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 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新京 《科学之友》2005,(17):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4日,在距离地球4.5亿千米的地方,由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从而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十分壮观的“焰火秀”。这次撞击的时间跟预定时间完全吻合。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查彗星的构成。近距离环绕“坦普尔1号”彗星飞行的“深度撞击号”飞船(母船),是此次“深度撞击”任务中的主要角色,它将撞击舱发  相似文献   

5.
林杨挺 《自然杂志》2020,(6):433-440
嫦娥四号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的着陆,从而开启月球探测的新篇章。着陆区位于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即南极艾肯盆地,那里隐藏着月球深部物质组成以及早期撞击历史等秘密。该地区经历了约36亿年的小行星撞击粉碎和太阳风的注入,表面形成10多米厚的一层月球土壤(月壤)。月球车"玉兔二号"行走在月壤上,利用携带的立体相机沿途摄取高精度的立体照片,通过向下发射雷达电波探测出月壤的厚度和更深处的撞击坑溅射石块、溢出的熔岩流等,还利用光谱仪测定了月壤和石块的成分。这些信息解开了着陆区的小行星撞击历史,并且得到月球深部的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6.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1时52分,全球瞩目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终于按预定时间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成功.消息一传出,所有关注这一创举的人都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这次的太空"烟火"也为美国7月4日的独立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8.
正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其五年旅途的终点,开始环绕木星飞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个惯例——将高风险控制操作安排在美国独立日。1997年7月4日中午时分,火星探路者计划将第一部火星探测车"索杰纳"号(Sojourner)成功降落在火星上。11年前的同一天,"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该成就被天文学家伊  相似文献   

9.
未然 《科学之友》2005,(11):23-23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洗衣机般大小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作为地球最亲密的邻居,月球是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天体,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月球对地球的地轴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咖啡桌大小的近400kg重的撞击器以10km/s的速度和纽约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准确地做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这需要极为准确的导航。JPL深度撞击项目负责  相似文献   

12.
新京 《科学之友》2005,(9):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耗资3.33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13.
陈勇 《科学之友》2005,(17):32-33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  相似文献   

14.
"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深度撞击’计划,只是以前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而已."在媒体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负责此次"深度撞击"观测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赵海斌博士透露了这个消息.  相似文献   

15.
正瞧,他们在炫耀在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探月活动的进行是与政治挂钩的。1959年,月球2号发现了月球没有磁场,这本应是全球轰动的消息,但媒体大肆宣扬的却是更具噱头的航天器撞击月球,并把这看作苏联技术超越美国的象征。"撞月"第二天即9月15日,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得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6.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1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17.
彗星被称为“时间宝库”,这是因为在彗星的内部包含着许多有关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线索。由冰、气体及尘埃构成的彗星,在大约45亿年前诞生于太阳系外围遥远的寒冷地带,因此它们是原始太阳系的残骸。2005年7月,美国发射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将撞击“特普尔1号”彗星,这将是人类和人类的太空飞行器首次探测彗星表面以下的情况,因此也将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并且为人类避免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Shoemaker-Levy9号簧星的21块碎片逐次撞击木星.在这次撞击过程中,我国境内可以见到D,E,K,N,巳和S6块碎片撞击木星事件.在1994年7月17日至21日,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加200系列CCD照相机在B,V,I3个波段对木星和它的Galileo卫星进行了跟踪监测.我们共得到一千多幅清晰的图象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资料是国际上较为丰富的地面光学观测资料之一.特别是,我们得到了碎片民撞击期间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的图象,这些图象和数据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的有关碎片PZ撞击木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20.
苏彦  李春来 《科学通报》2020,65(16):1519-1522
<正>大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月球可能就形成了.从那时起,月球灰暗而荒凉的表面就不断遭受陨石和小天体的撞击,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布满碎石和撞击坑的月球表面.然而,在地表之下隐藏着最吸引人类探索的那些秘密.通过探测月球的内部地层结构,以及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和溅射物,人们就能了解月球撞击过程如何改造月球表面和火山活动等不为人知的历史.早在1972年,阿波罗17号搭载的雷达探测仪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