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聚落的人居环境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特色,为了更好的继承和运用古村落中历史人居环境设计方法和理念,选取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师家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将人居环境营建的主要方式作为分析的重点,探寻古村落营建中将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规划理念及方法,为当代乡村聚落的营建提供参考,推动当代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夏门为例,探讨了士族聚落的基本结构与空间环境特征,提出了"桃花源"和"坞堡"合一的士族聚居空间模式;结合夏门村具体的问题和现行的保护规划技术规定,提出了保护规划的方案,并从其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夏门总体规划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天人舍一"观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规划理念与方法.方法 通过对"天人合一"不同内涵的文献查阅和相应的人居实证研究.结果 "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体现的3个基本特征,即追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统一等.结论 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追求空间的伦理性,促进理想人格的培养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内在气质;关注人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信仰,给人以终极关怀,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的耕读文化 ,表达了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理想。它的意义 ,在于促成了一种文  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本文从生态民俗学的角度 ,以楠溪江古村落为例 ,对耕读文化中的环境意识与人居环境的  互动关系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耕读文化,表达了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理想。它的意义,在于促成了一种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本文从生态民俗学的角度,以楠溪江古村落为例,对耕读文化中的环境意识与人居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孜沫 《江西科学》2020,38(4):475-482,536
古村落是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明珠",研究和解读古村落是科学阐释"美丽中国"和"留住乡愁"战略的应有之义。以江西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和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古村落的时空演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有352个形成于历史时期的古村落,其中经济社会繁荣和移民大量迁入的唐、宋、明三代是古村落发展的黄金期,并具有由赣北、赣中向赣南拓展的空间时序; 2)江西省古村落在空间上呈集聚型分布,并在赣中、赣北形成3大高密度组团,且历代新增古村落的分布重心具有"一路向南"的迁移轨迹; 3)江西省古村落是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基础性效应与经济、交通等人文因素的关键性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当前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和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总和,对其质量的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居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的思路与技术方法。以基于生态位宜居度的衡阳市人居环境质量研究为基础,结合衡阳市2007、2008、2009年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建立人居环境动态评价功能单元,在Visual C#.Net2008开发环境中运用ArcEngine控制设计并实现了人居环境动态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水平思维提升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建筑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进行人居环境与建设的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对其"精准性"的重视。该文就对人居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精准性"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居环境的"范式"系统论构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对利川市18个传统村落2014-2018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利川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与传统村落批次呈正相关;利川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体水平较低,大多只能基本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人居环境各子系统中对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系统和支撑系统,特别是村集体年收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硬化公路通达率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等几个指标因子.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决策及改善各村落人居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村落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人类学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所以历年来它一直成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角色。适度的开发是必要的,但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破坏古村落的珍贵遗存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本文将从保护的角度探讨中国古村落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徼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鏊.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巢湖市汤山路街区整治与发展规划的城市设计的创作实例,对旅游区的旧街区改造、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构思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讨.具体分析了街区改造设计中的制约因素,设计手法以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福建省武夷山市城村的古建民居,分别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了室内外建筑物理环境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村落室外气象参数、室外风环境、室内热环境和室内光环境等.测试结果表明:城村的主街巷道全年风速适宜,热环境良好.冬季民居大厅白天较舒适,在夜晚偏冷,而卧室全天较为舒适.夏季民居大厅和卧室在夜晚较舒适,而在白天偏热.全年的室内空气湿度都比较高,不利于人体的热舒适.室内平均风速很低,基本无风压和热压通风.大厅采光较为充足,而卧室采光严重不足.相比民居,新宅大厅气温在夜晚较高,新宅卧室气温全天明显较高,而空气湿度则相对较低.针对测试结果,提出了城村民居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古村落旅游是我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一,其资源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产品结构和特色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古村落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认为:古村落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规划水平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经营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宣传不足、旅游意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短缺等方面.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基本数据,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为例,提出了对古村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递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缓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村镇建设的矛盾,当地政府决定另择地建设西递新村.西递新村的规划不仅要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又要延续徽州古村落历史沉淀的淳朴美,力求将新村营造成一个既有传统聚落影子,又有全新理念的现代村落,实现新旧村落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刘中平 《工程与建设》2009,23(3):366-367,376
从2006年开始,各级政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拟用5年时间完成有条件地区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文章根据村村通公路工程的特点,阐述村村通工程路面混凝上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和按体积法计算配合比的方法.同时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城乡过渡带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深入研究城乡过渡带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典型城乡过渡带马坡-牛栏山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和Logistic耦合模型深入分析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人文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5年期间,马坡-牛栏山镇基质景观类型由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较为稳定;在村镇尺度的研究中,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区位因素对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林地、水域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本文为探讨北京城乡过渡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乡过渡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村落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把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划分为村落生态系统研究、村落生物环境研究和村落系统生态研究三个部分,并对乡村生态学在现阶段的研究趋向做了深入探讨,把乡村生态学研究分为八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结合村落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把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划分为村落生态系统研究、村落生物环境研究和村落系统生态研究三个部分,并对乡村生态学在现阶段的研究趋向做了深入探讨,把乡村生态学研究分为八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