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7.9%迅速上升到目前的40%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逐渐转变为市民。农民市民化是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要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农民市民化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农民工正在中国历史上实践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进程,这是中国加速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过程。为此,各地应通过各种措施为城市农民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农民市民化在认识、政策、制度、信息、素质等方面的五大障碍,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永康市的具体情况,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考察农民与市民的内涵与外延,并辨析几对相关概念。对农民市民化定义综评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其间不仅仅表现为地域、职业、身份、权利等的转变,而且伴随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交融。农民市民化是人口城市化、人口现代化与人口社会化进程的有机统一。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农民城市居民化与生活方式城市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6.
韩星明  余劲 《科技信息》2011,(6):117-118
我们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其进城务工农民的现状出发,研究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影响其进程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第一个层面在于现实政策层面,要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第二个层面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个层面在于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这也是农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农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转型视角下,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要求方面,新型农民培育在于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市民化则是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障碍,因此,研究农民市民化成本对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采取因子分析法提出公共因子,即基础设施成本指标、社会保障成本指标和子女教育成本指标。针对因子分析提出公共因子的结果,并提出解决农民市民化成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有效促进农民市民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是改善农村现状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孝感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民市民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孝感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从合理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进城农民户籍、子女教育及老人赡养问题,以及建立公益性农民工维权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从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普遍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3方面论述了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城镇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进城农民工与原有市民难以融合的"区隔"现象,这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现实根源是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排斥机制。透过现象看本质,"区隔"现象表明了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存在着权益的不平衡。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制,逐步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位差,才能实现阶层融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小说创作雅俗交融互渗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使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整体呈通俗化态势.在这一通俗化创作潮中又有农民化与市民化两个方向.这一情况的出现,既有目标受众的制约,也与化大众的功利要求、商业化的功利要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创作主体的农民化与市民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中国城市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两栖式"城市化背景下,通过对典型乡镇外出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现状及意义,由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  相似文献   

18.
在确立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华北山区、华东和中南平原区、江南水乡等不同地域的10个著名经济强村的"三化"实现程度进行评估,探讨了村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理论和经验。著名经济强村的"三化"实践,在传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之外,开辟了农民就地工业化、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新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村域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历史大趋势,通过农民土地置换落户城镇户籍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目前由于农民对土地置换的认知障碍、土地补偿障碍、农民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维权问题等等影响了农民参与土地置换落户的积极性。了解各地出台了大规模农民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政策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影响农民参与土地置换政策积极性的原因,促使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更加平稳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终结     
都市化的发展 ,使现代的农民已经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生活 ,农民的策略再次强调了资本的积累。人类学家的实地调查报告表明了农村和城市的界线正在模糊化 ,许多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积极从事工业、商业等活动。他们正大批地从土地上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