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797-5800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聚类集成的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利用Bagging算法从训练集中生成多个训练子集。然后调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训练并生产多个基本聚类器。然后利用信息论构造适应度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从上述聚类集体中获得一个具有最优性能的集成聚类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提高入侵检测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泛化性和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熵的无线传感网入侵检测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线传感网作为正在兴起的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多种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无线传感网入侵检测遗传算法,将信息熵和遗传算法应用于检测过程所用比对库的训练,采用异常检测和特征检测结合方法进行入侵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地生成比对库,在入侵检测过程中的收敛性和精确度都有明显改善,其对入侵的检测率高于99.5%,误检率低于0.5%。  相似文献   

3.
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对入侵检测技术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在传统的对偶传播神经网络(Counter Propagation Networks,CPN)的基础上,引入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GEP)对聚类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应用于入侵检测的CPN改进算法,该方法融...  相似文献   

4.
由于采用传统的分类器进行检测时,存在检测率低而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聚类的自适应分类器方法,采用多信息粒度的思想有效地克服了聚类算法与分类算法间的不一致性.通过在真实网络数据集上对多种入侵行为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类器的检测率高、漏报率和误报率低,较RBF分类器和BP分类器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和推广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差异度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异常入侵检测算法DCAIDA,详细介绍了基于差异度聚类分析的用户行为模型建立算法和异常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对原始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差异度聚类分析,建立用户行为模型,并依据聚类模型对实时的用户行为进行分类,以此判断是否发生入侵.在KDD CUP 1999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率高、误报率低,且对新攻击类型有一定的检测能力,可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入侵异常检测中,数据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数据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基于层次聚类的网络入侵异常检测中两个问题,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做出改进,一是属性冗余和属性权重问题,运用粗集理论对各个属性赋予权重并进行属性约减,二是粗集理论中连续数据离散化问题,提出了针对数据特点的自适应离散化算法,该算法是根据样本属性值分布来决定离散间隔,最后针对两个改进方法进行了实验,并与采用现有离散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数据库入侵检测方法(ASIDS).该方法基于矩阵和最小支持度函数的AprioriZ关联算法,依据在训练和自适应入侵检测阶段产生数据库的操作特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最小支持度函数的值,更高效挖掘操作特征.结合层次聚类算法产生动态规则库,通过计算待检测数据操作特征与规则库中聚类的距离是否超过聚类间最大距离来判断异常,以避免已有检测系统中判断"边界尖锐"问题,并实时把正常操作特征归入动态规则库,通过对报警信息的关联分析降低误警率.实验结果表明,ASIDS能够实时地进行入侵检测,具有很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警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入侵检测技术的不足,对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聚类的异常入侵检测算法。此算法通过利用少量的标记样本,生成用于初始化算法的种子聚类,然后辅助聚类过程,对数据进行检测。实验表明,与以往入侵检测算法相比,此算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入侵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对SOM算法和K-Means算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SOM和K-Means的使两类算法优点相结合并克服各自不足的聚类算法,提高了聚类信息的精确度、对攻击的识别率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格思想提出了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分簇算法,本算法克服了传感器网络没有清晰物理边界,信息易于泄漏的严重缺陷.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入侵检测策略,簇头与簇成员的IDS采用不同的引擎,理论分析此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类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在入侵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网络中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k-means算法的无监督二次聚类算法,并用入侵检测权威数据集KDD Cup1999作为实验数据将其实现,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应用中存在的参数预设、聚类有效性评价、未知攻击类型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和最优聚类数的改进算法,根据样本的分布情况启发式地确定初始聚类中心,从样本的几何结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内部评价指标,给出了最优聚类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增量式的入侵检测模型,实现了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的动态调整.实验结果表明,与K-means及其他两种改进聚类算法相比,新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聚类准确率更高,能够对未知网络行为进行有效聚类,具有较好的入侵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异常入侵检测算法.首先,对基于动态聚类分析的异常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关键模块分析,对聚类算法区别正常和异常数据记录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针对基本PSO算法存在的局部早熟收敛问题,利用改进的粒子属性进行了算法改进,增加了粒子多样性.通过初始化种群、更新速度、更新位置、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更新pgd、循环迭代,得到最优解.最后,利用该算法对基于聚类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明显提升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聚类算法建立免疫模型自我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是入侵检测的两种常用技术。目前大多数的入侵检测系统没有检测未知入侵的能力,甚至对已知入侵的微小变化也显得无能为力。人工免疫系统虽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其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建立自我库的难点。作为一种数据挖掘技术,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建立两种入侵检测技术之间的联系,在收集大量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得到自我、非我库的初始输入集,使人工免疫系统和实际的入侵更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网络通信安全和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k-means聚类算法的异常流量分析方法。根据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网络的特性,结合对IEC61850智能变电站专有GOOSE(generic object-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以及SV(sample value)协议的报文结构解析,使用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特征选取方法对智能变电站正常工作时站内网络通信流量进行特征分析选择,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完成了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分析及其相关分析。相较于以往方法,文中方法对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网络流量信息的特征进行了选取,根据信息熵理论,完成了重要特征的选择和冗余特征的剔除,提高了聚类算法的效率,提高了对异常流量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citing Realm, a new Honeynet Model-BRHNS (Based Realm Honeynet) is presented. BRHNS makes us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Realms, the efficiency of Honeynet is improved, in intrusion behavior analysis module, unknown attack data are classified by un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accordingly, prepared for extracting intrusion rules and adding the new rules to IDS rule-lib, consequently,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IDS is improved and the workload of Honeynet is effectively reduced. Had performed experiments through cross-validate, we found it was effective to classify the attack data by unsupervi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7.
针对模糊C 均值聚类法因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而导致无法在网络入侵检测中获得精确分类结果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萤火虫群优化(GSO: Glowworm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采用标记样本得到初始聚类中心, 运用萤火虫群优化实现对聚类中心的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虽然聚类与分类算法的研究应用已很普遍,但在入侵检测领域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的情况并不普遍,因此,提出了一个分层的聚类与分类算法混合模型,并通过K—Means聚类算法、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与最近相邻分类算法为例对入侵数据集样本进行聚类与分类,最后得出有效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借鉴邻域粗糙集处理连续型数据的优势,为解决传统谱聚类算法需要人工选取参数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邻域互信息与谱聚类的特征选择算法。首先,定义各对象在属性下的标准差集合与自适应邻域集,给出自适应邻域熵、平均邻域熵、联合熵、邻域条件熵、邻域互信息等不确定性度量,利用自适应邻域互信息对特征与标签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然后,结合共享近邻自适应谱聚类算法,将相关性强的特征聚到同一特征簇内,使不同特征簇内的特征强相异。最后,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技术设计特征选择算法。在10个数据集上选择特征个数与分类精度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数据中各个字段属性差异及其对产生入侵行为的作用度分析不足,从缓解模糊入侵检测中误差率高入手,验证其中存在的等价转换失真问题,用动态自反馈理论改造模糊聚类过程,并分析入侵数据类型及其在入侵中所起作用,建立面向混合数据的自反馈模糊聚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入侵检测系统.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入侵检测引擎的检测率,降低其误报率,缓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