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伴随鉴真法师东渡的艰苦岁月中,有位意志坚强,历尽艰辛,最后被病魔夺去生命,葬身在中国的日本和尚荣睿。他也是一位修筑中日友好大厦的先驱者。鉴真化为日本的泥土,荣睿化为中国的泥土,永远为我们所敬仰。荣睿是被派遣到唐朝来的日本留学僧之一。他是日本美浓人(现岐阜县),出生年月不详,小时候在家种田,其后去奈良兴福寺出家为僧。公元七三三年(唐开元二十一年、日天平五年)四月,他与普照等僧人随同日本第九次遣唐大使丹墀真人广治来中国留学,八月到达苏州,后去洛阳,在大福先寺受戒。  相似文献   

2.
雪舟等扬     
雪舟等揚,是日本室(?)时代(公元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最著名的大画家。今年8月8日,是他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紀念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議各国在今年紀念十一位世界文化名人,雪舟便是其中的一位。雪舟等揚生于日本应永27年(公元1412年),卒于永正3年(公元1506年)。他一生在艺术上对日本美术的發展有过杰出的貢献。日本美术史家都有一致的看法,認为他不仅繼承了日本民族艺术的写实主义的傳統,同时还吸取了不少中国繪画(宋元画为主)的优点与經驗,在創作上  相似文献   

3.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4.
中日文化交流虽始于先秦时代,但直至公元607年,遣隋使小野妹子携带几十名僧侣来学佛法,才首开日本人来华留学的先河。十年后唐朝代隋而兴。亟欲效法大唐的日本于公元630年首次派出了遣唐使,开始了唐日间的官方交往。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统计,日本从公元630年到894年间共向中国派遣了19次遣唐使,实际成行12次,带来日本留学学生26名,僧徒92名(本文将留学学生与留学僧徒统称为留学生)。  相似文献   

5.
柬埔寨建国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公元9世纪~14世纪的吴哥王朝是柬埔寨封建史上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闻名于世的吴哥窟是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最杰出代表。19世纪中叶,柬埔寨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40年,日本侵占柬埔寨,柬埔寨成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二战后,柬埔寨重遭法国殖民者占领。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国宣告独立。1955年,诺罗敦·西哈努克当选为柬埔寨王国首相。  相似文献   

6.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一部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的重要著作,起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迄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作者李心传(公元1166年——1243年),字微之,号秀岩,是南宋著名的编年体史学家,著作宏富,有十余种之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是他的代表作,全书二百卷,上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使南宋初年史事与北宋一以贯之地承接起来,与《长编》堪称姊妹篇,为历代史家所推崇,“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8.
摩洛哥非斯城的卡罗因大学(Universite Karueein)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它創办于伊斯兰曆245年(即公元859年),远远早于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例如意大利的波倫大学創办于1119年,英国的牛津大学于1249年,法国的巴黎大学于1150年。十一世  相似文献   

9.
<正>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大师。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一生著述很多,在史学方面有《新唐书》(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其中尤以《新五代史》最著名,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忽必烈(元世祖)至元8年(公元1271年)正式定国号“大元国”,在至元13年(公元1276年攻下南宋首都临安(杭州),至元16年(公元1279年)灭南宋。从世祖迂都大都(北京)而称国号,共历九代,至顺帝退出大都(至正28年,公元1368年)共享祚九十七年。元王朝大一统的政权和疆域,都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  相似文献   

11.
贵州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千百年来不但养育着千百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而且哺育出一大批本地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清平孙应鳌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原籍江苏如皋,先祖孙华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调任贵州龙里卫总旗,后升副千户,驻清平(今凯里市炉山区),于是后代落籍贵州清平,父孙衣曾任云南保山知县。淮海先生自幼聪颖绝伦,幼年从著名的学者周慎轩先生学儒学,19岁开始接受“心学”的影响,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王阳明的学生徐樾  相似文献   

12.
赫曦台     
原址在禹碑附近。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讲学岳麓、城南书院,晨起常登山观日出,遂命名岳麓山顶为“赫曦峰”。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知府孙存为纪念朱熹,便在山顶建造一亭,取名赫曦台。至清乾五十五年(公元  相似文献   

13.
六和塔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月轮峰上,这里绿树成荫,绣峦叠翠。它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九七○年),后毁。现存砖结构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一一五三年)重建的。六和塔无论从历史、科学和艺术上来讲都有很大的价值,是我国最珍贵的古塔之一。多少年来,不少学者、专家对它的造型、塔内精细的雕刻及其宋代建筑风格都作了许多研究。但对塔顶塔刹的研究却未曾注意,故本文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北极巴罗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冷暖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0′N,156°40′W)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 和~(137)Cs 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 C 和总 N 含量、CaCO_3),揭示了小冰期以来 Barrow 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公元1660~1730年和公元1880~1992年)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公元1610~1650年和公元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格陵兰世纪营和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15.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生于公元六七八年(唐高宗仪凤三年),卒于公元七四○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享年六十八岁(从旧《唐书》),是唐玄宗开元后期的宰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要职的岭南人,被誉为“岭南第一流人物”。张九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一 王粲字仲宣,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一七七年)生于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终年四十。 《登楼赋》是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作。它抒发了作者登楼远眺时兴起的乡关之情,乱离之感,倾诉了怀才不遇和渴望太平,希图建功立业的心情。风格沉郁悲凉,  相似文献   

17.
<正>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英俊大人,间以策谋。戍见序奇之,上疏荐焉。于是征为侍御史,迁武陵都尉,病免官。六年(公元30年),拜谒者,迁护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今甘肃省陇西附近),为隗嚣别将苟宇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  相似文献   

18.
略论柳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因为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半路上,改贬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再谪迁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死于柳州,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柳宗元及其作品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对柳宗元晚年  相似文献   

19.
亚洲各国国名也有种种不同的由来。现根据其命名的不同依据分别介绍如后: 一、因太阳而得名 “日出于东方”、“早晨的太阳光芒万丈”。亚洲有的国家因太阳而得名。 日本(JaPan)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将其建国的地方叫作“大和”(yamato意为“多山地方”)。古代九州的肥河流域,日语写作hinokuni,日语中的“肥”与“日”字同音,都读作hi,因此肥河之地演变为日之国(Hinokuni)。公元六四五年孝德天皇才正式定名为日本国(Hinomot),是取日之国(Hinokui)的Hi与大和(yamato)的amto组合并演变成的,意思是“日出处之国”。日本英文名JaPan由来  相似文献   

20.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学界对唐朝羁縻府州初始时间的考订,还存在歧见。本文认为,唐朝羁縻府州并非初始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而应是初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