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浩 《世界知识》2021,(4):46-47
2021年1月20日,在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当天,科特·坎贝尔被提名为白宫国家安全理事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将具体负责美对印太地区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不少美国媒体给坎贝尔起了“亚洲沙皇”的外号,这一新设岗位则被视为拜登政府在战略上进一步提升亚洲乃至整个印太地区重要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二月,英国工党政府发表了《国防白皮书》,全面闡述英国“国防”政策。这是工党政府一九六四年十月上台后的第一个关于“国防”政策的声明,它确定了工党今后“国防”政策的基調。在这个《白皮书》中,工党政府除了一般談到对国际形势的估計,对欧洲、亚洲、非洲各地“防务”的主张等等以外,着重提出王党政府今后将以“苏伊士以东”为“国防”重点,表示决不放弃該地区的任何基地;并且叫嚣对付所謂的中国“原子威胁”和要求西方盟国特別是美国“分担义务”。工党政府提出“苏伊士以东”政策,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  相似文献   

3.
美国为海湾战后搭建起的战略构架发生动摇;阿拉伯世界反思后正重新团结起来。由于内塔尼亚胡右翼联合政府顽固奉行强硬政策,加之美国奉行偏袒以色列的“双重标准”,致使目前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中东和平进程僵局对地区形势带来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美国顾此失彼中东和平进程僵局使美国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分化阿拉伯世界、阻挠和排斥欧、俄等方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中东战略顾此失彼,发生动摇。美国在中东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3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亚洲竞争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名著名学者济济一堂,围绕着“亚洲竞争政策”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危机在一天天增加”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东风压倒西风以来,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加速地走着下坡路。六十年代一开始,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更在全世界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社会主义力量继续发展壮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在它的盟国中的霸主地位,也在发生根本的动摇。美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正在走向彻底的破产。在这个形势下,美帝国主义头子及其喉舌,曾不止一次地为美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失败悲鸣哀号。比方说吧,肯尼迪刚进入白宫,就在他的第一个国情咨文里惊呼:“危机在一天天增加。危机的解决一天比一天困难。……在每一个主要的危机地区,趋势是  相似文献   

6.
佐籐政府上台以来,更加投靠美帝国主义。它不遺余力地为美国侵越战爭效劳,它秉承美国的旨意强行通过“日韓条約”,把日本紧紧地拴在美国的战車上。佐藤政府如此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在亚洲的战爭政策和侵略政策,是有着明显的野心的。这就是企图借助美国的势力,实現对外侵略和扩张,在亚洲重新建立一个殖民势力范围,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本文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日本反动统治集团如何积极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扩张活动。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死灰复燃的日本軍国主义势力,已經日益成为亚洲各国独立、和平和安全的严重威胁,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警惕。——編者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政府加紧阻撓和破坏和平解决老撾问题的同时,肯尼迪向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別咨文。肯尼迪是在美国侵略政策和战爭政策遭到一連串失敗之后破例提出这个咨文的。这說明了肯尼迪在从艾森豪威尔手里接管了“烂摊子”之后,形势越来越对美国不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肯尼迪政府更比艾森豪威尔政府多行不义,杀害卢蒙巴、入侵古巴、扩大老撾战火等等,进一步擦亮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美国的军事侵略政策在亚洲已遭到明显的失败,由于它拼凑东南亚侵略集团的计划受到亚洲国家普遍的反对和谴责,美国统治集团现在又强调要用美元、用“经济援助”来进行诱骗了. 美国统治集团的报刊现在大谈在亚洲“争取人心”的问题,因为肆无忌惮地进行军事侵略的政策已经失尽人心.它们主张尽量装得“友善”一些,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4日上午,在“美国亚洲太平洋理事会”举办的“成立仪式讨论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美国对亚太地区(主要对亚洲)的政策作了长篇演讲,综合其要点主要有:(一)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提高。鲍威尔说:“欧洲和亚洲两边都占有主要的(central)地位”,“亚洲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还在不断地增大。”关于这一点,“美国亚太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佐证。美国有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民间团体“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而从事面向亚太地区的民间政治团体却是分散的。此次,有美国国务院背景,把美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和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南亚的政策文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制订了系统、完整的东南亚政策,为美国东南亚冷战政策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文件的研究,探讨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的反美怒潮正在空前地汹涌澎湃。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对于美国侵略东南亚、特别是侵略南越的失败,一再发出惊慌的嗥叫。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员鲍德温承认,南越的“军事形势已经恶化了”,“在有些地区,形势的确是悲惨的”。《华盛顿明星晚报》的威尔逊慨叹:“在东南亚,从越南、柬埔寨直到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老挝,西方的地位在迅速恶化。”美国的负责官员惊呼:亚洲各国“民族主义的热情汹涌澎湃”,到处“冒烟欲燃”了。这些话倒也反映了当前反美大风暴的景象。这是美帝国主义战后以来对亚洲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而目前美国要推行这种政策是越来越困难了。  相似文献   

