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正面临生态危机的威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成为当今压倒一切的生存问题。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应运而生,本文就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选取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研究《诗经》,了解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朴素的生态观念,了解他们审美地观物待物的方式,学习他们纵情于大自然之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对话交流,乐于遵循自然循环轮回的生活态度。诗与思同源,《诗经》之思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自然也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人,运无邪、生态之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运思,如此作诗,如此对待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态度,恰恰是我们所汲汲以求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
丰富而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真心投入其怀抱,可以得到艺术的灵感和心灵的净化.中国山水画写生是艺术创作的前提,走进大自然、领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韵,体会大自然的精神和人类精神的契合点,是每一位画家的共同追求.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必须在懂得古人之理法的同时,懂得自然之理法.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掌握古人之理法要经由临摹,而掌握自然之理法要通过写生.  相似文献   

3.
雪莱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善于借用大自然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歌颂"美好"理想,反对"丑恶"现象,因为大自然总是赋予他们以无限力量.通过对他们的大自然诗歌进行仔细比较,试图找到中英两国诗歌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雪莱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善于借用大自然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歌颂“美好”理想,反对“丑恶”现象,因为大自然总是赋予他们以无限力量,通过对他们的大自然诗歌进行仔细比较,试图找到中英两国诗歌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历代山水画家对自然美有独特的处理方法,他们从借物写心出发,来处理自然美、创造艺术美,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之总和酝酿为胸中丘壑。“尚意”给中国古代山水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使这一画科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6.
野生动植物是国家十大环境资源之一,保护好这类可更新的资源,使之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法律保障.除此以外,政策导向和宣传教育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使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首先宜在少儿时期,就注意加强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先从惜花爱鸟做起,容易  相似文献   

7.
人类,作为大自然之子,自当亲近自然。在全球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日趋严重的今天,“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末,跨世纪的新时尚——亲近大自然,开始波及现代生活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申月娥 《科技信息》2011,(35):I0164-I0164,I0204
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对活泼好动,求知好问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自然环境中绿意盎然的植物,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觉得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交朋友,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环境意识等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设计     
正一大自然包罗万象,一花一木、一山一水、鸟一虫皆藏?奥秘。你们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你们得到过什么启发这一期,我们来聊聊仿生学。同学们,你们知道设计师设计作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他们有时文思泉涌,有时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当灵感的源泉干涸的时候,他们能从大自然获得助力。我们一起看看本页的3组对比图吧!  相似文献   

10.
凡·高的自然观包括以下几点:热爱大自然才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抓住自然的本质特征进行创作而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从平民的角度观察自然、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爆笑课堂     
最近天气凉爽了不少,玉米博士决定带叽叽、喳喳他们去郊游,让他们多接触接触大自然。没想到,这一路上还看到了不少的有趣事儿……  相似文献   

12.
对大自然的书写是劳伦斯创作的一大特色,劳伦斯笔下的大自然具有一种灵动之美,既是人类栖居之地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再生场域和心灵得以慰藉的港湾,蕴含着人类要敬畏自然、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共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的形成与其大自然情结及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忧患和拯救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伦斯创作中的生态整体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水文化与人们的游观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万物之源,人们对水的亲近与敬畏之情,衍生了内涵丰富的水文化。人们在观水、审水的时候,都会激起对生命感应的波澜,都会有许多的慨叹与人生观照,如水与人们的精神寄托,水与自我激励,水与心灵慰藉等等。可见,水文化与人们的游观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自然中的“水”。如大河、小溪、瀑布、山泉等等,都会吸引旅行者、游观者的目光并触及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马亚男 《科技信息》2009,(21):I0244-I0244
在告别了天真幼稚的幼儿生活,背着书包坐上“小小的船”,开始向知识的海洋进发后,孩子们会欣喜地发现,语文课本中描写大自然的文章,给他们带来了众多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充满着自然气息的文字用那飘飞的落叶告诉孩子们——夜晚已经来临,夜空的美好伴着小朋友轻轻人睡。多么美的文章啊,她何止是给了孩子们美的享受,她已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引导孩子们领略自然的瑰丽、夜空的繁星,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吕斌 《创新科技》2010,(5):34-36
古代没有仪器对地球环境进行记录,甚至连文字记录都没有,是整个大自然,时间上不间断的、空间上连续的大自然成为记录环境变化的载体:所以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和黄土,还有树木、珊瑚、洞穴里的钟乳石都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他们称这些为自然的档案和天然的年鉴。地质学家就成为解读这些自然环境印记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8月9日,随着历时5天的"博物馆之夜——亚洲之夜"主题活动的圆满结束,标志着北京自然博物馆自主筹划的大型主题活动周在广大观众的好评声中落下帷幕。自然馆自2006年开展博物馆之夜活动以来,在数年时间内向公众献上了众多主题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五万余人次。启动:2006-2008年,和谐大自然之夜、夜探恐龙世界10年前,为配合科技周活动,自然馆结合自身优势,量体裁衣,首度策划推出"和谐大自然之夜"主题活动,并作为科技周的压轴节目登场。同时,自  相似文献   

17.
宝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也是最昂贵的礼物.古罗马学者普希尼说:"在宝石微小空间中包含了整个壮丽的大自然,仅一颗宝石就足以表现万物之优美."世界上似乎只有宝石的色彩最贴近大自然的本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界中的颜色在宝石中都能够找到.通常钻石以外的有色宝石统称为彩色宝石.相比钻石,彩色宝石更为活泼、俏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何春利 《科技信息》2009,(7):275-276
实验不仅是物理、化学、生物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数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知识,开发创造潜能.从而他们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陶冶了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使之在愉快中综合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本期刊出的此篇“他山之石:百年之后话真知”,是两位资深科学工作者的悉心汇智之作。文章反映了他们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一种长期关注和长期思考。“战天斗地”、“人定胜天”是人们多年来引为自豪的两句口号。但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过分欣赏、过分自信于自己已取得的技术能力,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轻视、忽视了大自然时空造化的力量和规律。而历史的教训则一再告诫我们,人们不可将“天”视为“敌”而总欲去“战而胜之”。人类似更应视“天”为“友”,首先要善待它、尊重它,要与它顺应磨合、与它和谐相…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之美     
大自然是美丽的,反映自然界物质运动真理的科学也是美的。本文从简单、和谐与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物理学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