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40例肾结核,仅有4例获得早期诊断并经药物治疗痊愈;延误诊断36例,除1例为先天性孤立肾合并结核因误诊而作探查手术外,其余35例全都作了肾切除术或肾切除加输尿管切除术。延误诊断的原因:(1)病史询问不够详细,也未对病史作全面分析或者对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了解(占61.1%)。(2)不重视尿常规和尿液抗酸杆菌的检查。(3)临床表现不典型。(4)症状不明显,病人忽视而未就诊。文中讨论了排泄性尿路造影一侧肾脏不显影时,可能的原因有:(1)造影时腹部压迫不紧,造影剂由输尿管迅速排入膀胱。(2)一侧上尿路的暂时性梗阻。(3)先天性弧立肾或一侧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症。(4)其它疾患。(5)肾结核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后一次性手术去除病因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后性肾衰的治疗效果,将69例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完全梗阻并发急性肾衰病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患者采用CAPD后一次性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中,行血透28例,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5例,孤立肾逆行插管引流成功1例.结果表明:CAPD组治愈33例,治愈率97.06%,死亡1例.对照组中治愈18例,治愈率51.43%;无效11例,占31.43%;住院期间死亡5例,进入终生透析1例于出院后1个月死于肾感染,病死率17.14%.CAPD后一次性手术去除病因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后性肾衰的方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后性肾衰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并发症。结果80例中,结石一次取尽70例,残留结石6例,术中出血3例,术后继发出血2例,尿路感染4例,漏尿2例,肾盂、肾盏颈狭窄闭锁1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取石路径与方法,术中操作细致,妥善止血。输尿管内置双"J"管,必要时T型管或Foley导尿管作肾造瘘以通畅引流,以及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月-2011年7月130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肾结石重度肾积水56例,肾结核8例,脓肾30例,无功能萎缩肾22例,肾癌12例,肾盂癌2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60-300ml,平均80ml。结论经后腹膜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微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已可替代传统的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并发症.结果 80例中,结石一次取尽70例,残留结石6例,术中出血3例,术后继发出血2例,尿路感染4例,漏尿2例,肾盂、肾盏颈狭窄闭锁1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取石路径与方法,术中操作细致,妥善止血.输尿管内置双"J"管,必要时T型管或Foley导尿管作肾造瘘以通畅引流,以及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肾盏憩室并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其采用B超结合C臂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碎石成功,根据个体情况运用扩张憩室盏颈或电灼憩室囊壁两种方法处理肾盏憩室。结果:本组患者均获穿刺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5~120(65.8±7.89)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憩室消失9例,明显缩小8例,1例虽结石复发但可保守观察。结论:经皮肾技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穿刺路径选择、小心建立通道以及憩室盏颈的处理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双侧上尿路结石49例,占同期尿路结石的8.33%(49/588)。本组年龄以21~40岁最多见(29例)。总肾功能正常者29例,合并尿毒症者20例。体会对双侧上尿路结石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急性梗阻严重肾功能障碍和(或)感染者,应积极解除梗阻或先作引流;而对梗阻造成慢性肾功能障辞者,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待肾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在总肾功能尚好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术式。对双侧上尿路结石的手术侧选择问题,根据肾对抗平衡原理,按下列原则处理:1.结石梗阻不严重,肾功能正常者:(1)双侧输尿管石,应先处理梗阻较重,症状较剧的一侧或双侧结石一次摘除。(2)一侧肾石,对侧输尿管石,一般先摘除输尿管石。(3)双侧肾石,应先处理病变较轻,手术比较简单、安全的一侧。2.结石梗阻和(或)感染较重,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双侧同期手术,并另置造瘘管遣瘘;若一侧感染严重,对侧结石亦难以取出者,则应先作感染侧引流,再作对侧手术,最后完成引流侧的取石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立性额窦良性病变的诊断及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以头痛为主诉的孤立性额窦良性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在局麻或全麻下行不同类型的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以术前、术后鼻内镜检查结果及头痛症状改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1个月,24例患者中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头痛症状缓解,1例头痛症状无改善;鼻内镜观察20例患者额窦口开放良好,额隐窝粘膜上皮化,2例额隐窝粘膜水肿,药物治疗后头痛改善,2例额窦口闭锁患者经再次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额窦开放术治疗孤立性额窦良性病变所致鼻源性头痛疗效确切.术前仔细分析冠状位CT,术中尽量减少额隐窝粘膜的损伤,术后额隐窝放置浸泡普米克令舒的纳吸棉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程度蛋白尿及伴有肉眼血尿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61例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根据尿蛋白量分为A组(≥2.0g/24h),36例,B组(<2.0g/24h),125例。将伴有肉眼血尿的患者44例,列入甲组,其余117例列入乙组。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i的半定量标准作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对A、B组和甲、乙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白蛋白(ALB)明显低于B组(P<0.01),血红蛋白(Hb)低于B组(P<0.05)。