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分析了一种由减压阀、电磁阀、固定节流器、单喷嘴挡板阀、单作用气缸构成的气动伺服机构原理,建立了其数学建模.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环境,分析了气动伺服机构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气温度、环境温度、供气压力对伺服机构的特性影响较小;海拔高度上升时,气动系统背压降低,导致伺服机构工作点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双腔气缸运动特性及气动回路的分析,建立了双腔气缸工作系统的动态特性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电磁切换阀及其到气缸之间的气动管路.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同时,搭建了气缸动态特性实验系统对建模对象———气缸进行了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从理论上描述双腔气缸工作系统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气缸位置控制系统.系统以计算机和压力型电气比例阀为控制核心,采用了模糊控制算法来实现气缸位置控制.模糊控制器采用了位置偏差与位置偏差变化率双输入与控制量单输出的模型.实验研究表明,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可达到±0.25 mm.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气缸位置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气动AMT离合器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在对执行机构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前提下,推导并建立了单作用气缸、离合器操纵传动机构的动态数学模型. 通过Matlab/Simulink离线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操纵机构的力、位移传递特性,并结合气压驱动的特点对气体运用了等熵模型分析,实车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脉宽调制流体位置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自然采样、双沿调制模拟式脉宽调制器的基础上,找出了由其组成的脉宽调制流体位置控制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由三通气动高速开关阀和差动气缸组成的脉宽调制高压气动位置控制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动行程程序是根据生产动作的要求,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的多气缸往复运动程序,程序的运行由行程发信器控制,行程发信器发出的信号输入到系统的逻辑控制回路,通过逻辑运算来指挥气缸的动作,直到完成预定的程序控制为止。实际上,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的闭环控制系统。掌握行程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正确判别气动行程程序控制系统中的障碍并消除障碍,有利于推动气动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制动装置气缸的PWM位置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传统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位置控制系统。方法 采用新的执行机构-内藏制动装置和位移传感器的新型气缸。系统的位置控制采用PWM方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当气缸达到目标位置后,利用制动装置来实现气缸的位置保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PLC与气动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多种信号获取装置,获得多气缸的位置信号,用PLC对位置顺序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气动人工肌肉与标准气缸的力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地描述气动人工肌肉的力特性,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力学的新型串联模型,并结合实验评估系统的实验结果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补偿.气动人工肌肉和气缸在模型和实验数据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气缸模型虽然简单,但爬行现象严重;气动人工肌肉的模型复杂,却无爬行现象,为气动人工肌肉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描述无初始压差驱动形式下双作用气缸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就气缸活塞摩擦力计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数字计算机对气缸动特性作了仿真计算.最后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仓库货物抬升推出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2种控制回路,分别以节流阀、行程阀、梭阀等气动元件设计的气动控制回路,以继电器、传感器、电磁阀等电气元件设计的电气控制回路;对2种设计回路进行仿真实验,并完成系统回路安装调试。结果表明:气动控制回路行程阀安装位置精度不高,改变顺序动作困难;电气控制回路的电气元件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改变顺序动作灵活,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解决自动化立体仓库高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气动脉宽调制开关位置伺服系统驱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气动脉宽调制(PWM)开关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以及降低稳态纹波,提出了采用2个由PWM驱动的两位两通高速开关阀控制单作用气缸工作腔的充-排气构成系统。考虑到由PWM驱动的开关阀的动、静态特性及充-排气特性的不对称性,因此提出由稳态压力 来确定阀的最大过流面积、差动PWM及同步驱动的驱动模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系统能够避开阀的非线性工作区,有效抵消稳态谐波,从而提高了控制性能,降低了稳态纹波。  相似文献   

13.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Pneumatic Cylinder with Curved Groo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Pneumaticcylindersareeconomic,convenientandcanbedrivenathighspeed;therefore,theyarewidelyusedinmachinery.However,their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characteristicsarefarinferiortohydraulicandelectricactuatorsduetotheaircompressibility.Improvedi…  相似文献   

14.
<正> The servo system actuated by oscillating pneumatic cylinder for X-Y plate is a multi-variable nonlinearcontrol system.Its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nonlinear factors are analyzed.Due to the existenceof deadlock zone and the small damp of the pneumatic oscillating cylinder,it is likely to result inovershoot,and there is also certain steady-state error,so online modifying of 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 parameters is needed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control performance.Meanwhile considering thestability demand for long-term run,a fuzzy adaptive PID controller is designed.The result of hardware-inloop(HIL) test and real-time control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adaptive PID controller has desirable selfadaptabilityand robustness to external disturbance and to change of system parameters,and its control performance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PID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15.
We proposed a novel impact pneumatic cylinder with a reservoir connected to the inlet chamber so that the pneumatic cylinder can achieve a high speed. A reservoir with high-pressure air enabled the cylinder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acceleration when it began to work. We establishe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s of an impact pneumatic cylinder,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maximum piston speed with the air supply pressure and the reservoir volu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can help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neumatic system velocity. When the reservoir volume is less than double the cylinder volume, an increase in the reservoir volume is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maximum piston velocity.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常规气动控制系统加工精度高,造价贵、可靠性差等缺点,本文对一种新型的气动控制系统——脉宽调制(PWM)线性化气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所得较好的跟踪性和稳定性表明了该系统的可实现性及理论研究、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一组PID气动位置伺服控制实验数据入手,分析了比例方向阀控缸位置伺服系统位置响应的摩擦力、响应速度、响应精度和PID控制器各参数对系统响应速度及响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系统可根据传感器精度和期望精度确定系统控制精度,根据两腔压力选取合适的置中电压以使系统获得高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最大输出电压、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等以获得较快的响应速度,从而使系统获得较好的稳态和瞬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气液联控伺服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从根本上克服常规气压伺服系统的缺点,将液体介质引入到气压伺服系统中,并对气、液进行闭环控制,从而构成了一种气、液复合介质控制系统——气液联控伺服系统.系统应用高速开关阀,用脉宽调制(PWM)的方法进行控制.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根据所建立的状态方程进行了系统的控制仿真,并进行了典型信号的跟踪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气液联控伺服系统的正弦信号跟踪能力、低速性能均高于常规气压伺服系统,系统可实现无超调定位,且具有较高的位置刚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