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4月(春)、7月(夏)和10月(秋)对椒江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了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并初步研究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3个航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种,夏季种类最多,为48种;加州中蚓虫在三季均为第一优势种;夏季丰度最高,为187.11ind/m2;秋季生物量最高,为69.82g/m2;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存在显著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J)季节差异不显著;底层水温、溶解氧与悬浮物是影响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系统聚类和MDS排序分析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环境空间异质性,可以划分为5个群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法,设定20(I)、28(II)和40kHz(III)3个不同低频率超声波试验组,以不进行超声波作用为对照组,研究超声波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0d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丰度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II中,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3.8×105、2.3×105 ind·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共鉴定到浮游植物种类属数为16个,数目大小依次为试验组I>试验组II>试验组III>对照组. 试验组I中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达1.661±0.055和1.071±0.020,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中Pielou均匀度指数(J)达0.619±0.018,为各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施加20kHz超声波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湘南学院翠柳湖四个采样点春、夏、秋、冬四季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对翠柳湖水质的基本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该湖浮游植物共计6门51属8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为21属31种,占36.9%;蓝藻门16属29种,占34.5%;二者占总的种类数的70%以上。硅藻13种,占15.5%,隐藻门、甲藻门和裸藻门占比最少仅为2.3%。浮游植物种类在全年分布中春、冬两季数量多。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富度在季节变化上均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夏季浮游植物丰富度最高,最高可达6.67×107 cells·L-1。夏季优势种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和线性菱形藻,而在冬季转变为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全年Shannon-Wiener指数在2.35~3.8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29~0.81之间。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s4>s3>s1>s2的特征。结果表明,翠柳湖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存在一...  相似文献   

