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东凉茶颗粒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阐明广东凉茶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完善其质量标准,首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苷类成分,采用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依次为:4-p-香豆酸-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3)、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5)。1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1,2,3,4,5均首次从广东凉茶颗粒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及药理活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表明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主要来源于岗梅和金樱根。而目前对于金樱根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樱子叶和果实,对其根化学成分研究鲜见报道。基于此,该实验在前期基础上采用正反相硅胶、凝胶等多种分离手段对金樱根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采用现代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3)、齐墩果酸(4)、熊果酸(5)、(+)-儿茶素(6)。化合物1,2,3为首次从金樱根中分离得到,且为广东凉茶颗粒中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爬树龙(Rhaphidophora decursiva)地上部分用甲醇提取,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鉴定结构为:sesartemin(1)、(1R,2S,5R)-2-(3’-methoxy-4’,5’-methylendioxyphenyl)-3,7-dioxa-6-oxobicyclo[3.3.0]octane(2)、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3)、原儿茶酸甲酯(4)、丁香酸(5)、1,2,4-三甲氧基苯(6)、原儿茶酸(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 L)全草的乙醇[Ф(乙醇)=95%]提取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从蓬子菜全草的乙醇[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酸(1)、丁香酸(2)、咖啡酸丁酯(3)、原儿茶酸(4)、4-羟基苯甲酸(5)、咖啡酸(6)和绿原酸(7),化合物1~5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红树木榄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分析手段,探究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现代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木榄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木榄胚轴中分离鉴定了7个芳香环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methyl caffeate(3)、原儿茶酸甲酯(4)、异香兰酸(5)、4-羟基苯甲酸(6)、4-甲氧基苯乙酸(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Avicennia mavina)果实中芳香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白骨壤果实中分离芳香酯类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骨壤果实中分离获得7个芳香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4-氯-4[N-羟氨基]苯基)醋酸酯(1)、4-(2-羟基乙氧基)苯甲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3)、咖啡酸甲酯(4)、原儿茶酸甲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利用一点红植物的药用价值,以水提醇沉法提取一点红药材,采用极性分段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提取一点红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一点红全草药材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肉桂酸(3)、原儿茶酸(4)、丁香酸(5),除化合物2外的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外标法测定一点红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其标准曲线在1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一点红中原儿茶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猪殃殃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了9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原儿茶酸丁酯(2),原儿茶酸乙酯(3),二氢咖啡酸乙酯(4),顺式咖啡酸乙酯(5),没食子酸甲酯(6),7-羟基-6-甲氧基色酮(7),1-丙烯酸-3-(3,4-二羟苯基)戊酯(8),1-(3,4-二羟基苯)丙酮(9).这9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C_(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对仙茅根茎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6-二甲氧基苯甲酸(1)、咖啡酸(2)、原儿茶酸(3)、orchioside B (4)、curculigoside C(5)、orchioside E(6)、丁香酸(7)、hemsleyanumoide(8)、丁香酸葡萄糖苷(9)、绿原酸(10).其中,化合物6为1种新的酚苷类物质,命名为orchioside E,化合物2、8首次在仙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色谱法从鞭打绣球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苯酚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确定为:异香草酸(1),5-甲氧基-2-羟基苯甲醛(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3),丁香醛(4),4-羟基苯甲醛(5),3,4-二羟基苯甲酸(6),丁香酸(7),3-甲氧基-5-丙基苯酚(8),阿魏酸(9),阿魏酸甲酯(10).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成分的分离纯化,以波谱分析法鉴定黄牛奶树的化合物的结构。从黄牛奶树根、茎部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3-乙酸酯(1),高根二醇-3-乙酸酯(2),豆甾醇(3),α-菠甾醇(4),香草酸(5),蔗糖(6),麦芽糖(7),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8),肌醇(9)。全部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藏药哈巴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药哈巴乌头(Aconitum haba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其中5个为二萜生物碱,分别是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1)、查斯曼尼丁(chasmaconitine,2)、滇乌碱(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conitine,4)、塔拉萨敏(talatizamine,5),同时还得到2个酚性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三叶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三叶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金丝桃苷(hyperin 1),香豆素(coumarin 2),水扬酸(salicylic acid 3),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 4),1-苯基-1,3,5-三庚炔(1-phenylhepta-1,3,5-triyne 5),苯甲酸(benzoic acid 6),豆甾醇(stigmastero 7),十六烷酸(palnitic acid 8),十四烷酸(octacosane 9),二十八烷烃(octacosane 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2),其中化合物4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棒柄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学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个三萜类化合物,2个维生素,2个芳香族化合物以及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飞扬草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 (1)、蒲公英赛酮 (2)、cycloart-23-ene-3β,25-diol (3)、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 (4)、吐叶醇 (5)、黑麦草内酯 (6)、β-谷甾醇 (7)、cucurbic acid (8)、9, 16-二羰基-10, 12, 14-三烯-十八碳酸 (9)、3-烯-十六碳酸 (10)、正二十四碳酸 (11).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9~化合物11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种柱层析手段对新鲜云南产日本甜柿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借助于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有机波谱学手段的方法,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刺五加苷E(4),长寿花葡萄糖苷(5),熊果酸(6),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柿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柱层析方法结合波谱分析方法首次对采自北极的2种高等真菌Lepista multiformis和Russula sp.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 (1)、(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 (2)、阿洛糖醇(3)、α,α-海藻糖(4)、丙氨酸(5)和 3β-O-glucopyranosyl-5α,α-epidioxiergosta-(22E,24R)-ergosta-6,22-diene (6).  相似文献   

19.
 对剑叶木姜子(Litsea lanc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异喹啉生物碱:lit-seglutine A(1),phanostenine(2),juziphin(3);同时还得到(E)-6-hydroxy-4,6-dimethyl-3-heptene-2-one(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β-谷甾醇(7)及β-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