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南古廊桥与民间信仰活动紧密相结合,民间信仰活动贯穿造桥全过程,廊桥建成后大量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以廊桥为中心展开。浙南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神灵崇拜的对象、活动及表现形式都有自身的特点。通过设神龛供神像祭拜,举办各种祭神节等,融入到廊桥实体及与廊桥相关的民俗活动中去,并通过建筑饰物、书画、语言文字等表现出来。古廊桥空间民间信仰在当地社会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生"与"人本"思想是我国民间信仰的核心,因其存在,民间信仰便具有了世俗化、人性化的色彩,成为民众祈福纳祥、增进人际交往、接受社会规范的文化活动,探讨民间信仰中的"主生"、"人本"思想对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东南乐舞文化包含形式多样的山歌、戏曲、舞蹈、器乐等艺术形式,是当地民间信仰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桂东南民间信仰是乐舞文化的精神核心,又为乐舞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并成为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乐舞活动中的民间信仰不仅具有乡村社会的教化作用和民众精神支撑作用,而且具有族群社会的凝聚和维系作用,同时具有传统伦理与道德的传承、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的要素在小说诞生的源头就已"注入"了小说文体本身,这也决定了小说与民间信仰的必然遇合。小说的言说性特点和民间信仰的口头传播是二者相遇的前提,小说的追求宣奇效果和民间信仰中的神鬼怪故事也正因此一拍即合。唐代民间信仰中的鬼魂信仰承载并推动了具有重情特色的唐小说发展的步伐,唐代"鬼故事"借鬼魂信仰之外壳,着重表现了唐代青年人不被接受的爱情,具有时代进步色彩。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政治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正统"意识与"寻根"意识有利于促进政治和谐;经济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蕴含的商品交换意识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利于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局面的出现。与此同时,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儒、佛、道三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信仰,它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晋东南三教信仰的分析,探讨了三教信仰在地域社会中的传播、国家与民间信仰的冲突与协调等复杂关系,从而揭示了三教信仰在民间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广西的民间信仰从家庭、宗族、社区和宗教上分为四个层次.其存在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复杂的原因、对民间信仰要重视其正面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范正义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Z1):116-118
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间信仰发展变化中呈现出来的各方面特征,分析民间信仰这一文化现象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泉州民间信仰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风水是我国颇具特色且蕴意丰富的民俗文化事象,它在现代民间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现代民间风水信仰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下和现代科技与理性造就的社会生态环境中,以"回归传统"的方式利用传统风水民俗文化孑遗来化解人生困厄和规避自然或社会风险的一种文化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民间信仰在区域社会空间秩序中的建构作用。方法在田野考察与爬梳文献基础上,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区域社会空间秩序进行个案分析。结果研究从洪洞娥皇、女英信仰的空间区位和分布村落展开,得出民间信仰在经济互动、政治解读、文化熏染等方面发挥着空间秩序的建构作用。结论在传统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民间信仰的建构作用大于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民间信仰转型出现向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转化趋势,官方利用社会资本的“资源”和“网络”特性,采取从促进两岸交流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取向,主动引导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完成当代转型和实现“自我成长”,至此官方转向“监管者”角色,保障民间信仰良性发展。官方参与当代民间信仰转型事务反映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认可和吸纳,同时官方应兼顾民间信仰的本真特征,使官方参与民间信仰转型更具温度与理性。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内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层次。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特点,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民间信仰变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间信仰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在民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因素及负面作用,要加以约束和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在民众中有积极教化作用的成分,要充分利用和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以民间信仰为载体繁衍起来的民间结社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一种错综复杂的亚文化形式.文章采用社会学和历史学比较的方法,从中日民间结社的社会角色的差异入手,解析中日民间信仰在衍生体系方面的重要差异,进而剖析民间信仰与民间结社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王朝征服和移民力量的影响下,广西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为了巩固统治,国家向民间大力推广民间信仰,代表忠、义的一些神庙得以在广西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明清以来大量移民进入广西,又丰富了广西民间信仰的内容,关帝、天后、北帝、许真君等外来神灵的信仰得到传播。由于近代广西社会动乱频繁,加上西学东渐,更因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广西民间信仰发展很不充分,且有不断式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动物信仰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它在不同的地域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华北地区的“四大门”和东北地区的“地仙”表面上虽具有相似的信仰形态,但在东北地区,动物信仰经过融合多种地方因素已经发展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SW0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方法,分析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源流、资金及市场优势;分析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资源、产品及合作劣势;论述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交通发展和旅游发展机遇以及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 ,源远流长 ,底蕴深厚 ,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南山区民间信仰的神灵混杂,基本上是以道教统摄阐释,深圳民间信仰的底色是道教。民间道教信仰的宗教活动场所,绝大多数以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这些寺庙没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一般是流动的和尚、道士或者外来人员管理日常活动,寺庙的所有者是公司名目的村委会;香火钱和捐款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正规系统的科仪法事很少,主要的宗教活动是各种民俗祭祀活动。深圳道教受深圳社会的冲击和海外华人宗教的巨大影响,有明显的当代性和地方性。没有明显的宗教活动中心地域和核心人物,需要有专门的道教寺庙和有影响力的神职人员进行整合,深圳需要专门的道教寺庙。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在共享空间层面的当代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历时性传播中,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从田间地头走向海峡对岸,反映出民间文化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共享文化生活经验并持有相同文化理念的"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在共时性的传播中,则将闽台民间信仰节俗打造成民族化想象的容器。在其仪规层面的当代变化上,历时性传播发生了从宗教仪式到文化展演的变化,折射出地方社会利用现存的在地民间文化资源以寻求发展的努力,共时性的传播则建构出"本土化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106-110
观音信仰在其不断的本土化过程中,逐渐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乃至民间民俗文化相适应,构成了中国社会中独特的观音信仰体系,其信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基于此,论文首先论述了观音信仰及其基本特征;其次,则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观音信仰的六种信仰方式做出了社会学视野下的具体分析;最后,将观音信仰放置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中,论述观音信仰如何实现从个人信仰到社会信仰的社会化机制建构,旨在揭示观音信仰及其文化内涵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构建出观音信仰及观音学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