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Schiff碱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评价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测定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铂(Ⅱ)与三种胺类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具有四方锥几何构型的铂(Ⅱ)配合物,顺式平面四方形配位的铂的轴向上有第5个配位原子。其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3个配合物对几种研究的癌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反式构型抗癌铂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铂虽然在治疗某些癌症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但仍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癌症类型存在抗药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反式构型抗癌铂配合物对顺铂完全或部分没有交叉抗药性,弥补了亲代顺铂的不足,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反式构型和顺式构型的抗癌机理不同,可能存在某种与顺式完全不同的结构和活性关系需要人们去探索,具有抗癌活性反式构型铂配合物的出现为设计新的铂基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2,4—二羟基苯乙酮和乙醇胺反应生成Schiff碱,并与Cu(Ⅱ),Zn(Ⅱ),Ni(Ⅱ)和Co(Ⅱ)形成配合物,经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所合成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配合物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噻吩-2-甲醛与苯肼为原料,通过回流缩合形成Schiff碱,并进一步与锌(Ⅱ)和镍(Ⅱ)金属离子配位得到2种金属配合物.结果表明,合成的噻吩-2-甲醛缩苯肼Schiff碱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和镍(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抗菌实验结果显示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杨醛与邻苯二胺以2:1摩尔比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合成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利用该配体与Cu(Ⅱ)、Zr(Ⅱ)、Nj(Ⅱ)和Co(Ⅱ)金属离子络合,合成了四个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其结构用红外光谱(KBr压片)及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对H2O2氧化Vc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不仅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而且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价康、易得的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高产率地合成出了一类新型手性Schiff碱及其铜(II)配合物,用IR,1H NMR对手性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到目前为止,该类手性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合成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
研究铂(II)与三种胺类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具有四方锥几何构型的铂(II)配合物,顺式平面四方形配位的铂的轴向上有第5个配位原子。其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3个配合物对几种研究的癌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Co(Ⅱ),Ni(Ⅱ)的氯化物和2-乙酰吡啶、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一锅煮"法合成得到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23 H22 N4OCoCl2]·(CH3CH2OH)(1)和[C23H22N4ONiCl2]·(CH3CH2OH)(2).结果 根据结构分析推测,2-乙酰吡啶、乙醇胺在金属离子模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了新的Schiff碱配体.结论 配合物的结构测定表明,新的N4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其中有3个N原子与金属配位,另有2个抗衡阴离子Cl-参与配位,配位单元呈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MN3Cl2].  相似文献   

11.
Schiff碱钴(Ⅱ)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Sehiff碱Co(Ⅱ)配合物(CoL1和CoL2),并与表面活性剂(LSS)形成金属胶束用于模拟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对比研究了两种配合物的催化活性; 研究了苯酚催化氧化的机理;讨论了反应体系酸度、配合物结构及反应温度对模拟酶催化苯酚 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Schiff碱钴(Ⅱ)配合物形成的金属胶束作为模拟过氧化物酶 都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并同天然酶具有相同的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顺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被批准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对多肿瘤疗效显著.但水溶性小、毒副作用大及获得性耐药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铂类配合物的发展与应用.为了获得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科学家们合成了数以千计的铂类配合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合成的铂类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与机制,分成:①具有空间位阻的铂(Ⅱ)配合物;②多核铂(Ⅱ)配合物;③含硫、磷酸(盐)配位原子铂(Ⅱ)配合物;④改变配体或离去基团合成的配合物及⑤铂(Ⅳ)配合物等五个类型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自行合成的一种新型希夫碱——胡椒乙胺缩吡啶-2-甲醛(L)作为有机配体,与PdCl2配位反应合成一种希夫碱-钯(Ⅱ)配合物[PdCl2L](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喷雾质谱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通过MTT法测定了配合物1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6.98±1.43)μmol/L,对其他4种肿瘤株的抑制活性则较低,表明配合物1对于不同肿瘤细胞表现一定的毒性选择性,表现出潜在的抗肿瘤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了2,5—噻吩二甲醛双异烟酰腙(H_2TPI)及其与钴(Ⅱ)、镍(Ⅱ)和铜(Ⅱ)的配合物[M(TPI)·nH_2O,M=Co(Ⅱ)、Ni(Ⅱ)和Cu(Ⅱ),n=3,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磁矩、~1H核磁共振谱、ESR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并对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由于Ga3+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66/67/68 Ga放射活性适中,Schiff碱配体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癌活性,因此Schiff碱镓配合物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N4O2、N3O3、N2S2、N4S2型Schiff碱是镓配合物的研究重点.综述了Schiff碱镓配合物生物活性(抗癌活性、抗菌活性、显像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镓抗癌药物、抗菌药物、放射性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Mn(Ⅱ)/Co(Ⅱ)/PhP(O)HOR/O2新催化体系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脱碳木脂素类化合物(2a~2g),并采用MTT比色实验法,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抑制活性.分别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肺癌(A549)和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2a~2g对4种癌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抑制效果明显,其中化合物2b显示出比相同条件下紫杉醇更好地抗癌抑制活性(IC50:18.9μg/mL),说明所合成的芳基烯二聚化合物2b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金刚烷胺水杨醛Schiff碱配体(C17H21NO,以HL表示)与5种过渡金属(Ⅱ)的新的配合物[MCl2(HL)2](M=Mn(Ⅱ)、Co(Ⅱ)、Ni(Ⅱ)、Cu(Ⅱ)、Cd(Ⅱ)),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H NMR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键合情况,并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根据表征结果和参考文献得出:每一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与2个Schiff碱配体中的酚羟基氧及2个氯离子发生配位,配位数为4.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N—[4—氨磺酰苯基]—2—羟基—3—甲氧基苯甲亚胺(SHMB)与钴(Ⅱ)、镍(Ⅱ)、铜(Ⅱ)和锌(Ⅱ)的四个新配合物的合成,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M(C_(14)H_(13)O_4N_2S)_2,(M=Co(Ⅱ)、Ni(Ⅱ)、Cu(Ⅱ)和Zn(Ⅱ).研究了配合物的摩尔电导、磁性、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热谱等性质,并以SHMB和CU(SHMB)_2进行动物试验,初步结果表明Cu(SHMB)_2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为初始原料合成磺胺嘧啶的Co(Ⅱ)、Fe(Ⅱ)配合物和磺胺甲噁唑的Co(Ⅱ)、Fe(Ⅱ)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时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合成过程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Co(Ⅱ)配合物均分别选用水和甲醇作反应溶剂,得到成键模式相同的不同配合物;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Fe(Ⅱ)配合物则选用了水作反应溶剂得到产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Co(Ⅱ)配聚物:[Co(bdc)(dmpz)2]n(1),[Co(bdc)(pz)2]n(2),(dmpz=3,5-二甲基吡唑,H2bdc=间苯二甲酸,pz=吡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聚物(1)和(2)是以bdc2-为桥联配体,以dmpz和pz为协同配体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Co(Ⅱ)配聚物.配聚物中Co(Ⅱ)均为四配位(CoN2O2配位模式),具有四面体(Td)几何构型.此外,在配聚物(2)中分子间氢键将1D链网连成了2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探讨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诱导下,2个配聚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比研究了2个配聚物的光物理性质,发现配体结构对光物理性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