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6,(11):29-30
博士、教授、大学科技处处长、十多项省部以上重要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者……,当这些身份代表的工作量具体赋予到某一个人时,可以想象其所承担的压力之重。今年39岁的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学校科技处处长孙真荣教授就是这样一个承受着重担的人。几个月前,他入选上海市2006年度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当然这是一份殊荣,但也意味着他本已沉甸的担子又加了一份重力。上周末,我和他利用中午吃饭时间“长”聊了一个半小时,而饭后他就要赶到北京参加有关实验室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评审的重要会议。很忙的孙真荣教授一聊起自己的科研课题就会兴奋…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2006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选项目公布,一项名为“应对化学、生物袭击等突发性事件的传感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的启明星跟踪计划引起了我的注意。不久我就试着与该计划的人选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施国跃教授联系约定采访事件,但施教授希望过一阶段再谈。直到今年的4月,他同意和我见面聊一聊。一见面,特别是坐定谈了一会话,我很快能感觉到他的实在,是一个乐于交朋友的豪爽之人,一如他那健壮、高大的身材。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临床科研就是两手都要硬,这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既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加优秀的实践者,医生所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学位是最高的,在英语里,医生、博士本是一个词。——虞先溶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6,(10):35-36
张清华的名字被列在了2006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的第一位(当笔者谈及此时,张说这是因为他所在的东华大学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比较靠前的缘故),从网上查询张清华的资料似乎不多见,但若到专业的网站上搜索,张清华的名气可不小。今年36岁的张清华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兼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同时也是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去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聘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相似文献   

5.
入选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共有32位,范同祥(上图)博士是其中之一。春节前两天为约做采访,我联系了其中几位,范同祥是最爽快给予回应的。那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区见面,范博士专门从闵行新校区赶来.他为了这次采访做了很多准备。给我带来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这些都令我感动。那天上午我基本上是在听范博士讲他的研究工作中的有意思的故事——如何从大自然中的树木、树叶、蝴蝶等生物体的结构得到启示,进而从搞清其功能出发推动新材料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11):43-45
我认为临床科研就是两手都要硬,这是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医生肯定既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加优秀的实践者,医生所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学位是最高的,在英语里,医生、博士本是一个词。——虞先溶  相似文献   

7.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7,(10):22-23
张铭是上海市科委刚公布的2007年度启明星计划(跟踪)的入选者。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建筑施工界享有盛誉的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采访启明星计划的入选者时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感觉,我的采访对象越来越年轻了:以我最近两次访问的启明星——复旦大学的薛向阳教授和此次采访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瞿荣辉研究员为例,他俩如今都还只是33~35岁年龄段的人,但都已是2005年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的入选者。这意味着他们是在28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已得到了启明星计划的支持,而如今薛向阳和瞿荣辉都已挑起了所在单位系和实验室学术管理负责人的担子:我觉得这种现象决不是上海独有的,也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在挑选启明星采访对象时,2009年入选(跟踪)、1969年出生的吴宇平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年随着国家教育科研体系的规范化、正常化,年轻学子在正常化的培养路径下,三十多岁的优秀年轻人获聘教授、研究员的已非个例。从这几年入选启明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2009,(10):28-29
两周前,我在复旦大学恒隆物理楼采访了李翔。尽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但我得承认,我在这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简单和纯粹的学者状态。见面时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他更愿意近距离交流,而不是隔着办公桌交谈,其次是当我向他约一篇综述稿时,他婉言拒绝了,  相似文献   

11.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6):46-47,29
2011年对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上海交大青年教师彭立明而言是带来好运的年份.这年中他入选上海科技青年启明星(跟踪),年底他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该奖项由中组部、国家人保部和中国科协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入选者不超过100人).当年他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再早一年的2010年.  相似文献   

1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1,(1):41-43,40
2010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入选者颁证仪式日前举行,在启明星(跟踪)的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复旦大学的吴晓晖教授(见图),这是一位我早有所闻、内心钦佩但一直没能谋面的青年学者,终于在几天前借着启明星采访的名头有机会和吴晓晖见面叙谈。我所见到的晓晖是一个相当帅气、足够沉稳(沉稳中似带有一丝忧郁)的年轻人,今年38岁的他已经拥有了许多人求之而  相似文献   

13.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7,(11):31-33
万颖(右图)是今年入选启明星(跟踪)计划的一位从事环境污染物治理的化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环境学院教授。2003年,30岁不到的她在学校通过打擂台的方式(即不占系里的晋升职称名额)破格申请到了副教授。一年前,她再度以这种方式申请到了教授职称。这位15年前还在老家山西阳泉(中国著名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读高中的女孩,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中,胡乃静(见上图)是我最早联系的几个人之一,吸引我的主要是他此次获得资助的项目--隐私保护的服务型商务智能平台研究--涉及通过开发相关数据挖掘技术保护隐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人榜2008年肩明星跟踪计划前,我就知道樊春海的名字.2006-2007年.樊春海的研究小组在纳米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工作两次登上该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志>.国内媒体也做了不少报道,记得2006年国内一篇报道称这项工作是由一位年仅32岁的博士领导的,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初一见邓安梅,和她一聊,我惊讶于这位女性的个性如此率直,面对我这个初见面者,她会不藏不掖.把她想说的话全都抖出来。当我知道她乃是四川泸州人时,我马上感觉没错。她应该就是四川人,而决不会是中国南方什么地方的人。  相似文献   

17.
对王顺春的访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方面他是刚刚公布的2009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的人选者,另一方面则是我和《世界科学》的编辑小郭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访问他的那天(7月20日)上海的气温竟高达40度,据说这是75年来上海夏季同期最高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18.
柳红(下图)。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位志高存远的年轻学子。现年36岁的她,拥有药物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新药的研究发现等方面的工作。她正在进行的糖尿病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与发现的研究课题得到了2006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的资助,也由此让我有幸结识了上海药物所又一位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去的几个礼拜对王金武来说可能会对他一生产生影响。6月11日他从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疗中心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回到上海.时值全球甲流爆发期,来自美国的他自然被告知要居家自行医学隔离一周。但仅仅隔了一天.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著名骨关节专家戴魁戎院士就急着召见他,两人谈了几个小时。其后王金武又到交大Med—X中心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最新一位启明星采访对象是从事微电子材料、工艺的学者屈新萍(上图)。尽管我已从启明星通讯本上大概知道了屈的个人情况、专业研究方向等,但见面后,特别是她的名片上列出的职衔: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等,我看后仍有不小震动。一位女性,年方37就达到这样的学术地位,而且是在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以我多年采访启明星及科技专家的经历.但凡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