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隐性课程的详细介绍,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隐性课程对培养新时期职教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促进隐性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观念中的隐性教育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在隐性教育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就需要更细致的隐性课程作为支撑和体现。因此,有必要探讨在高校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以隐性课程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现实的途径是通过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教育通过隐性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语文隐性课程是隐性课程所涵盖的下位概念。语文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正规的语文课程之外,通过施教者有目地的计划和组织,从而形成对学生能够施以教育作用的校园环境和教育进程,包括传递给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切学习情景和组织形态。本文通过运用宏观的隐性课程理论,对语文隐性课程作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月琴  程和平 《科技资讯》2012,(34):231+233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训练、心理咨询来进行的,一般忽视了隐性课程的作用,而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隐性课程的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发应用好隐性心理课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隐性课程由于自身的隐蔽性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了认同、实践转化和长效作用等培育机制,高校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形态的隐性课程、人际互动形态的隐性课程、实践活动形态的隐性课程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通过提升隐性课程的品质并提高教师利用隐性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等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孙丽娟  赵晴 《甘肃科技》2010,26(10):170-172
道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学校教育心脏的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沟通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桥梁。通过对目前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用文献法比较、分析和归纳目前隐性德育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向,以期为隐性德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越来越为人们关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利用隐性课程这一优势,可以为培育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热点,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管理者视角回顾、总结学校层面上的隐性课程建设取得成就,可以为民族院校隐性课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的研究是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理论体系,它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在介绍隐性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从隐性课程的研究对象着手,着重介绍了隐性课程在公安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最后,以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初步讨论了隐性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苑斌 《科技信息》2009,(28):302-303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和重视不够,致使体育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难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发展,难以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难以适应“健康第一”思想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以,进一步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讯》2013,(26):181-182
学校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二者需要协调发展和互为补充.然而,体育显性课程一直以来受到体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而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对此,本文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提出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的原则,进而探讨了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显性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探讨了隐性课程具有的德育导向、启智陶冶、行为规范教育功能,以及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构建和教育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阐明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隐显性课程有效衔接的途径:从软件方向衔接,从硬件方面衔接以及完全衔接,从而使隐显性课程有机结合,组成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蕾 《科技信息》2011,(30):237-238
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围绕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高职人才的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使我国高职教育办出特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素养具备的特征,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未能体现技术素养培养目标、忽视了选修课程和隐性课程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素养养成教育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思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设置高职课程、突出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高职课程的适应性、提高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重视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的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育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依附性、持久性、易接受性、全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课程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等几方面的内客。体育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遵循主体性、过程性、重复性、灵活性、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分析体育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特点,并从其要素和特点出发分析体育隐性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分析,体育隐性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认知方面、体育情感方面、体育道德方面、体育能力方面等,并针对问题对大学体育隐性课程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9.
吴永华 《科技信息》2007,(13):40-41
德育的隐性课程在理论上已有很多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隐性德育课程很少,有时也是一阵风而过。是什么因素导致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夭折?本文在分析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作用基础上,考虑我国教育观念、教师权责关系、社会保障、方法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得出我国隐性课程之所以处处受阻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分不开,从而试着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对“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隐性课程”的教育经验,以推动“隐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