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库拉索芦荟褐斑病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选用6种药剂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效实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明显的为瑞毒霉,其次为纳米氧化硅.同时,纳米硅以其无公害有营养的优势为芦荟无公害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库拉索芦荟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滤纸片法、组织块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了库拉索芦荟叶片不同部分对6种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对6种供试菌生长均具自有较强抑制作用;芦荟叶不同部分的抑菌作用存在差异;芦荟汁经121℃湿热条件处理20min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效应,说明芦荟汁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GD-3、GD-4和GD-10三种吸附树脂对芦荟提取物的分离效果,确定了以GD-10大孔吸附树脂为固定相,梯度浓度乙醇溶液为流动相的低压柱色谱分离模式.通过实验确定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为2.0mL/min,上样浓度为5.0g/L,制备型色谱的洗脱速度为20mL/min,分析型色谱洗脱速度为<1.OmL/min,优选了以60%乙醇溶液为溶剂超声波多次提取法,利用上述分离条件,将分离出的芦荟大黄素,UV-V、IR、^1HNMR和MS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库拉索芦荟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库拉索芦荟提取液对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大肠杆菌、青霉、根霉、曲霉、毛霉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的方法对大肠杆菌做抑菌实验,抑菌效果差别较大.滤纸片法的效果最不明显,而管碟法和实验中的新方法效果很明显;用滤纸片法和管碟法对霉菌做抑菌实验效果不明显,而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霉菌进行抑菌实验效果明显.库拉索芦荟提取液对曲霉、毛霉、青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根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且芦荟叶皮汁比凝胶汁的抑菌作用强,经高温处理的芦荟汁的抑菌能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纳米硅对三峡库区柑橘青霉菌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库区柑橘果实贮藏期间携带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青霉菌(Penicillium)为主要的致病菌;不同药剂处理接种青霉菌的柑橘果实,实验表明多菌灵抑菌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5.4%,其次是纳米硅达到53.4%;对青霉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多菌灵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0%,纳米硅为88%.说明纳米硅对柑橘青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因其无公害有施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库拉索芦荟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L.]Burm.f)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染色体类型按Levan方法分类.研究表明,库拉索芦荟染色体数为2n=14.染色体的核型为K(2n)=2x=6sm 6st 2m.其中第2,3,4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5,6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所有7对染色体中未观察到有携带随体的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多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离提取芦荟花中的活性成分,不仅可充分利用芦荟资源,而且可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花多糖,对温度、时间、加水量、芦荟花粒度四个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高温、细粒度、长时间和分批次加水有利于提高多糖的收率.本实验条件下,芦荟花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70℃,粒度为40~60目,时间为2h,加水量为75mL,分两次均匀加入.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预处理方式,对超声波法提取库拉索芦荟根、茎、叶总黄酮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实验表明,不同种预处理方式对芦荟根、茎、叶总黄酮提取的影响不同:芦荟根乙醇浸泡24h超声提取黄酮的量高于未浸泡直接超声所得黄酮的量;芦荟茎浸泡24h超声得黄酮的量与直接超声得黄酮的量基本相同;叶浸泡24h超声得黄酮的量低于直接超声所得黄酮的量,库拉索芦荟的根、叶中所含黄酮的量远高于茎.  相似文献   

9.
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3年生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的形态结构和芦荟素、芦荟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丛生,成熟叶片长60~80 cm,质量400~550 g;木立芦荟茎高50~70 cm,叶互生,成熟叶片长40~50 cm,质量100~150 g.(2)两种芦荟叶都由表皮、同化组织、贮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库拉索芦荟叶的贮水组织占横切面的90%以上,而木立芦荟叶的贮水组织仅占横切面的70%.(3)库拉索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1.46%,芦荟多糖含量为3.56%,宜作为芦荟多糖的原料;木立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2.15%,芦荟多糖含量为2.58%,宜作为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原料.研究结果为芦荟的引种栽培、采收和产品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美国库拉索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乙酰化多糖的含量,通过对三峡库区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与云南元江相比,指出芦荟中芦荟苷、芦荟多糖和乙酰化多糖的含量并无差异,三峡库区适宜种植美国库拉索芦荟.  相似文献   

11.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三峡库区时有发生,探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和控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不可回避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在介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重庆地区范围内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于研究地质灾害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体结构面的蠕滑与粘滑以及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有药用植物1129种,隶属于603属,174科。根茎类药用植物占42.1%,提示我们应适度采挖,做到永续利用,本文报道了三峡库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与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名山滑坡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无疑将导致部分古滑体的复活和新滑体的产生,对三峡库区的城镇建设、交通安全等造成一定影响。针对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以重庆市丰都县名山滑坡为例,具体考虑了旱季(天然状态)、雨季(暴雨或长期降雨状态)、旱季+175m库水位、雨季+175m库水位、旱季+地震、雨季+地震、旱季+175m库水位+地震、雨季+175m库水位+地震、旱季+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雨季+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等10种计算工况,并给出了相应的作用荷载体系,提出了相应评价库岩滑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 TheThreeGorgesProject (TGP)ontheYangtzeRiverisoneofthegrandestwaterconservancyprojectsintheworld .Withadepthof 1 85meters,thereser voircanaccommodatewaterof39.3bil lioncubicmeters.Thepowergenerationcapacityis 1 8 2millionkilowatts.Whencompleted ,theprojectwillsup plyahugeamountofelectricityandhaveafunctionofservingthefloodcon trolpurpose,facilitatingshippingandadjustingthewaterfluxofthetrunksoftheYangtzeRiver.Itwillprovetobeahighlyefficientandcomprehensivehydraulicproject.A…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手段,也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三峡区域城镇化进程缓慢,发展不平衡,城镇间关联度低,既有经济社会因素,也有体制性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以重庆、宜昌为中心构建两大都市圈,形成层次 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调整三峡旅游战略,发展三峡次级旅游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三峡旅游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大都和三峡旅游的观光模式相关。调整三峡旅游战略,规划建设三峡次级旅游区,把以移动观光为主的“游住相依型”旅游模式转换成以度假、休闲为主的“游住分离型”旅游模式,将有利于三峡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三峡次级旅游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未来统一规划下的三峡地区将形成7个次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三峡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时代的军事地名,三峡的军事地名主要是当时战争历史的真实记载,但也是人们尊蜀汉为正统人为选择的结果。这里地名主要是蜀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地名,另外北方曹操和南方吕蒙陆逊也留下了地名。其中蜀汉地名占了绝大多数,体现了人们对蜀汉三国人物所代表的精神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峡库区长寿段、忠县段、奉节段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存在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快速反应基本都在前5h,随后水中磷酸盐浓度下降速度逐渐变缓,12h后基本可达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与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成正比,且在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较低时上升较快,Langmuir及Tempkin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优于Freundlich模型,等温模型参数随着泥沙浓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大,三地区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增大,但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减少;长寿、忠县、奉节三个地区的泥沙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性,考虑是由于其理化特性的差异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