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促进民族平等,实现大同社会.自由和谐地生活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大家庭中。所以.古代有孔子的“大同、小康学说”;近代有康有为《大同书》中写的“大同之世”;现代邓小平为促进祖国统一.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使港、澳顺利回归。与此同时.有的大国却由统一走向分裂,有的小国民族纷争不断.给人民带来灾难。两厢对比,常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深思。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3.
考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A部字头和词条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增删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字头的收录方面更精粹,更规范,更符合现代汉语的用字实际;在词条的收录方面更丰富,更有时代感,更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对老一代语言学家精心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母系氏族结束以后,随着男权的逐步确立,女性由社会的统治者渐变为男性的征服对象,变为"第二性".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必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新特点,而呈现出不同于原始时期的新的风貌.<诗经>和<楚辞>的创作正处于这个社会文化变迁的时期,其中大量的女性描写,正好体现了对女性审美思想的转变,展示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具有重要的文化学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佐证了文化的适应性本质和群体性特征;二是强调了文化的功能与社会历史方位;三是分析了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四是开启了文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在"换代升级",认为健康是由生理到心理,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格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和谐统一。本文运用全新的视角论述了《乐记》这部音乐心理学专著的重要理论思想和音乐本质,由此来探讨《乐记》对现代音乐疗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情种画廓”是古代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巨变,人们的爱情观念也在发生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进步的变化。《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连成》,作为古代描写爱情的学伤口链条中间的三个小小的环节,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爱情观念,道德发展的轨迹,织成一道“情种”未必都懂情的“情种画廓”。  相似文献   

8.
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在其婚恋过程中,都留下一些富有时代色彩和浪漫诗情的"情书",而真正将婚恋双方的情书汇编成集出版的却为数不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有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再就是徐志摩、陆小曼的《爱眉小札》,但庐隐、李唯建的《云鸥情书集》的问世时间还早于前两部情书集。《两地书》是1933年由青光书局出版,《爱眉小札》是1936年由上海良友出版公司出版,《云鸥情书集》则是1931年8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可见《云鸥情书集》是现代作家第一部情书集。这部情书集完整地摄录了庐隐与李唯建由相识、相知至相爱的全景,展示了他…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初叶,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伟大的艺术家--劳伦斯,在他的<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小说中表达了他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实现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摆脱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当前我国正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本文作者认为,劳伦斯的理想社会和我们的和谐社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意欲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构建和谐,以医治现代社会的一些痼疾及促使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宝林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3):40-42,47
春秋时期是伦理道德思想大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而此时的伦理道德思想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西周孝悌、惠爱、恭谨、节性等内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反映在《诗经》中,表现为“信、义、忠、孝、仁”等多方面的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诗经》各类诗歌,从社会生活各个不同领域反映出来,显示出了它的社会作用。到孔子时进一步发展完善,进而形成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考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现实地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西藏。西藏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开启了步入现代文明的大门。西藏各族人民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西藏各族人民选择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轨道。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空前,社会事业繁荣,经济社会巨变,人民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的艺术人生观建构体现出浓厚的美学独立价值和启蒙色彩。审美自由论与审美救赎论成为现代美学进程的重要两端,它们一方秉承艺术独立与审美自律的原则,进而走向艺术化的生存;另一方以启蒙为旨归,注重文艺的审美实践原则及其对社会的改造作用。这两者双向发展却又并行不悖地存在于王国维、蔡元培和朱光潜等美学家的理论中。"双向平行"的意义概括给体验式的艺术人生观带来清晰的理论线索,而朱光潜前期中西融合、两脉整合的美学特质清晰阐释了这一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乡土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从语言本体角度研究乡土小说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语言本体为起点结合乡土文化与地方性知识,从早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乡土问题小说和以废名为起点的乡土诗化小说写作,到加入"革命"话语的解放区乡土小说和当代多元化的乡土写作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百年来中国乡土小说语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之深层缘由,进而讨论乡土语言在当下及今后的小说创作中的意义及理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两篇小说以女性的口吻与视角讲述了两个出身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女性悲剧。从《月牙儿》侧重对造成女性悲剧的传统社会的批判,到《阳光》中对女性个体意识及人性弱点的拷问,老舍在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对外来“新”事物的质疑及嘲讽.又含蓄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戕害。这是老舍对传统与现代所持双重否定态度的体现,反映出老舍对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及解放问题进行的犀利剖析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读本》是何干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本著作。全书运用大量丰富翔实的经济资料论证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特征,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该书在客观上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阐释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增加了“新思潮派”观点的论证力度,是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必备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上海城市社会控制系统开始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变迁,这个变迁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控制系统的近代化是指社会控制的制度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在上海,这个过程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头十年,已经显示出了近代化的明显趋势,但离近代化的真正实现还相差很远,不过也已经为民国时期的进一步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海蛟 《科技信息》2010,(23):I0165-I0166
从科学发展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具体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近代以来的艰难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陷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树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改革小说”正面响应了文学现代性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迫切现代化的呼唤。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物质现代化转向人内心现代性的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逐渐深入的时候,改革小说却出现停顿。探索这段时间里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现代性的复杂与多元,要求“改革小说”既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又要时刻贴近人心,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性过程中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