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黎丽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1-33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前图书馆界有"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之争."读者第一"是说图书馆工作要以读者为中心,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员第一"是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的整体素质.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矛盾,不可比."读者第一"是图书馆工作的全部内容,"图书馆员第一"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有效保障.没有"读者第一","图书馆员第一"就没有目标;而少了"图书馆员第一","读者第一"也将成一句空话.其实,"××第一"的提法并不科学,这种不当的拔高降低了工作规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有害无利.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风格的审美内涵具体呈现为:创作主体具有雄健浑厚的内蓄修养、恢弘豪壮的胸怀气魄和激昂狂放的情感状态;物象选择、意象塑造具有体积空间上的"大"、时间上的"久"和力量上的"刚"的特色;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在构思中处于神与物游、物大我亦大的心物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目前,图书馆界存在着“读者第一”和“图书馆员第一”两种观点的争论,其实它们完全可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统一起来,即在思想方法上将图书馆员和读者整合为一个整体“人”,实施人文关怀;当与社会分工相联系时,再将人分解成图书馆员和读者,他们在以人为本前提下遵循不同的角色规范。 相似文献
5.
解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玄妙的描述,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在写作中创造"雄浑"的境界,作者应该培养雄健浑厚的精神、恢弘豪壮的气度和激昂狂放的情感,选择"大而强"的物象,在构思中神与物游,进入创作主体与创作对象物我同构的心物和谐状态,创造"至大至刚"的意象或意境等。 相似文献
6.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序》提出自然英旨的观点,主张诗歌要追求自然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即目直寻的方式进行创作,反对用典和刻意雕琢;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还要注重文采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董春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14-19
南宋夔门《皇宋中兴圣德颂》以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的美德为主题内容,不仅突显出孝宗朝前期的政局实态,并且反映了颂文撰、刻者的政治构想。颂文撰写者赵不息借以禅位美德作为颂文的主题内容,彰显自己政治选择的大致取向;颂文刻石者王伯庠,为扭转仕途浮沉的命运,亦借颂文内容及刻石之举,博得一定的政治声誉,从而实现政治路线及政治情感上与宋高宗衔接。该篇颂文的书写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撰刻活动亦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9.
10.
姜珊珊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1):49-51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它运用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展开叙述,展现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演奏该叙事曲要深入分析其结构、特点,把握其情感的变化过程,体味其悲剧色彩,同时还要运用恰当的弹奏技巧。 相似文献
11.
马黎丽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44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诗话中文学史意识产生的渊源:一、受到诗话的鼻祖--《诗品》对五言诗史的论述的影响;二、类似纪传体的诗话受到史传中论述文学史的影响;三、受到古代文学选本论述文学史的影响。四、诗话作者评述文学史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庄子。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家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尤其是司空图的《诗品》。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刘兴亮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3,(4):6-10
南宋赵不恧所作《皇宋中兴圣德颂》一文曾分别上石于长江夔门段与永州浯溪摩崖。通过对两处所录作者、书写者、上石者生平的考察,以及其它传世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颂文文本或许并不为乾道七年所作,且并不能排除两处碑文在上石前均有重新修正的可能。同时,颂文间接反映了孝宗朝特殊的政治现象,即皇帝主导的内廷权力,一直无法摆脱以德寿宫为中心的高宗势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娄丽芝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220-221,259
论述了酒店“员工第一”与“顾客第一”的关系,分析了如何实现“员工第一”与“顾客第一”的统一,指出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酒店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61-64
潘陆优劣之争由来已久,钟嵘在《诗品》中推崇陆机为太康之英,认为陆机无论是从诗歌创作渊源上看,还是从诗歌创作才能上看都优于潘岳,潘才如江,陆才如海。钟嵘如此标举陆机,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自身的诗论倾向息息相关。钟嵘的论断暂时平息了潘陆优劣的长期论争,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