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大型原生动物棘尾虫为材料 ,以放射标记的神经肽Y(NPY)为配基 ,进行了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在Pringsheim无机培养液中 ,密度为 2× 10 3~ 3× 10 3/mL的棘尾虫细胞对3H NPY有显著的特异结合 ,并且这种结合具有饱和性特征 .这提示 ,棘尾虫具有NPY的特异结合位点 .饱和实验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 ,在 2 5℃条件下 ,棘尾虫对3H NPY的结合容量为 4 2 .4 7fmol/ 10 3细胞 ,平衡结合常数为 0 .113nmol/L .用12 5I NPY对棘尾虫细胞膜蛋白提取液作平衡结合 ,实验显示 ,膜蛋白对12 5I NPY的总结合与非特异吸附有明显差异 ,提示棘尾虫的NPY受体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上有一些原生动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开始注意到纤毛虫(Ciliates)皮膜(Pellicle)上的“纤毛图式”(Ciliary pattern)。什么是纤毛虫的“纤毛图式”?纤毛虫是分化比较复杂,进化比较高等的一类单细胞原生动物。它们身体(即细胞)表面的皮膜上长有纤毛、纤毛的衍生物和由纤毛所组成的“纤毛器”(Ciliature)。各种纤毛虫所具有的纤毛、纤毛衍生物和“纤 相似文献
3.
骈体和背联体腹毛虫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研究双联体纤毛虫的学者很多,但是我们多年来对腹毛类纤毛虫(特别是棘尾虫和伪尖毛虫)的研究,是用人工切割法所得到的(图1,2)真正具有整套生理和生殖功能(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能形成包囊(图3)和包囊解脱等)并能正常传代的纤毛虫“双体”,并且是首先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原生动物细胞学家常用变形虫做研究核质关系的材料。我们这次用棘尾虫原因如下:(1)棘尾虫不仅属于原生动物最高等的纤毛虫纲,而且属于该纲中最高等的腹毛虫目。(2)不仅细胞质的小器官有高度的分化,细胞核也有大核小核之分,而大核又有前核后核之分,所以对于核质间错综关系的试验、观察、分析、显然比其他动物是更好的材料(图1)。(3)前人研究棘尾虫嗜银系的困难,我们已经解决,因此对小器官的演化也有了明晰的观察。作者早在1931年就研究过同属的 相似文献
5.
棘尾虫是单细胞动物,它自由生活在淡水水域中,具有十分强的再生能力,是研究细胞再生的好材料。多年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棘尾虫具有十分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单个细胞,它不可能存在神经系统,但作为一个独立生活于自然界的生物体,千万年来它靠什么来回应环境对它的种种刺激?靠什么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活动?靠什么来调节细胞的再生过程?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在寻求多细胞生物的前身单细胞生物是靠什么物质在细胞内起着类似神经系统的作用?为此,神经肽成为我们在原生动物中探索的目标。1982年美国学者LeRoith用80g湿重的四膜虫匀浆,经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发现在四膜虫中有类β-内啡肽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岛素等物质存在,但此后,在光盘检索中,再也见不到其他关于原生动物类神经肽的论文。故我们决定选用位于纤毛虫纲中最高等的腹毛目中的棘尾虫作为本课题的实验材料。1992年公布的研究结果,发现棘尾虫细胞内存在着多种类神经肽物质。这一结果有人相信,有人怀疑,也有人不信。近年来,我们先后采用了5种方法证实棘尾虫确实存在这些类神经肽,而进一步将这些类神经肽分离并纯化将是我们下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精细胞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报道我们在应用DAPI-DNA荧光显微术结合冬青油透明术对茶树花粉离体萌发核行为进行观察的研究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现象,即观察到具细长核尾的精细胞(图1)。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电针“合谷”时,尾核出现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加强电针的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则电针的镇痛效应减弱。临床观察表明:电针“合谷”等穴位时,尾核也有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缓介晚期肿瘤病人的恶痛,可以抑制头顶记录的感觉诱发电位,其作用与电针的效应相似。这些现象提示尾核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8.
真核生物细胞中95%以上的RNA为rRNA(核糖体RNA),它们全部是rRNA基因(又称rDNA)的转录产物,其它基因转录的RNA只占5%左右.人们对如此重要的rRNA基因与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包括核内骨架Nuclear matrix以及核纤层Neclear lamina)的关系的研究虽然早已开始,并发现一些细胞的rRNA基因是与核骨架结合的,然而rRNA基因与核骨架的真正关系至今远未搞清楚. 相似文献
9.
10.
