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组装膜的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最近几年界面科学、分子工程学等化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的自组装膜体系进行了总结。并分别对其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了较全面的概述。对深入研究自组装膜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金电极上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在乙腈、乙醇及丙酮中的电位稳定性。在0.0Vvs.Ag/AgCl(饱和KCl),十二烷基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有最大的稳定性,在较负电位(如2.0V)和较正电位(如+0.6V)电解时,在不同溶剂中的SAMs的表面覆盖率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在三种溶剂中,最大稳定性的电位窗口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缺陷及修饰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组装方法,缺陷产生的机理、表征方法,以及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缺陷的修饰方法.自组装单分子膜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单层膜主要指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驱动力形成的,多层膜的组装方法主要是分子沉积(MD)技术和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自组装膜的缺陷对其具有的特殊性能有影响,分子的倒伏造成了膜的缺陷,其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基片表面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性质和成膜分子自身性质起决定作用;优化成膜反应条件,可有效地控制膜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Self-assembly)是80年代新兴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成膜技术,该技术提供了在分子水平上方便地构造理想界面的手段,所得到的自组装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monolayers,SAMs)具有优于传统的LB膜的有序性与稳定性,在...  相似文献   

5.
分子有序膜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LB膜、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分子沉积(MD)膜等分子有序膜的基本概念和薄膜结构、厚度、性质以及微摩擦学行为的表征技术,并指出LB膜层问是物理吸附,热力学稳定性差;SAMs以化学键为驱动力,重现性较差;而分子沉积膜具有成膜不受基底形状和大小限制等优点,决定了它在微电子器件润滑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在分子有序膜的摩擦学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分子有序膜本身结构(如物质种类、组成、分子链长、末端基团等)和外部条件(如法向载荷、扫描速率、相对湿度等)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本领域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组装单分子膜表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的研究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随着自组装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同时其大量的表征方法也日益更新.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组装膜的表征手段作出了对比分析,例如:光、电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学测试方法、微观显微学测试法等及自组装分子膜的相关辅助手段,例如:粗糙度检测法、金像显微观测法、...  相似文献   

7.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是一类自发形成的、有序致密的、薄膜体系,当今已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金属或非金属的腐蚀防护与表面修饰等方面体现出无限的研究价值.在归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腐蚀防护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简括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机能及组装过程,重点论述和总结了SAMs在特殊物体表面的最新应用情况以...  相似文献   

8.
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已在化学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L-Cys SAM容易通过静电吸附或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而降低表面功能基团的活性,进而对生物传感器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在不同pH条件下,将L-Cys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偏振模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法对L-Cys SA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 3.0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于金表面上制备L-Cys SAM可以较为有效的抑制二聚体的形成,为蛋白质的固定化提供了理想的界面,为进一步制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金表面上制备 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但是,我们发现,不同自组装溶液对SAMs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利用偏振模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对分别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 )、醋酸盐缓冲溶液(ABS )以及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制备的 L-Cys SAMs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溶液中制备 L-Cys SAMs的最佳酸度条件不同,在ABS中为pH 5.0,在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为pH 6.0,而在PBS中 L-Cys SAM s的表面密度随着pH的增加而增大.就所研究的3种溶液而言,在优化条件下,在ABS中制备的 L-Cys SAM s的表面密度最大,因而其表面结构最完美.本研究为进一步制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单晶金片电极上制备了巯基十一酸[SH(CH2)10COOH]自组装单分子膜,利用1-乙基3-(3-二甲氨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将抗体(纯化羊抗小鼠IgG)以共价键形式固定在金电极上,分别测定了裸金电极、自组装单分子膜电极、抗体膜电极的电位响应,最后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前后电极电位的变化,对游离抗原进行检测,电极检测下限可达0.5/μg/L,检测范围为0.5~12μg/L.  相似文献   

11.
运用自组装技术在钢片表面制备了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分子膜,并用倒置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自组装分子膜的膜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自组装膜在1mol/L HCl中对钢片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这种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缓蚀剂自组装膜对钢片有良好的缓蚀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类巯基衍生卟啉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草醛、苯甲醛和吡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3种新型尾式巯基卟啉和相应的钴卟啉,用IR、UV-Vis和1HNMR进行了表征.将巯基衍生卟啉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自由碱卟啉和金属卟啉自组膜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高速、重载齿轮啮合刚度的变化和弹性变形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啮人、啮出冲击,传动过程中瞬时角速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附加动载荷、振动和噪声,给出了修缘起始点的计算公式以及修缘渐开线压力角与齿廓法向修缘量和齿顶圆切向修缘量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pH对半胱胺自组装膜在Fe(CN)63-/4-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CN)6^3-/4-作为探针离子,用循环优安(CV)方法,对半胱胺自组装膜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溶液的pH,研究溶液中H^+浓度对半胱胺自组装膜在Fe(CN)6^3-/4-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电流滴定的方法得出半胱胺自组装膜的表面解离常数(表面pKb).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硫代乙醇酸自组装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运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扫描电镜对电极进行了表征.发现米吐尔在此电极上只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峰型对称,△Ep=36mV,ipc/ipa约等于1.计算了米吐尔电催化氧化的电子转移数n=2和扩散系数Ds=3.699×10-5cm2/s.探寻了其电促进机理.利用LSV法确定了其氧化峰电流与米吐尔浓度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2.5×10-8mol/L,成功用于显影液中米吐尔的测定.同时也讨论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对米吐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Vc)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pH 2.0的0.1 mol/L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5.0×10-6~1.1×10-3 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6 mol/L.该分析方法应用于果汁中的抗坏血酸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从1999年至2004年课题组对攀西地区石榴病害进行调查,枯萎病在各产区普遍发生,并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病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根据该病在症状学、抗生素反应等方面的性状,初步确定其病原为植原体(Phytoplasma)。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 This work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s of Cn AzoC2 (n = 1, 2, 3, 4) SAM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influence the observe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se novel azobenzene systems. The sluggish electron-transfer kinetics of azobenzene SAMs were explained by the alkyl spacer between azobenzene and electrode, the spatial inhibition for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redox process of azobenzene, as well as the ion-transportation barriers. For decrease of the apparent electrontransfer rate constants with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end-group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inaccessibility of C4AzoC2 SAMs, the spatial inhibition for structure conformational change and ion-transporta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predominant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