12.
下面摘譯的两篇文章,供认美帝国主义在菲律宾和拉丁美洲的困境。前一篇文章說:菲律宾反美情緒的日益增长和“菲律宾第一”的政策,将使美国在亚洲的“一个骨牌倒下去”。后一篇文章也无可奈何地供认,拉丁美洲也已变成了一个“一触即发的”“爆炸性”的地区。美国侵略者陷于这种狼狽的境地,自然不是什么“反常的現象”,也不是美国刺刀和金元所能改变得了的。只要美帝国主义奉行侵略政策和战爭政策,只要美帝国主义推行新殖民主义,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革命斗爭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兴起。——编者  相似文献   

13.
外刊要论     
中国的亚洲雄心Axel Berkofsky(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政策中心资深政策分析家)美国近来释出一种论调:中国想利用今年12月将在吉隆坡召开的“东亚峰会”将美国逐出东亚,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经济和军事的主导者。目前峰会的议程仍在构想中,有关各方只希望峰会能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奠  相似文献   

14.
肯尼迪上台以后,不止一次地公开叫嚣过,美国在六十年代的“主要战場”。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肯尼迪把鎮压这个广大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控制这个广大地区的新独立国家,規定为它的政府的主要任务,肯尼迪美其名曰“維护自由事业”、“反对共产主义威  相似文献   

15.
早在去年年底,艾森豪威尔政府就大吹大擂说美国正在计划“拯救亚洲”,要“实行扩大的亚洲第四点计划”。美联社并且说这是“艾森豪威尔在今后十二个月中的外交政策的矛头”。今年二月,美国援外事务管理署署长史塔生就带着这个法宝参加了曼谷会议。会后,史塔生又打着这块“援助”招牌,在亚洲兜销。史塔生从二月二十七日到三月  相似文献   

16.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立前,亚洲国家和地区发行的货币多半带有殖民地色彩。如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流通的钞票上都印有“大日本帝国”和“军用手票”等字样。  相似文献   

17.
日美“经济合作”最近以来,日本垄断资本从其本身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地从某些方面配合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战略方针,加紧向东南亚地区发展。早在去年12月初肯尼迪就提出要日本和美国共同“遏制在亚洲的共产主义”,肯尼迪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和后来的“援外咨文”更十分担心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涨,叫嚷要大大加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肯尼迪政府自己已经把对外“援助”的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同时又要求日本分担“援助”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援助”东南亚国家的义务。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日本来“分担”“援助”的义务呢?这是因为美帝国主义在对东南亚的所谓“援助”上有两方面的困难,一则是近年来黄金滚滚外流,美元地位动摇,想要大力“援助”,却又力不从心;一则是它的“援助”在东南亚人民心目中,早已声名狼籍,不受欢迎。关于后者,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早就供认,东南亚不少国家对美国没有什么“好感”,但对日本却没有什么“反感”,希望日本利用这个“有  相似文献   

18.
弦外之音     
菲律宾总统加西亚在接见合众社记者时说,他同意美国在菲律宾建立导弹基地。菲律宾准备并且愿意面对共产党的愤怒。他在这篇谈话的最后,还说,“我不愿批评美国在亚洲在对共产主义斗争方面的外交活劫。但是,我要说,在这个地区使用美国的力量这方面还有须待改进的充分余地。”他特别强调,“美国应当确定它对印度尼西亚局势的政策。”看来,加西亚还算看得起共产党人的。反对美国建立导弹基地,要求废除核武器,这是全世界正义人类的心声。加西亚这话,确是肯定了共产党人是正义人类的先锋队。所以共产党人首先要对他愤怒了。可是他谈话的落脚点,却已经不是美国对亚洲共产主义斗争方面所进行的外交活劫,而是责怪美国  相似文献   

19.
自2017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期间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以来,美国的“印太战略”已经进入实施的第五个年头,而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题为《准备工作、伙伴关系和促进地区网络化》的“印太战略框架文件”、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又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一区域战略的目标、性质?如何评估其进展和趋势?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略?本刊特邀几位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圆桌讨论,本期“封面话题”将有关精彩发言摘编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里根在今年2月提出的国情咨文中谈到“必须支持我们的所有民主盟国”时,集中抨击了尼加拉瓜桑地诺政府,然后说“对自由战士的支援就是自卫,这与美洲国家组织宪章和联合国宪章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把美国对中美洲的干涉主义政策合法化了。3月25日,他又进一步强调苏联打算把中美洲变成“进行侵略的滩头堡”,声称美国对中美洲负有“崇高的义务”。这反映了第二届里根政府仍然把中美洲地区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而且日趋强硬。这已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早在七十年代,由于美苏在中美洲地区的对抗加剧,这一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里根政府在第一任期提出“重整军备”、“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加剧了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的争夺。在这一总方针指导下,美国在中美洲地区也采取了强硬政策。它除使用政治、经济手段外,公然诉诸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