4.
 阿苇滩水库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是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引水注入式水库,在当地水产养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其渔业生物资源现状,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在阿苇滩水库设置3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研究。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99种(属),其中优势种8种,分别为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广源小环藻(Cyllotella bodanic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浮球藻(Planktosphaeria gelotinosa)、膨胀四角藻(Tetra?觕dron tumidulum)、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韦氏藻(Westlla botryoide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明显,平水期(6.88±1.07×106ind/L)>枯水期(3.66±0.45×106ind/L)>丰水期(0.97±0.23×106ind/L)。结果显示,库区水温和水容量变化是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条子泥一期围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程前后近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及潮间带底栖生物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围垦前后的生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围垦后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及生物密度有所增加,且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垦区附近浮游动物种类增多,优势种发生变化;底栖生物种类数减少,仍以甲壳动物为主,相对于围垦前的均匀分布,围垦后仅在部分站位监测到;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减少,但仍以四角蛤蜊等经济贝类为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较小。围垦改变生态环境中水动力、悬浮物、沉积物特性等多种环境因子,造成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和睦湿地浮游植物进行季度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1种,隶属于8门20目36科6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65%),硅藻门其次(22.77%),裸藻门(21.78%)也占较大比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周年内变化范围为17.47×106~41.55×106个/L ,全年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7.99×106个/L .全年 M argalef 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aver 指数和 Simpson指数分别为0.60~1.68、0.59~0.81、1.21~2.51和0.62~0.86.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TN、COD、pH和温度是驱动和睦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2001年8月20~2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湾口其次,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A5站周围的水域,低值区出现D断面和E断面。此外,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在D2和B1站出现2个低值区;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均匀度则在Bl和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9年对措那木江浮游植物进行了取样调查,4个采样站共发现藻类36属,隶属4门20科.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分别占浮游植物总属数的41.7%,36.1%,优势属为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鼓藻属(Cosmarium)和水绵属(Spirogyra).藻类的密度为40 975 ind/L,总生物量为0.137 mg/L,其中硅藻门藻密度占总藻密度的94.9%,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5.4%.4个采样站中Ⅰ站的藻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站.4个站藻类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0、1.43、0.15.根据藻类各项多样性指数值得出,措那木江水体已遭受污染,但并未形成富营养化,仍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梦杰  汤琳  吴阿娜  张锦平 《科技信息》2009,(26):I0312-I0313
本文从种类数、种类组成、个体数、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地区最大人工湖——南汇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滴水湖浮游植物主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种类数和个体密度尚未发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生物密度以及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建议有关部门针对此类新兴湖泊,进一步加强相关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春季(5月)和夏季(7月),系统调查研究了嫩江下游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0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1种及变种,春季和夏季的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变绿脆杆藻、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短线脆杆藻、肘状针杆藻。不同季节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3.19 mg/L之间,丰度变幅在(0.60~32.40)×105ind./L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0~3.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在0.46~0.98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1.72~4.89之间。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电导率和总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椒江河口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3年8月调查资料,对椒江河口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椒江河口水体的DIN、DIP、Hg、Pb、DO、COD等6项属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0.67~1237,均值288;表层沉积物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河口水域底栖生物种类6种,多样性指数H'为0~1.92;潮间带共鉴定大型潮间带生物38种,H'为1.03~2.40之间,种类多样性差,丰度低,个体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12.
围垦对射阳河口海岸地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时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快速提取围堤线、平均高潮线,依此分析海涂围垦活动对射阳河口岸滩地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a)河口以北岸滩以蚀退为主,1995-2003年滩线蚀退速率平均为4 ~ 6m/a;河口以南侧为淤长,1995-1999年除五条港淤长速率( 199.2 m/a)最快外,其他地段淤长速率平均为35 m/a; 1999-2003年除迷洋港淤长速率(79.4m/a)最快外,其他地段淤长速率平均为11 m/a.(b)河口以北1995-1999年围堤线基本无变化,1999-2003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0.94km;河口以南1995-1999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距离为4.08 km,1999-2003年围堤线平均向海推移距离为2.56km.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估算,椒江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均达到中等土壤侵蚀的强度,其中,1995年至2010年土壤侵蚀有逐年恶化的趋势,而2010年至2015年有所缓解.基于椒江及河口、近岸的野外实测数据,构建椒江及近岸水体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对椒江及近岸水体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估算,对水体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椒江口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高时空动态性,其中,椒江悬浮泥沙浓度明显高于河口和台州湾;椒江中游累年悬浮泥沙浓度平均值最大,时空动态性最低,受陆相及海相输沙综合影响,易形成悬浮泥沙的最大浑浊带.流域土壤侵蚀量越大,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越高.最后,定量分析了降雨,日照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河口悬浮泥沙格局影响.降雨作为椒江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对悬浮泥沙也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年内日照时长的增加,加剧了水体水量的损失,削弱水体的“稀释”作用.若以流域内居民地面积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其与水体年均悬浮泥沙浓度之间相关性较弱,但其年际变化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陈桥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的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47种,硅藻其次,共35种.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为2.52~39.7×106 cells·L-1,平均丰度为8.54×106 cells·L-1,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硅藻为陈桥东湖冬季的主要优势种类,绿藻和蓝藻则在夏、秋季节占优势.利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来评价水质,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且夏季水质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主要与人为干扰有关.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绿藻与营养盐及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藻则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pH、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陈桥东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Global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rigoien X  Huisman J  Harris RP 《Nature》2004,429(6994):863-867
Although the oceans cover 70% of the Earth's surface, our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patterns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is very limit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biodiversity of plants and herbivores in the terrestrial world. Here, we present biodiversity data for marine plankton assemblages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the world ocean. Similar to terrestrial vegetation, marine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is a unimodal func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with maximum diversity at intermediate level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minimum diversity during massive bloom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we did not find a relation between phytoplankton diversity and zooplankton diversity. Zooplankton diversity is a unimodal function of zooplankton biomass. Most strikingly, these marine biodiversity patterns show a worldwide consistency, despit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various oceanographic regions. These findings may serve as a new benchmark in the search for global biodiversity patterns of plants and herbivores.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构建克隆文库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4个层位的甲烷相关古菌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主要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Methanosaeta,Methanomicrobiales和Methanosarcinales/ANME,且其组成随沉积物深度的改变发生规律变化.Methanosaeta和Methanomicrobiales是属于乙酸和H2/CO2利用型甲烷产生菌,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Methanosarcinales/ANME主要由甲烷氧化菌和甲基利用型甲烷产生菌组成,在克隆文库中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甲烷相关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说明,在SMTZ区域及以上,甲烷产生以H2/CO2和乙酸型为主;在SMTZ区域以下,以甲基利用型为主;在SMTZ区域,主要是甲烷氧化过程,由古菌类群ANME-2a负责.  相似文献   

17.
The dazzling diversity of the phytoplankton has puzzled biologists for decades. The puzzle has been enlarged rather than solved by the progressive discovery of new phototroph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oceans, including picocyanobacteria, pico-eukaryotes, and bacteriochlorophyll-based and rhodopsin-based phototrophic bacteria. Physiological and genomic studies suggest that natural selection promotes niche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se phototrophic microorganism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i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 have analysed competition for light between two closely related picocyanobacteria of the Synechococcus group that we isolated from the Baltic Sea. One of these two has a red colour because it contains the pigment phycoerythrin, whereas the other is blue-green because it contains high contents of the pigment phycocyanin. Here we report theory and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that reveal stabl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picocyanobacteria, owing to partitioning of the light spectrum. Further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with a third marine cyanobacterium, capable of adapting its pigment composition, show that this species persists by investing in the pigment that absorbs the colour not used by its competitor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divergence in pigment composition of phototrophic microorganisms, which allows an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ight energy and favours species coexistence.  相似文献   

18.
Pb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b(NO3)2对土壤动物进行了污染模拟实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289个,隶属3门7纲.结果显示,Pb污染浓度直接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在获得的1289个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前气门亚目和甲螨亚目,3个优势类群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78.2%,对动物群落结构起决定作用.随着Pb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实验结果看,蜱螨目和弹尾目是反映土壤Pb污染程度的敏感指示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