光作为重要的环境信号对植物形态建成和一些生理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光信号首先为植物细胞所接受,并通过信号的转换和传递引起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和遗传性状表达.童哲指出:“对从光敏色素活化到性状出现之间过程方面的研究不多,积累的知识甚少”,强调了对这一过程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光信号为受体接受后如何转换和传递的问题.Roux等曾提出钙信使系统参与光信号转换和传递的假说.目前这一假说已在低等植物转板藻叶绿体向光旋转、球子蕨孢子需光萌发、高等植物小麦原生质体光诱导膨大和番茄叶绿体需光发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童哲等证实光敏色素参与了尾穗苋苋红素的合成.王晓明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钙螯合剂EGTA、钙通道阻断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不少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脑内5-HT来源于5-HT能神经元,而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关于中缝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本文用中缝背核单位放电频率作为该核团细胞机能活动的指标,观察电针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对其自发放电频率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中缝背核和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能核物理这门学科是从六十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在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几百兆电子伏特至几千亿电子伏特)以及由此产生的次级粒子束(例如(?)介子、K介子及反质子等)轰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新现象、新特点以及由此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下丘脑通过垂体及下行神经通路而实现其对内脏等效应器官的影响,下丘脑的下行投射大部分不超过中脑。可见中脑是实现下丘脑功能的一个重要中间站,不少报道表明,在性功能、体温及心血管调节等各个方面,下丘脑与中脑的活动都密切相关联。它们是一个统一体。Saper等、Conrad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顺向传送技术证明:下丘脑前、中部向中脑发出直接投射。陈治棠等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向传送技术证明:从下丘脑 相似文献
14.
瘤棘奈氏虫(Netzelia tuberspinifera)是东亚特有种,属于有壳虫原生动物,壳体大小约为100μm.本文首先在空间尺度上对中国88个湖库中瘤棘奈氏虫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瘤棘奈氏虫的分布与纬度、海拔和温度显著相关,分布在低纬度、低海拔、高温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重点以福建厦门汀溪水库连续4年时间序列样品和中国南方地区28座水库(14个流域)空间样品为基础,研究瘤棘奈氏虫种群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汀溪水库瘤棘奈氏虫种群密度为0~10.7 ind/L,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水温和食物(藻类)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水温的影响更大.水温变化范围在14.3~32.1℃之间,高于30℃的水温更适合瘤棘奈氏虫生长繁殖,因此在夏秋季节种群密度较高.空间尺度上,瘤棘奈氏虫种群密度为0~19.2 ind/L,主要受地理因子的限制,随经度、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食物(藻类)、电导率和硝态氮对种群密度也存在显著影响.在形态方面,壳口直径是决定瘤棘奈氏虫种群在季节间(33.5~68.2μm)和流域间(33.5~73.6μm)形态差异的主要特征;食物(藻类)可能是影响汀溪水库不同季节壳口... 相似文献
15.
许多资料表明,中缝背核是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大量存在的部位,同时也是阿片受体比较密集的区域,由此处发出的5-HT能纤维上行到达间脑和端脑的若干核团。中缝背核在脑内镇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刺激中缝背核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入微量吗啡引起的镇痛很可能是通过激活中缝背核的5-HT能神经元而发挥作用的。由于5-HT能神经元和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尚不清楚,吗啡激活5-HT能神经元的形态机制一直没有阐明。本工作应用免疫细胞化学与阿片受体放射自显影双重显示技术,对中缝5-HT能神经元与阿片受体的形态定位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已知5-HT有加强针刺镇痛作用,损毁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中缝核后,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而电刺激中脑中央灰质,却有镇痛的效果,并认为这是由脑啡肽的释放所引起。如所周知,神经细胞机能活动的变化,相应地在突触的形态结构上必然有所反映。因此,我们在过去观察针刺镇痛时丘脑束旁核突触超微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对同样条件下中脑中缝背核及其周围灰质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期探求其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温超导体性能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YBa_2Cu_3O_(7-8)超导体具有吸氢的罕见能力,该过程遵循一般的反应式: (x/2) H_2+YBa_2Cu_3O_(7-8)→H_xYBa_2Cu_3O_(7-8)。结构分析表明,其所吸入的H位于Cu-O面内,并且随着温度等条件的改变,其状态也有变化,H的吸入对YBCO的超导特性也产生一定影响,对氢的同位素氘(D)也应具有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电针家兔“督脉”穴位对尾核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核是脑内基底核中最大的一个核团,过去认为它主要与运动的调节控制有关。但近年来很多工作表明,尾核还和感觉机能有关,刺激尾核能影响感觉传人活动;损毁家兔尾核头部背侧,针刺镇痛效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中央灰质区、尾核和穴位电针对清醒家兔丘脑后核群诱发放电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实验资料证明丘脑后核群(PO)神经元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本文报道在慢性实验中PO神经元的伤害性放电和动物伤害性行为反应的相互关系及脑刺激和电针的抑制效应。实验动物为12只成年家兔。在麻醉下按照Sawyer图谱埋植脑刺激电极和MWT-1型慢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损毁ARC则减弱针刺镇痛效应,但ARC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未明。已知中缝背核(DR)和蓝斑(LC)在针刺镇痛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刺激ARC和电针又都能影响DR和LC神经元的活动。考虑到ARC内的β-内啡肽(β-END)能神经元发出纤维直接投射到DR和LC,因此我们设想,刺激ARC增强针刺镇痛的效应有可能是通过ARC对DR和LC神经元电针反应的调制而实现的,并可能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本实验以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为指标,观察到刺激ARC能明显改变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并且纳洛酮可以翻转刺激ARC的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