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中后期,王学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使得言路放宽,朝廷内部分门立派,党争日烈。由于明代的官制,言官成为党争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贬谪广西的官宦多数因谏言被贬,而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品格,使他们普遍得到后世史官的高度颂扬,为广西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也使他们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2.
驿递作为我国古代交通方式之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明朝中后期却遭到严重的破坏。巡抚洪芳洲面对山东如此破坏的驿递,向皇帝上疏,提出整顿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勇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1)
明代中后期文人画作为明清时期画坛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作为与当代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而意义十分重要的艺术。理应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文人画家在明中后期所表现出来开的特有的自我意识也应当进一步被梳理整合。从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角度入手,进一步探究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起源、发展。总结被赋予鲜明时代气息的明中后文人画家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5.
蒙世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2)
中晚明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没落的时代,新的生产力方式已经萌芽,旧有的社会制度面临崩溃的危机,传统社会心理和风气皆处于嬗变之中,宋明理学及其所代表的礼教受到来自下层人们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冲击,理学所构筑的藩篱已被冲破,这主要从明末流传下来的大量的话本小说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晚明文人扎根于市民中间,他们通过文学创作反映出特定时代环境下市民的心态,透过冯梦龙的“三言”,晚明小说创作的意识心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唐海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4):57-60
《荡寇志》是清中后期保守士人面对西潮涌入、传统文化失落的集体性情感反应的产物,小说作者俞万春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担负起了文化卫道的使命。但残酷的现实却撕碎了他加强君权、帝制,肃清内乱来重振国威的卫道美梦,小说《荡寇志》便展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各种社会变革思潮下的社会历史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晚明文人扎根于市民中间,他们通过文学创作反映出特定时代环境下市民的心态,透过冯梦龙的"三言",晚明小说创作的意识心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后期,消费凸显奢靡之风。尽管它冲击了封建礼制,有利于当时服务业与文化的发展,诱发了鲜活有力的新思想的萌生,但是它奔迟滞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发展。消费奢靡诱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使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导致了重财重利的社会风:气,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贪欲,激化了阶级矛盾,是明代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日益腐化,放纵声色之风败坏了社会风化,对旨在纯正社会风气的风化刑法形成剧烈冲击。这在同时期的世情文学作品中得到穷形尽相的描写,犯奸者法不追究、嫁娶违律蔚然成风、男风与寡妇改嫁已然成俗。但是法不责众、律外原情等因素致使规制男女性事、迎亲嫁娶、妇女守节的风化刑法对此束手无策,有些条文甚至成了具文,统治者利用刑法维护风化的目的落空,衰落之相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12.
张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109-111
明代中后期,士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享有的社会特权得到进一步的扩张。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官民中介"角色的强化、经济上少缴赋税和豁免徭役特权的增强,还体现在由"是非"之论带来的文化权力的扩张和地方上教化的主导力量上。 相似文献
13.
滕新才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6,(3)
明朝中后期的住房突破了政府的清规峻律,打乱了等级森严的礼法秩序.而且家具极其考究,“明式家具”趋于定型;庭院百般装饰,园林蓬勃兴起.出现了“石农”“花园子”等国艺专业户.这既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中后期不仅出现了各种僭礼越制的奢侈行为,而且还产生了为这些奢侈行为辩护的理论,陆楫的“奢侈致富”论是为代表,与政府的禁奢令形成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各种“重商”思想开始抬头.农业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传统伦尚逐渐动摇,从而使明朝中后期的风俗变迁具有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
明代中后期,士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享有的社会特权得到进一步扩张.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官民中介角色的强化、经济上少缴赋税和豁免徭役特权的增强,还体现在由是非之论带来的文化权力的扩张和地方上教化的主导力量上. 相似文献
16.
17.
林纾的翻译小说与近代社会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素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5-67
长期以来,林纾被认为是守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实,无论是他的诗,还是翻译小说,都与近代社会思潮有诸多相因相合之处,如爱国主义,妇女解放,实业救国,改革维新等。林纾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是起过积极推动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刘春玲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0(4):55-59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小说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始终笼罩在史学观念的阴影之下.批评家长期以来也将小说、历史并提,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实录纠缠在一起.金圣叹在其评点中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修史思想,他认为小说与史书一样具有劝勉惩戒即对社会有着认识和批判作用.他指出,在艺术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著作对古代小说影响深远,同时指出,"因文生事"的<水浒传>在艺术上也有着其超越<史记>之处. 相似文献
20.
韦德强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1):108-115
文章主要对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发现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进而对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元代诗僧群体在元代时期文学活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