肾小球总分、肾球性硬化、肾小管总分明显高于B组(P<0.01),肾血管总分高于B组(P<0.05),A组的病理分级明显高于B组(P<0.01)。甲组较年轻(P<0.05),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乙组,(P<0.01、P<0.05),病理总分、肾小球总分、肾血管总分低于乙组(P<0.05)。结论:蛋白尿可加重小球硬化、节段损害及小管间质损害,是IgA肾病慢性进展重要因素之一,小管间质损害可使血红蛋白下降;伴有肉眼血尿者血压水平、肾脏血管病变程度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Eyes absent represents a class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检测回收液中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评估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支气管肺癌 15例 ,其它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15例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 ,均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回收液 ;采用TRAP -PCR -ELISA测定回收液中端粒酶活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诊断的效能并比较其和临床确诊、支气管镜诊断的两两关系。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11例 ,阳性率 73% ,漏诊 4例 ,漏诊率 2 7% ;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3例 ,误诊率 2 0 %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和 8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8%和 75 %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6 5和 0 .338,诊断正确率为 77% ,阳性优势比为 3.5 5 ,Youden指数J值为 0 .5 3。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确诊比较 χ2 =0 .14,P >0 .0 1;端粒酶活性和支气管镜诊断比较 χ2 =0 .5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CH)和苯丙酮尿症 (PKU)的发病率 ,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在本市 4 8所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出生的 9885 1例新生儿采用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法进行了二种疾病筛查。结果 :确诊甲低患儿 33例 ,PKU4例 ,发病率分别为 1:2 995 ,1:2 4 712。结论 :成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进行统一管理 ,是进行新生儿筛查的最佳管理模式。对 2 5例患儿进行了长期追踪治疗 ,以对先天性甲低和 PKU的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崩漏范畴,临床应用扶正祛瘀法为主要治则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具体分型为:(1)肾虚血瘀型:治以补肾活血行瘀;(2)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活血化瘀;(3)脾肾气虚型:治以补脾温肾佐以化瘀。本组治愈44例,占59.4%,显效16例,占21.6%,好转10例,占13.5%,无效4例,占5.4%,总有效率94.6%。  相似文献   

16.
 远红外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远红外用于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分子信号通路视角,分析远红外与细胞周期、细胞自身保护、第二信使和后转录调控因子等的关系,提出远红外治疗诸多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远红外在生物医学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特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方法检查了160例急腹症患者,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对照。结果:160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合者148例,占92.2%,不符合者12例,占7.8%。手术治疗126例,急诊手术61例,占手术治疗总数的48%。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实时显示人体脏器的外形、内部结构以及胃肠、盆腹腔异常液体潴留情况。诊断迅速、可靠,在急腹症诊断中有独特价值,对于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十年来的文献,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结果: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心律紊乱,血栓栓塞为主要表现。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病因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肾钙乳沉积症,本症是肾盂源性囊肿内有钙乳沉积,分为两类;第一类,钙乳沉积于扩大的肾盂源性囊肿内,肾功能正常,占多数;第二类,有明显的肾积水和肾盏扩张,合并多发性钙乳沉积,肾功能差,属少数。病理检查,肾囊肿囊壁有肾单位存在,估计是由于集合管梗阻而形成的囊肿,经年累月接受其所属肾单位分泌的微量尿液,在浓缩功能差的情况下,潴留囊肿内的晶体便保持糊状微粒状态。本例钙乳沉积物的化学分析表明,其成份含有9种元素,其中以钙、铝、硅、及镁含量最多。x线检查的特征性图像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囊肿去盖术对本症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ease for doctors to recognize this disease.Method: Report the clinical procedur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to review the embryologic genesis, incidence,clinical manifestation, radiologic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 of this disease. Results: We performed the resection for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under laparoscop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s quite rare clinically, belongs to non-parasitic,solitary and unilocular cystic lesion, is always less than 4cm in diameter, mostly seen in the left lobe, and has the tendency of malignant change. It should be removed as soon as diagn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