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分子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C-MS分析仪对23件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分子化石主要由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构成,其先体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台盆碳酸盐相生物量的主体;n Pr /n Ph <1(Ph为植烷,Pr为姥鲛烷)或♂1、n ph /n C 18 值较高、C 16 ~C24 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F/F之交广西为蒸发量、盐度和缺氧程度较高的海相碳酸盐环境.F/F之交生物集群绝灭是中泥盆世晚期以来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多次天体撞击对晚泥盆世不断恶化的生态系无异于雪上加霜;高温导致的高蒸发量、较高盐度和水柱底层缺氧是低纬度礁生态系、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的最直接杀手.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提高了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精度 ,其分辨率可达 2 0~ 5 0 ka,甚至更高。这就导致了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发展 ,是未来地层学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地层研究结果的巨大潜力可以在年代地层学中引发一场革命。该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以及与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化学-生物地层学手段,对广西巴漆、谷闭、堵金等3个中-上泥盆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元素分析测试数据的数值旋回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能反映一定区域环境意义的相关元素的组合是客观稳定的;数值分析可在地层剖面上揭示出稳定、清晰的波动旋回;这些旋回可以将牙形石谱系带进行更精细的带内划分,并且可在不同的剖面间进行牙形石谱系带内旋回与旋回之间的对比,提高了牙形石谱系带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湖南城步白腊铺泥盆纪生物礁曾被认为是一个点礁,发育在浅海台盆中的隆起区之上.本文根据其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并对礁进行了长矩离追索,认为该礁应属于提礁,发育在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的上部。这种认识扩大了城步一带泥盆纪生物礁中找油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贵州布寨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独山组的鸡泡段和鸡窝寨段,大部分是骨架礁,主要由层孔虫和床板珊瑚构成。部分是障积礁,主要由枝状床板珊瑚和藻类构成。在礁组合中可识别出4个生物群落和一个生物组合,各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发育于各自互不相同的环境。根据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的生态分析及与邻区礁组合的生物群落对比,认为布寨礁发育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浅海,海水的温度、含盐度、清洁度、深度和水动力条件都比较适合造礁生物生长。图2,参9。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和贵州泥盆系-石炭系界线有强烈的δ~(13)C值负异常,两地负异常可以对比。在广西和湖南弗拉阶顶部δ~(13)C值有多次负异常,两地负异常亦可以对比,δ~(13)C值波动曲线具有显著特征,它为今后弗拉阶-法门阶界线的识别及远距离对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生物地层工作基础上,对无机碳同位素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高远距离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认为,事件地层学是建立地层界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由此建立的界线是自然的、真实的。由于事件的等时性,这种界线也代表了特定范围内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另一方面,认为地层界线的范围或级别应取决于相应地质事件的范围和强度;一般来说,全球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全球性或级别较高的界线,区域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区域性或级别中等的界线,地方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地方性或级别较低的界线。据此,还建议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置于云南梅树村剖面的“A”点,即小壳化石Anabarites-Protohertzina组合带之底。  相似文献   

8.
独山地区晚泥盆世弗拉期一法门期(F-F)和泥盆纪-石炭纪(D-C)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可能与海平面的快速大幅度下降有关,与藻类迅速而大量繁殖和生物生态链破坏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王建伟  孙力平 《科技信息》2011,(13):383-384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强化一级处理的深度集成工艺。由于化学絮凝、沉淀和生物絮凝、吸附、降解的共同作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的化学絮凝效果。但一些研究表明,投加量小时,二者的协同性能比投加量大时较佳,表明二者的协同作用不是简单的数学叠加,在高投加量时,二者还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的化学和生物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任何生物在其绝灭之前都会程度不同地发生辐射演化,这种辐射演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辐射演化的结果不仅使生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增加了对环境的专属性和依赖性,进而也增大了其绝灭的可能性。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发展的历史,充分体现了生物辐射演化和绝灭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目前基于事件模型的汉语省略恢复,重点分析了自然语言的事件层次,认为事件是一个具有一定句法结构、语义功能并集成了相关的语境信息的语言单位.建立了用于表示事件内涵、外延及其二者关系的事件模型和动词语义知识的事件描述,从事件结构的语法到语义层面进行映射,对缺省的语义成分进行判定,构建一个省略恢复模型,并运用在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中,结果表明,在汉语正式体省略恢复中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将事件引入语法研究解决了谓词负担过重、句子蕴含关系描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事件结构出发的方法在动词语义、复杂句法现象、类型学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运用。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事件、事件类的定义, 分析了事件类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面向事件的本体模型, 为基于语义的知识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技术。在事件本体模型的基础上以事件类排序为实例, 研究了基于HARank (Hubs-Authorities Rank)算法的事件类排序方法, 给出了实验结果, 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与传统本体相比, 事件本体以更高粒度的事件作为知识表示单元, 更适合表示运动世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中晚泥盆世石松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晚泥盆世代表性的石松植物做了归类总结,并分析了其生殖结构、根器官和解剖特征的分化.该时期的石松植物除了可归入石松目、原始鳞木目或广义水韭目的分子之外,还存在大量难以归入现有分类体系的分子.由于化石保存及性状的独特性,目前尚很难确定这些属种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分类学上的多样性.在性状层次上,无论是生殖结构、根器官、还是解剖特征,中晚泥盆世的石松植物都体现了高度的复杂性.这些植物既拓宽了对石松植物整个谱系的性状演化的认识,也暗示在进行谱系分析及分类时不仅要基于一些整体植物种或者接近完整的属种,而且必须重视众多卫星分类单元的系统位置以及它们的演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钟铿 《广西科学》1994,1(2):21-23,44
概要介绍广西泥盆纪地层特征及矿产资源.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广西地学宝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昌江县鸡实村上泥盆统昌江组上部灰岩含丰富的炭质微球粒及少量硅质球粒。海南炭质球粒的化学组成、产出状况等,与加拿大前寒武系方解石脉内的焦沥青球粒十分接近,但前者具有类似撞击球粒的表面特征。硅质球的化学组成及表面特征与撞击成因的微球相似,但球粒数量少,且赋存于粗晶方解石脉内,与典型的撞击微球粒不同。海南的微球粒是以冰醋酸酸解灰岩获得,因而可以排除是工业飞灰。它们的内部未见任何结构,不同于火山成因微球。  相似文献   

19.
亚洲东部的泥盆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洲东部的泥盆系按其发育历史和分布,大致可以分成相对稳定的大陆大区和相对活动的陆间大区两类。亚洲东部共分成7大区(其中3个为大陆大区,4个为陆间大区)、13区、46分区、125小区。 泥盆纪亚洲东部有西伯利亚、华北—塔里木、印度、哈萨克斯坦、华南等大小不等、活动性质各异的13个古板块,当时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板块都分布于赤道两侧的中、低纬度地区。 亚洲东部泥盆纪有6个古动物地理区,每一个区都与赤道暖流的不同分支相连系,但它们均同属于一个老世界域。 本文还分别对各个板块泥盆纪古地理的演化和10个全球性生物事件作了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