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根据冀东平原地理位置,冬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冬小麦起高产育种的研究,建立了以主攻少蘖、大穗、大粒,兼顾抗病、早熟、抗旱、冬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选育工作,选育出了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的超高型优良品系,为冀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6月11日,2021年"兰天"系列抗条锈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省农科院清水县试验站举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地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观摩活动。观摩组先后参观了清水试验站冬小麦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兰天"系列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系)展示田,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深入交流探讨甘肃冬小麦品种的新理念、新技术,分享本领域育种的新经验、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成果简介 “河农85-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育成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高产田种植,较当地推广品种显增产。其主要特点是耐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雒舒  任根深 《甘肃科技》1996,12(4):46-46
冬小麦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雒舒,任根深(平凉地区农科所744000)在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如何获得其理想的中期染色体分裂相,对于准确、快速鉴别异源基因极为重要。通过工作实践,笔者已初步掌握了冬小麦染色体制片的关键技术,现简介如下:1材料及方法1.1...  相似文献   

5.
周谦 《定西科技》2005,(3):55-55
优质面包冬小麦为引10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于2000年秋从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引进(原产乌克兰),经过品系鉴定、品比、区试及生产示范等育种程序筛选而成。  相似文献   

6.
任根深 《甘肃科技》1998,14(1):33-34
1基础材料的征集及其转育研究基础材料的征集、鉴定、利用和创制研究是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前期工程,对于有效进行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前期工程和有效进行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所自1985年开展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以来,一直很重视基础材...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冬小麦育种过程和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必须制订在一年内可以获得几代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成复杂而昂贵的装置——人工气候室,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在人工气候室里在一年内成功地获得完全成熟的三代冬作。旨在阐明在人工条件下一年内获得冬小麦三代的可能性,探讨春化在加速冬小麦发育中的作用。试验查明阿芙罗拉等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品种PH82-2-2辐射诱变处理,在无零下温度条件下,获得了春性突变后代,选育出农大94118品系,试验结果还指出,冬小麦辐射诱变后获得的春性突变体,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谱宽,供选择的余地大,是春小麦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在半干时半湿润易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育抗上产新品种的途径是:在较高群体基础上,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硝酸还原酶(NR)是植物体内硝态氮还原过程的重要诱导酶,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程度和种子质量。本文论述了1984—1986年对冬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器官硝酸还原酶话性(NRA)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不同追肥量、追肥期对植株体内叶片、叶鞘、茎秆、穗部等器官和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寻找理论依据。通过对NRA的研究,在育种工作中也有助于加强对品种的早期鉴别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将小麦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C17培养基中,进行幼苗分化和染色体加倍。结果表明,5mg/L秋水仙素能获得较好的加倍效果,加倍率为83.33%,比常规加倍法提高30.95个百分点,但对幼苗分化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秋水仙素处理对黑麦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秋水仙素对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以黑麦为材料,应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5,1.0,1.5,2.0g/L)和不同处理时间(12,24,36,48,60 h)试验研究了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加倍效应。结果表明,1.5 g/L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达到最高值,为35.35%;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染色体加倍效果也在增加,但四倍体加倍效应明显高于八倍体,同时出现了染色体黏连,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桥和染色体多核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Transgene directionally integrated into C-genome of Brassica napu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ransgenic Brassica napus has been widely planted in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In China, although the policy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has not yet opened, genetically modified rape- seed oil as raw material for biodiesel of…  相似文献   

14.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的无血清建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小肠癌腹水转移细胞系HIC的无血清培养亚系经过3a的传代培养建立成功,命名为HICSF。该细胞仍保留其母系HIC一些属性:亚三倍体组型,众数53条;增殖活跃,倍增时间16h;异体动物移植致瘤,具有活跃的血管生成行为和较高的转移行为。由于培养条件的变化,该细胞也获得了一些新的特征,HICSF细胞属弱贴附细胞,形态多变。贴附细胞主要靠树枝状突起贴附于培养介质,突起内微管、微丝相对较多,细胞骨架总体上呈无序排列。SDS-PAGE电泳表明HICSF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进入培养上清中,培养上清的层析分离表明,至少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90,70,45和10ku4种促生长活性因子,同时也存在分子质量分别为60和30ku2种生长抑制活性因子。这些生长因子共同调控着HICSF细胞的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二甲基亚砜(DMSO)对烟草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烟草单倍体技术中的染色体加倍率,本文研究了运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rferide,DMSO)混合秋水仙碱对烟草花培单倍体菌进行加倍的方法。结果表明.20g/L DMSO混合4g/L的秋水仙碱溶液对烟草花培单倍体苗的加倍率较单独使用秋水仙碱的加倍率提高2倍以上;运用该方法,作者在两年内成功构建烟草DH群体。  相似文献   

16.
Ogura CMS紫菜苔与萝卜双二倍体的获得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Ogura CMS紫菜苔(AA,2n=20)为母本,以不同萝卜品种(RR,2n=1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大量的属间杂种。从杂种F_1中发现了2株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双二倍体。在形态上双二倍体与未加倍的杂种F_1相似,都表现父本萝卜的白花性状,蜜腺正常,低温下子叶及真叶均不缺绿。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双二倍体多数细胞形成19个二价体,后期Ⅰ时染色体以19:19的方式分配到两极,最后形成具有19条染色体的配子。通过对可染花粉比例、全株种子粒数及平均每个有效角果种子粒数的比较发现,虽然双二倍体的花药比未加倍的杂种F_1发育要好得多,但是双二倍体的育性还是低于未加倍的杂种F_1,尽管未加倍的杂种F_1在减数分裂时多数染色体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同时也有二价体、三价体甚至四价体的形成,并且存在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推测Ogura CMS紫菜苔×萝卜属间杂种F_1的育性除了减数分裂染色体的配对有关之外,与双亲染色体上基因的相互作用也有重要关系。对该杂种的遗传及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通过添加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和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启动了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条斑星鲽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2℃,原代培养鳍细胞的生长分裂状态旺盛,细胞形态主要为成纤维样,20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的继代培养已建立了条斑星鲽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35代;生长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9h,其生长分裂状态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2sm+44t的正常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该细胞系为条斑星鲽的细胞工程育种和病毒-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桉树组培育苗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介绍桉树组织培养试验研究成果。通过筛选出改良H、B1、B2基本培养基,成功地从桉树愈伤组织诱导发生胚性细胞团,分化出根苗齐全、遗传性状稳定、频率很高的胚状体苗,成苗系数高达1011;用杂交优势种的芽器官离体培养,不经过愈伤组织途径,避免脱分化过程易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弊端,以芽繁芽,以苗繁苗成功,年繁殖系数3.512,解决了桉树组织培养的一系列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柿树胚乳培养及其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MS+BA5mg/L+IBA0.01mg/L培养基培养柿树品种“黑柿”、“长良”的胚乳愈伤组织获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2n=90或180,无发现存在2n=135的个体.而作为外植体的胚乳细胞检查为3n=135.表明愈伤组织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