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6,(3):14-15
作为国内物联网应用先行城市之一,广州在交通、环保、安全监控、应急指挥、现代制造、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已具有较好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2年,广州就开始实施“天云计划”,推进云计算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力争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在产业集群上,广州规划建设“萝岗、天河、南沙”三个年产值规模超千亿的物联网集聚地,天河智慧城、南沙智慧岛等工程将为物联网集群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把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这样的物联网产业构想,在十几年前,还只是浮云;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物联网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产业概念,并悄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前各地竞相成立相关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物联网重大工程建设之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脉络?本文对物联网核心思想与应用本质的探索,或将带给人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2010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同时,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智慧城市”已经在宁波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级“智慧”论坛也已经多次在宁波举办,“智慧”充斥着整个甬城.而“智慧城市”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之上的,需要多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苏省扬州市成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率先开展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推动的试点示范工作,这对扬州“智慧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试点全国有20个城市,江苏省除扬州外,还有南京、无锡入选. 扬州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自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至今二十余年.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扬州在从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向“全国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跨越的实践中,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管理,逐渐探索建立了“统筹组织领导、统筹顶层设计、统筹标准规范、统筹项目扎口、统筹整合共享”的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领域从政务信息化逐渐拓展、渗透到行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社会事业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中国城市信息化推进第9名”和“中国智慧城市推进第6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多次做出“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指示,在国家“信息强环保”战略的指引下,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环境管理模式转型创新、提升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莉 《高等职业教育》2001,10(2):16-17,11
本文阐述了在高校,运用“情”与“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而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智慧环保,是一种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保护环境的方法.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之一的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借鉴福建南平经验,结合当地“三农”问题的具体实际,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创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三线推进的“宁夏模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依靠政府引导、创新和市场驱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6,(3):15-16
近年来,东莞在推动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不遗余力,先后提出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并通过精心打造,成为广东首个省市共建物联网产业基地、广东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2014年,东莞出台了建设“智慧东莞”实施方案,计划4年投入200亿元重点推动“智慧东莞”十大重点工程,以长安、大朗、虎门、厚街等专业镇为载体,依托专业镇在五金机械、毛织、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中的优势,以生产制造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智能化的“智慧制造”应用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课程思政如何在生物科学专业课上开展和推进,以“植物生理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并且从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等方面,探索了“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对“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刚 《安徽科技》2010,(4):54-56
在今年的两会上,“物联网”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词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员,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被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在报告的末尾对“物联网”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推进,培养既具有突出专业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解决跨领域复杂问题的计算机专业“+型”创新人才日渐成为迫切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境外学习和参与日本京都大学设计创新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体会,对我国计算机专业本科“+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愈行愈近的“物联网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互联网”,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那么“物联网”呢,我们又知道多少?作为新一代炙手可热的技术概念,物联网的逐步实现,将使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汽车可以报警,冰箱可以摇控:公文包能够“提醒”主人带上资料,衣服则会“告诉”洗衣机对水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制”改革正在成为下一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新起点。在信息化时代探索新一轮改革卓有成效的路径模式,电子政务作为改革的工具媒介在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子政务和“大部制”改革的内在关联与契合,“大部制”的实行为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提供可能,而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技术优势.也为“大部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为“大部制”改革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对决策模式的颠覆、对行业运行的变革作用日益显现.博易通过打造“大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进程. 随着国内互联网、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海量数据随之而来.这些数据之中隐藏着巨大的价值,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管理,就不能从数据中获得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给数据安个家.博易智软(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易”)作为最早一批从事大数据研究的“双软”企业,正在打造完整的大数据应用生态系统,并将其运用于银行、保险、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与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建“一院一中心”,也使博易为促进贵州经济结构升级、助力贵州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  相似文献   

16.
以1+X证书试点工作为契机,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构建教学创新团队和“岗·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职业教育专业教材,推进“三教”改革纵深发展实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郑重地写进公报,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在提倡的“自主创新”从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自主创新将成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毋庸置疑,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当前“自主创新”成为社会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本以“传递科技中国的主流声音”为己任的媒体,我们迫切希望听到企业的声音、愿望、呼吁——  相似文献   

18.
正如辩证法所言,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科技固然是个好东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类历史、文明的推进就是科技的力量促成的。但是另一面,也正是科技的日渐昌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20世纪末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就日趋困扰人类。解铃还需系铃人,科技的问题还得从科技上想办法解决。于是,与“污染”相对的“环保”出现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环保已经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环保的范围也愈来愈大,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渐渐带上了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力推动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着眼点,结合近两年来在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的切身体会,介绍了大庆石油学院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的基本思路;以石油骨干类专业为先导,探索了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种举措;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就“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创新性实验覆盖面的拓展等形式探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方法与手段,同时提出了有益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深入有序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职教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旅游系作为我院率先开展“工作交替”工作的系部,在“工学交替”教育教学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中也不断地在研究与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团组织建设特别是团建创新的模式为“工学交替”过程中学生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形式保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