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是系统介绍欧洲力学知识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为19世纪中期中国学者了解西方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梅文鼎也曾研究该书,并发表了相关著述。以新发现含梅文鼎注文的《奇器图说》抄本为主要资料,探讨梅氏对欧洲力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他关注的力学问题的内容以及他注解的特点和方式。此外,还比较梅文鼎与荷兰力学家斯蒂文证明力学问题的方法及方式,以展现中、西学者力学研究和表述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方程术(即线性方程组解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创造之一。从纪元前后的《九章算术》,到十七世纪梅文鼎的《方程论》,方程术一直是中算的传统内容之一,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就秦九韶对方程术演进所作出的贡献作一简要论述。秦九韶(1202—1261),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他所著《数书九章》,是继《九章算术》之后,我国又一部古典数学名著。书前有南宋淳祜七年(1247)九月作者自序,  相似文献   

3.
《数理精蕴》下编卷十“线部·方程”主要内容改编自梅文鼎的《方程论》。二者成书目的不同使得相应的内容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内容的对比分析得出:《数理精蕴》对《方程论》的改编保持了“方程”理论内涵不变,采用了“取其精华”的改编原则,对内容进行删减取舍;同时在语言表述、题目编撰、方程表示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地精简与规整,使整体内容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算法特征,突显了《数理精蕴》对《方程论》理论成果的继承和进一步理解与发挥。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年间,西方数学随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徐光启等士人向传教士学习,并提出"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试图融合中西数学.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李笃培《中西数学图说》中方程解法的资料来源,指出《中西数学图说》中的方程解法参考了明代传统算书和《同文算指》中的方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李笃培误将一般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当作西法,而事实上,此法来自明代算学家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算会》.这对认识明清之际中西数学会通的历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对梅文鼎《度算释例》中物理学知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书中利用比例规和比重表两种方法求解物体比重问题,并且对书中两种求解任意四边形重心的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探寻梅文鼎(1633—1721)《环中黍尺》中的球面余弦定理及符号判定法。《环中黍尺》中所载"加减约法"针对当时余弦值为正而产生的符号改变问题所设,结论正确,但誊写有误。梅文鼎给出数种余弦定理的正确证明法,并指出每种算法在符号判定、数值查询、计算简便等方面的特点。他综合诸法优势得出"加减捷法",由此阐明《测量全义》卷九中算式的数学原理,而该法符号判定及特殊条件下算法变化均正确,戴震"矢较法"实不出梅氏范围。至此,明末传入的球面余弦定理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乾坤正切》抄本为基础,对该书及其作者袁士龙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该书内容做了整体概述。其次,结合相关史料对该书的成书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编撰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承老师黄宏宪的学说,二是纠正民间术士的讹误。最后,对书中历算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该书在主要参考《西洋新法历书》的基础上,还吸收了钦天监和梅文鼎等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史杂志》2021,(2):320-320
梅文鼎是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上承明末传入的西方数学,下启乾嘉时期的历算研究,历算之学被誉为"国朝第一",其著述等身,汇通中西,影响了有清一代数学的发展。由韩琦整理的《梅文鼎全集》是梅文鼎作品的全面整理和影印,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获2018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2020年由黄山书社出版,最近荣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全书共分八册。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梅文鼎的数学成就和安徽数学学派形成的原因,指出了梅文鼎家族在学派中的中坚地位,同时对安徽数学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也作了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10.
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割圆八线互求法》与梅文鼎《平三角举要》进行比对,指出前者是在学习后者的基础上成书的,而另一本藏于日本的中算书《八线互求法》完全抄自《割圆八线互求法》,书上写有"徐光启校阅"字样,纯属托名之举。  相似文献   

11.
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覃思著述,成书七十余种,数学著作遍及初等数学各个分支.本文从梅氏著作中总结了突出逻辑证明和推动中西数学结合等特点,进一步论述了梅文鼎在促进中西数学结合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白道交周算法被认为是《授时历》的五项创新方法之一,但中国明清时期的历算家已不能通晓该法.清初梅文鼎(1633—1721年)等所撰《明史·历志》曾详论前四项,但缺乏对白道交周问题的说明.清初黄宗羲(1610—1695年)虽大致复原了白道交周算法,但对某些细节没有弄清,推导过程还出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日本数学家关孝和(1640?—1708年)研究《授时历》的著作《授时发明》对白道交周法却有详细的讨论,他的相关工作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这一问题存在的疑问.《授时历》中白道交周问题的算法,以天元术推导多项式方程,而明末清初天元术等宋元数学方法在中国失传,因而当时的历算家无法完全掌握推导过程.由于关孝和等日本数学家通过学习传入日本的元代数学著作掌握了天元术等数学方法,因而能够对《授时历》算法的每一细节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在新近发现的《中西算学通初集》的基础上,结合《勿庵历算书目》等文献,考察了《中西算学通》所辑各书的内容、成书年代、版刻情况等.并探讨了梅文鼎早期的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解读、比较研究法,对《弧三角举要》中的球面三角形解法进行分析,认为该书以相似勾股对应边成比例给出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中的大部分证明,更为清晰明了,只是垂弧法与次形法存在诸多限定,梅文鼎更倾向于使用垂弧法解球面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数理精蕴》(1723年成书)中方程数值解法的来源问题一直为数学史家们所关注,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定论。通过对比《数理精蕴》(1723年成书)与比利时耶稣会士安多所编撰的《借根方算法》、《算法纂要总纲》(1689—1695年间)及《数学纲要》(1685年)等中西算学著作,指出法国著名数学家韦达在《幂的数值解法》(1600年)中所给出的方程解法于17世纪时通过以上著作传入中国,从而给出了《数理精蕴》中方程解法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梅文鼎、戴震和焦循对"总弧存弧法"的研究情况.焦循在梅文鼎、戴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将西算的演绎性与传统中算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对西学的研究特点,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梅、戴二人无法解决的三角函数的符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梅文鼎是清初最重要的历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在梅文鼎生前,其历算著作在友人蔡璿、李光地、李鼎徵等人的资助下,先后经过五次刊刻。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勿庵历算书目》为主要依据,结合诗文集等文献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康熙刻本,对这五次刻书活动的时间、刊刻书目及相关刊刻背景和所刻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订正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以期有助于学人进一步认识梅文鼎的历算交流活动以及梅氏历算学在康熙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与探索《大术》中几何证明的特点,对《大术》第13章中三次幂加上常数等于一次项方程解法法则的证明原文运用简单易懂的数学表达式作以说明;基于对此法则的证明,分析了卡尔达诺几何证明构造性特点,总结了卡尔达诺的构造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梅文鼎《平立定三差详说》(1704年)的垛积知识导出太阳积差公式(盈积),并指出顾观光《平立定三差解》(1849年)算法的失误。就《授时历》(1280年)平立定三差法的垛积意义给出正确的解释,为积差公式的推导提供了依据,是《平立定三差详说》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