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整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在PH为0—14时发生,电位—PH图能解决这些困难,并可利用它阐述和选择最佳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于水溶液中的物质若状态参数变化时可能会引起许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面讨论条件变化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情况。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介质的酸度对氧化还原电位是有影响的。介质的酸度不同,其电位也就不同。本文将着重讨论PH 值改变时半反应的电位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原因,以及,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个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计算等当点电位的普适公式:(n_T/a+n_x/d)E_(eg)=((n_T/a)E°_T′+(n_x/d)E°_x′)±0.059(log(a/d)+log(n_x/n_T)+(c/d)log[滴定产物]_(eg)-(b/a)log[滴定剂产物]_(eg))并以代数法和图解法的例子说明其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物的观察分析以及二作用时所产生的氧气的体积的测定,证明了在不同酸度条件下,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实质是不同的。在[H^ ]>1mol·L^-1时,二间进行的是氧化还原反应,[H^ ]≤10^-6mol·L^-1时,进行的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反应,而1mol·L^-1>[H^ ]>10^-6mol·L^-1时,则反应是由MnO2与H2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向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反应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反应是无机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验中,经常使用电极电势及其有关计算解释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说明和预测所给元素不同氧化态的相对稳定性,确定歧化反应能否自发发生;将电极电势和其他热力学函数一并应用,解释一些现象。下面结合实验对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反应,反应历程复杂,反应速度快慢不一,而且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就要控制反应条件使其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出现一些疑问,本文主要从配制方法、指示剂、PH值、酸的类型,温度,滴定速度等方面说明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由这类反应的本质所决定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元素的氧化数改变.一种元素在氧化数改变时,其存在形态的分析特性随之改变,这就为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下面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元素氧化值的确定氧化值又名氧化数。它是为了方便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氧化值可根据下列原则进行确定:(1)以 H=1,O=2作为推算其它元素氧化值的标准;(2)氧化值的正负可用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加以判断,大者为负(-),小者为正(+);(3)相同原子间的化学键,因键两端的元素电负性相等,其氧化值定为零,如 C-C,C=C,H-H 等的氧化值均为零。由此类推,一切单质的氧化值都为零;(4)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零。  相似文献   

9.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夹杂着分解、歧化等不同类别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是几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反应,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或氧化产物.本文试图对这类反应方程式及其系数的确定进行讨论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因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实验综合考虑了氧化石墨烯与水合肼的质量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四个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系统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氧化石墨烯各基团还原效率的影响机制.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氧化石墨烯中的主要官能团如羟基、羰基和环氧基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还原.进一步利用FT-IR图谱分析软件,采用基线法计算分析表明:(1)氧化石墨烯与水合肼的质量配比是影响还原程度的最主要因素;(2)还原羧基的最佳条件为氧化石墨烯与水合肼质量配比10∶9、反应时间80 min、反应温度100℃、pH值7;还原羟基与环氧基的最佳实验条件相同,均为氧化石墨烯与水合肼质量配比10∶8、反应时间80 min、反应温度100℃、pH值8;(3)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达到采用水合肼选择性还原石墨烯表面羟基、环氧基及羧基的目的.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机理及制备高性能石墨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氧化数(又叫氧化值)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由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氧化数虽然是一个有一定人为性、经验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成了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依据,对我们判断理解有关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以及氧化还原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很大帮助。按氧化数的有关规定,臭氧中氧元素的氧化数为零。但就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Mn-H_2O系统的电势pH图的构制及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如氧化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各物种稳定存在的电势和pH范围,歧化反应,及不同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较为突出的是,讨论了某些含锰矿物稳定存在的条件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很重要的章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氧化——还原反应,谈如下几点看法。一、总结规律讲清概念抓住核心做好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各类化学反应,诸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等,如以是否发生化合价改变为准绳进行归类,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判定某个化学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视其化学反应前后组成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假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自制的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以活性Ca(ClO)2作为吸附剂对PH3气体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湿度、颗粒粒径及停留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并对吸附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红外表征和XPS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35℃;水蒸气对吸附过程有关键的催化作用;减小粒径、增大停留时间会提高吸附容量;在吸附PH3过程中,Ca(ClO)2中的氧化态氯与P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氯被还原为负价态氯,PH3被氧化为磷酸或磷酸盐。  相似文献   

15.
多价态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是一类内容繁多,变化较为复杂的反应。如何学习和掌握元素化学这部分知识是初学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热力学原理为依据,着重阐明了自由能—氧化态图表示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自由能—氧化态图(简称G—N图)是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多价态元素氧化性质的有用工具,它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且直观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玫瑰花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玫瑰花(Rosa rugosa Thumb)色素作为新型天然食用色素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酸碱反应、氯化亚铁显色反应、盐酸——镁粉反应、中性醋酸铅沉淀反应等,初步鉴定了化学成份.对光、温度、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咸味(NaCl)、铝制品(AICl_3)、铁制品(FeCl_3)、铜制品(CuCl_2)、锡制品(SnCl_2)等对色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对光、热耐受性好;适用PH值范围宽;耐氧化性较差,耐还原性较好;Fe~(3 )和Sn~(2 )对其吸光值有明显影响,Cu~(2 )、Al~(3 )、食盐和蔗糖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元素电势图”出发,讨论了物质在不同介质下的稳定性,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产物。元素电势图是大—《无机化学》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辩证法为指导,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准则,推进了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元素是势图推断氧化反应产物并根据推断产物书写相应反方程式的方法,对拓宽氧化还原理论在无机元素化学中的应用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的很大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本文总结了一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规律。以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与记忆,并激发其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反应从本质上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类反应中氧化数的变化发生在同一分子中同种氧化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上。某种元素具有各种高低不同的氧化态,当处于中间氧化态时,在适当条件下其中一部份可转化为较高氧化态的物质,而另一部份转化为较低氧化态的物质而发生歧化反应。如将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就发生歧化反应而转化为氯化钠和氯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