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血管生成。这个假设最初由Folkman等[1]提出,主要依据是:(1)体外培养的肿瘤体积只能在1~2mm3,而植入鼠体内体积可迅速扩展到数立方厘米;(2)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有限;(3)体外培养的器官无血管。之后,Hanahan等[2]又提出了“血管形成的开关平衡假说”,即血管形成过程依赖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的调节。目前,研究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向是抑制或破坏新生血管的形成,切断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命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以下4个方向进行;(1…  相似文献   

2.
陆良盆地是云南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的形成过程决定了第三系含气系统的形成过程。盆地第三系有一个含气系统,即N2c2-N2c3(!)含气系统。上第三系茨营组二段(N2c2)为主力烃源岩,三段(N2c3)为优势储集岩,而N2c4为区域盖层。N2c2-N2c3(!)含气系统的关键时期是距今1.64Ma,圈闭形成于N2c1-N2c4,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发生在N2c2至今。  相似文献   

3.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铒钇异核谷氨酸配合物[ErY(Glu)2(H2O)8]·(ClO4)4·2.75H2O的单晶,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α=1.10390(10)nm,b=1.6493(2)nm,c=1.9986(3)nm,β=103.600(10)0,V=3.5367(8)nm3,Z=4,Dc=2.141g/cm3。最终偏差因子R=0.0311。配合物为由双核联结成的网状分子。在每个双核结构单元中,2个金属离子被4个谷氨酸的4个羧基桥联,2个谷氨酸的远离氨基的羧基以三齿(螯合配位加上1个氧桥)与中心离子配位;每个中心离子还有4个水分子配位,因此,铒和钇离子的配位数为9,形成三角十四面体型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4.
1,2-二环戊二烯基四甲基二硅烷与丁基锂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盐),后者随即与六羰基钨反应形成1,1-[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钨负离子盐],(Me2SiSiMe2)·[Cp′(CO)3W-]2·2Li+(I).(I)分别与六种卤化物反应,生成在钨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Cp′W(CO)3R]2,(R:Me,C2H5,2;PhCH2,3;CH2COOC2H5,4;CH3CO,5;P3hSn,6).(I)用醋酸处理后,随即分别与CCl4,NBS及I2作用,生成相应的钨卤化物,(Me2SiSiMe2)[Cp′W(CO)3X]2,(X:C1,8;Br,9;I,10),(I)与Fe3+/H3O+作用发生氧化偶联,生成双核W-W键产物(Me2SiSiMe2)[Cp′W(CO)3]2,11.(Cp′=C5H4)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多种源头、多层蕴涵,栖息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各自具有独特规律的进程中,又在相互交流、吸收中,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共同创造了五彩缤纷的古典文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一旦与周边少数民族富于活力的文化发生碰撞、结合,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中国文学出现崭新的景观。文章仅以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交流现象突出的楚辞、汉赋为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6.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农村阶级划分标准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四个时期:(1)1925-1930年是以土地占有数量、收入和生活水平为标准的多元时期;(2)1931─1947年12月是以剥削关系(劳动与否)为标准时期;(3)1947年12月—1952年底以经济地位为标准时期;(4)1953─1956年底以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为标准的多元回复时期。  相似文献   

8.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6);(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T0);(4)盆地萎缩充填期(T0—现今)。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经济》1995,(6):5-10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南京经济跃上新台阶课题组一、新经济增长点的内涵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也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概括,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的增长;(2)技术的进步;(3)产业结构的变化;(4)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0.
(Bu4N)2MO(mnt)3系针状墨绿色晶体,晶胞参数,a=10.208(6)A;b=15.841(5)A;c=18.003(3)A;α=86.67(2)°;β=84.20(4)°γ=107.74(4)°,空间群C'i-PT;Z=2;ρobs=1、218,ρcαlc=1.210克/厘米3.在四园衍射仅上收录 Ⅰ≥1σ(Ⅰ)独立衍射点3035个,晶体结构由三维Patterson函致和电子密度函数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偏离因子R=0.087.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结构由Mo[S2C2(CN2]2-3和[N(C4H9)]4+构成。阴离子Mo[S2C2(CN)2]2-3是由三个配位体[S2C2(CN)2]2-中的二个S原子与Mo原子螯合,基本上成三棱柱方式配位.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巨伞型”的复合结构,具有56条伞骨,撑开来荫蔽八万里,拢起来一柱擎天。它的动力系统具有中原动力和边缘活力互动的特征,没有中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多元文化板块的碰撞就可能元气耗散;没有边缘活力,中原的凝聚和辐射就会在单线运动中自我停滞、僵化。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相互推移和交融。因为有了长江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时汉族一些大家族迁移到长江流域,使得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游牧民族滞留在中原逐渐地被汉化,这就形成了南北的“太极推移”,你推过来,我推过去,汉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愈来愈深地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南北太极”推移的过程中,巴蜀是一个重要的“太极眼”。西南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后花园,是太极推移冲击波的接纳体,有储存文化活化石的功能。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主体民族扩张和南北太极推移冲击波的作用下,携带着自身的文化行李和沿途拿来的文化成品,迁徙到大西南区域。古老的文化成品沉积下来,与百越百濮的土著风俗相调适、相融合,形成了渊源极古、形态极异的文化遗存。如彝族、白族作为村社保护神的土主崇拜依然盛行,叙述神话与民族迁徙的《苗族古歌》广泛传唱,等等。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三维推进”之功,值得我们以极大的责任感加以深度的认识和发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强国: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内涵、要求、特质等方面阐释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意义,简要分析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则与标准。中华民族复兴历经百年,已走过以民主主义革命救亡图存、以社会主义革命与初步建设而立稳国基的历史阶段,现已进入到建设文化强国以达至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工农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实质与根本最终要落实并体现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上。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的东传是在多民族中国统一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重要事情,其历史作用很大,意义深远。同时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西藏历代涌现出一批杰出高僧,他们除了弘扬佛教、传授慈悲、安抚信徒、利乐有情之外,还心向祖国,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交往,乃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均起到过特殊的历史作用。他们那种品德高尚,祝国利民的表现永远载入了史册,同时也是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认识、纪念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光绪元年的一个手抄本作为研究的主要底本 ,以文献典籍材料为主证 ,用田野调查笔记做辅证 ,意在说明 :《黑暗传》不是汉民族创世史诗或神话史诗 ,而是我国历史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是在不同文化互动交融过程中孕育的一个奇胎。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国梦     
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七个少数民族混血成华夏族,华夏族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混血成中华民族发展的自然历程;中华民族无坚不催的凝聚力成就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政治文明连续性的国家,缔造了兴盛统一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这份沉甸甸的优秀历史遗产,秉持"不研究中国特点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的宗旨,坚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原理,记叙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走出利用它的生命力和革命性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然历程;铺叙中国梦的历史发展,证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朝鲜族国家/国民意识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兄弟民族共御外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代日本殖民侵略引发的“间岛问题“催生了其“中华“认同意识的萌发,开始了由移民到国民的意识转换,朝鲜族逐渐融入正处于由自在到自觉形成过程中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坦公告为国际认可的断续线疆界的经纬度坐标 ,阐述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延续性 .最后 ,论述了南海区位与资源的优势 ,论证了其海域具体位置与巨大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自在实体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有其特定生存空间,并基本呈由中原这一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形成了远近有别的“天下体系”,在强调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同时,也有夷夏之辨。在宗法社会中个人夏社会分层同样也存在远近有别的差序格局。这是中华民族自在实体长期存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