮胂-β-环糊精包合物(β-CD-AS)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β-CD-AS与DNA的结合比为5: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结合常数为K291.15K=8.68×105 L·mol-1,K310.15K=8.43×105 L·mol-1.热力学函数为ΔrHmθ=27.04J·mol-1,ΔrGmθ291.15K=-2.78×104 J·mol-1,ΔrSmθ=95.47J·mol-1·K-1.结果显示该反应为熵驱动.实验进一步表明β-CD-AS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模式,即部分嵌插和沟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苯酚为原料,经酯化、Fries重排、烷基化、Vislsmeier反应等,合成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方法:查阅、分析、归纳相关文献,设计出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的合成路线,运用化学合成法合成该目标产物,并检测其纯度.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合成了-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结论:3-氯-3-(4-苄氧基)-3-苯丙烯醛的熔点为88~90℃,收率76.9%,纯度98.21%. 相似文献
11.
高压静电场对鲱鱼DNA X射线衍射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静电场处理鲱鱼DNA,测试电场处理前后鲱鱼DNA的X射线衍射谱,衍射谱的变化表明高压静电场可改变DNA的构象。 相似文献
12.
用He-Ne激光处理鲱鱼DNA,测试处理前后鲱鱼DNA的X射线衍射谱。结果显示处理前后鲱鱼DNA的X射线衍射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激光生物学效应的机理解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核酸之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在水溶液中以多聚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它可以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并使溶液的浊度增加.本文对离子强度,溶液的pH及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短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浊度法可以实现对DNA及RNA在0~100μg/mL范围内的定量分析.本文还利用荧光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缪谦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23-25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纳米金溶液、CT-DNA及两者混合液高速离心前后的吸收值的变化情况,发现纳米金溶胶和D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了两者有定量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Ethidium bromide as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titanocene dichloride and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6,41(13):1098-1098
18.
在人体的生理条件下(p H=7.4),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了4-氯-萘酰亚胺-丁基高亚精胺(1)与鲱鱼精DNA的作用.研究发现化合物1能够嵌入DNA.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化合物(1)能引起DNA构象改变,且化合物1为DNA嵌入剂.采用变温荧光光谱法研究发现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据荧光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化合物与DNA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引力,且作用过程为氢键和范德华引力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DNA与抗癌药物道诺霉素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用溴化乙锭(EB)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道诺霉素(DRN)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DRN的生色团能够嵌入ds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对之间,DRN与DNA的主要作用位点是碱基G、C;DRN插入dsDNA碱其对中,不会破坏碱基对中氢键,不会影响DNA的复性;DNA与ssDNA仅仅存在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