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建立含有不同浓度果糖、酚类物质、Fe2+的水蜜桃果汁模拟体系的基础上,对水蜜桃果汁的非酶褐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体系的褐变度(A420)随着果糖浓度和酚类物质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而Fe2+对A420变化的促进作用较弱;模拟体系中5-HMF含量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不受酚类物质和Fe2+的影响,主要由体系中果糖的含量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花生蛋白饮料在热杀菌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后续模拟消化特性的的影响,本文在80℃、100℃、121℃条件下分别对外加葡萄糖的花生分离蛋白湿热处理30min,然后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并与同样处理条件但未加葡萄糖的样品进行比较.分别检测了热处理后样品在294nm和420nm处的吸光值,模拟消化产物的水解度、蛋白消化率、肽分子量分布和游离氨基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未加葡萄糖的样品热处理后也发生了褐变,加入葡萄糖后褐变程度显著加深;热处理及美拉德反应致使后续的模拟消化产物中分子量较大的肽段含量增加;三个热处理条件中只有121℃超高温热处理有利于消化产物水解度的提高,而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总体上不利于花生分离蛋白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型体系法研究脱苦杏仁在干制过程中因褐变反应引起的品质和色泽变化.以脱苦杏仁中的氨基酸和糖含量为变量,构建5组脱苦杏仁干制模型体系,通过研究模型体系在加热过程中色泽、褐变度(A420)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A284)的变化,明确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非酶褐变反应类型及其对体系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苦杏仁干制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4.
用磷酸缓冲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抗坏血酸/谷氨酸混合溶液pH8.0并在130℃下加热发生Maillard反应,对反应后体系的中间产物(A294nm)、褐变程度(A420nm)以及反应过程中抗坏血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抗坏血酸通过热解产物与氨基酸发生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质量分数的增大能促进反应体系的褐变,谷氨酸质量分数对反应体系褐变程度的影响不大.任意增大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均可对无色中间产物的生成起促进作用,且抗坏血酸对中间产物生成的影响大于谷氨酸.  相似文献   

5.
研究脂肪氧化对热反应肉香味形成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褐变颜色、元素分析、热降解挥发性成分分析,确定氧化及未氧化脂肪对“半胱氨酸-葡萄糖”模型反应体系形成的水溶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反应的水溶性产物以小分子物质(小于3 000 Da)为主,但构成水溶性产物的大分子物质(大于3 000 Da)和小分子物质均对其颜色有贡献.“半胱氨酸-葡萄糖”反应体系中加入鸡脂或氧化鸡脂后,因脂肪降解产生的小分子羰基化合物参与美拉德反应,造成热反应程度增强,表现为水溶性反应产物的颜色加深、C/N和C/S升高,热降解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及含氧杂环化合物的含量升高,二次加热产香能力增强.与未氧化鸡脂相比,添加氧化鸡脂时,上述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板栗加工褐变机理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状况。引起板栗褐变的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从酶促褐变的机理、氧化酶性质及其与底物的分布,分析了引起板栗酶促褐变的原因;而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氧化、酚类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板栗非酶褐变,但焦糖化反应不是引起板栗非酶褐变的原因。分别从加热处理、降低pH值、加入化学物质等方面对抑制板栗加工褐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研究枣果树上和采后转红机理的异同,通过枣果果皮酚类物质、褐变相关酶及褐变度的分析,探讨采后枣果果皮转红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着色面积的增大,树上枣果果皮褐变度变化较小,而采后枣果褐变度显著增大。树上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均呈缓慢增大趋势,而采后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下降,PPO活性增加,采后枣果皮酚类物质与褐变度呈显著负相关(r壶瓶枣=-0.952**),采后枣果果皮PPO活性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r壶瓶枣=0.786*),表明采后枣果转红是酚类物质的氧化作用且PPO是褐变主要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花生粕为原材料,通过挤压膨化、发酵和酶解双分解复合技术制备花生粕水解液,优化水解液-木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条件,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特性及氨基酸构成,并以感官评价和褐变程度为指标,探究美拉德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 H值和木糖添加量对美拉德产物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粕通过发酵-酶解双分解技术所得水解液与木糖在反应条件温度115℃、反应时间35min、p H值7.0、木糖添加量1.0%时,制备的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最佳.得到的美拉德反应产物进行氨基酸分析,在反应中蛋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反应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在抗坏血酸—氨基酸的体系中探讨发生非酶褐变反应后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用偏磷酸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了非酶褐变反应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1.00~12.00μg/mL,回归方程:C=6 721.304A-0.058 8,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9,加标回收率96.50%~103.75%.该方法简便,干扰小,适合发生了非酶褐变反应的体系中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香蕉是我国南方特产的一种驰名水果,但在制成糖水罐头后,往往产生色变,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果品加工过程中的变色,主要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两类,即是说,一方面是由于单宁和酚类物质被氧化,其氧化产物聚合而成有色的化合物,这一过程在氧化酶的催化下特别强烈。另一方面,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糖与蛋白质、氨基酸的相互作用,进行黑蛋白反应,结果也会使产品变色。此外罐头内的糖、酸、抗坏血酸等,也会有引起变色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