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舞大曲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集中代表了盛唐音乐的巅峰,而《霓裳羽衣曲》则是唐代音乐文化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探讨了《霓裳羽衣曲》的来历、风格与结构及唐代音乐鼎盛之因。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西域文化流入中原的繁盛时期。西域文化对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西域乐舞、西域音乐两方面 ,来论述西域文化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的政治统治架构中,音乐与政治关系密切.《秦王破阵乐》突出反映了唐代宫廷音乐兴衰受政治影响的情况.以史料为基础,以《秦王破阵乐》为例,研究唐代宫廷音乐兴衰与政治变化关系,以期达到保护和传承中华音乐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唐代教坊是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经历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也见证了晚唐的衰落。它是研究唐代燕乐的重要线索,一直以来,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他们在教坊设立、编制、所用乐器及曲目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试图从论文研究的角度出发,将搜集到的近30年来的论文作一篇综述,以期更加全面的了解唐代教坊音乐。此外,将论文中涉及到的关于唐代教坊的古籍和现代书籍稍作梳理,以便大家更加方便的研究唐代教坊。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各种文化艺术繁荣昌盛。文人被重视,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之一的文人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人音乐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对我国后来音乐的延续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宏伟 《创新科技》2014,(23):36-37
唐代体育文化绚丽多姿、博大精深,堪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粹。至于唐代体育文化在中国体育史上的地位,则色彩浓重,可用“空前发展”四个字来概括。本文辩证地考察了唐代体育文化的个性和共性及衰落原因,旨在以史为鉴给当代中国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卓越的音乐评论家。唐代辉煌的音乐成就,给了白居易作诗评乐的灵感。他写下了许多自然流丽、感人至深的评乐诗篇,其内容涉及到歌曲、器乐(弹拔、吹奏)、舞蹈等方面。根据白居易的评乐诗,对诗人的音乐思想进行了浅显的认识和总结。读者若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而受益,则是作者写此文之所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简要阐释了音乐诗的含义,以及音乐诗与涉乐诗的区别;然后重点论述了唐代音乐诗繁荣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9.
唐诗与音乐     
马力 《科技信息》2008,(4):135-135
唐代是诗的大国,音乐发展亦呈现空前繁荣局面,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本文从音乐入诗,唐诗入乐和唐诗音乐之美三个方面就唐诗与音乐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在思想文化领域,总体上呈现出以儒学为正宗,儒、释、道三教并存又各显千秋的一种多元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格局深刻影响了当时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唐代体育活动具有渗透、指导、创新和促进作用,是唐代体育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1.
唐代音乐诗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音乐诗在创作的内外部原因、题材、主题及创作动因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审美价值以及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以证明它们的创作实践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化名门是唐代私人藏书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是学者身份,主要为用而藏。唐代藏书文化的繁荣与印刷技术和书画业贸易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名门所藏的书籍既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又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重要工具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诬利,藏书——读书——再藏书俨然成为文化君门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大特色。唐代文化名门在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唐代西域文学展开研究,以前未被重视的文人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唐代西域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相比,近10多年以来的研究者善于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出唐代西域文学新的文化内涵,加大了对唐代西域文学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唐代边塞诗中的西域研究、唐诗与西域文化、唐诗与西域地理、唐五代边塞词等几个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新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与遗憾,如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也是下阶段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亟待改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曲江是唐诗中出现非常频繁的地名,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意蕴,是大唐气象重要的文化象征。分析近三十年来唐代曲江诗的研究成果,从唐代长安诗、唐代曲江诗、曲江诗的著名景观、著名诗人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当前研究成果集中于曲江的历史文化、曲江诗的意向、曲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曲江诗所反映的大唐气象、唐代历史变迁、唐代文人心态等,这些研究推动了长安历史文化、唐诗学、唐代文学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曲江季节诗研究的较少,对不同诗人所描写的曲江季节诗的对比研究较少,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常德丝弦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上承唐代变文,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时代风采,为推动历史进步,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特别是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音乐的繁荣也是空前的,听乐成了唐代诗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以音乐为题材的诗歌也就应运而生,在整个唐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前,在这方面较少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以音乐与诗歌这对姐妹艺术的结合为出发点,就唐代音乐对诗歌发展的促进及音乐题材诗的思想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代知音。 一、唐代音乐的繁荣及其对诗歌发展的促进 唐王朝初期的统治者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以隋的灭亡为借签,实行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唐朝社会生活的文学记录,从唐诗有关乐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代主要乐器的使用、演奏、演变等情况,为我们研究唐音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藉由这些提及乐器的唐诗,我们可以对乐器的人文世界与艺术在不同的时空中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坐、立二部伎"是唐代文化的产物,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坐、立部伎"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或一种音乐制度大约产生于隋代,完备于唐玄宗时期.唐代"坐、立部伎"属于"燕乐"乐种,到唐德宗时期,"坐、立部伎"走向衰退."坐、立部伎"与多部乐之间是并列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是逐步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很可能按乐种分布和按坐、立分布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0.
鄂南地方音乐如同其地方山水一样有着秀丽、轻柔、妩媚的地方特色,其腔调与地方方言紧密结合,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鄂南地域特点。但是受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鄂南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方音乐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联性,探讨鄂南地方音乐文化与鄂南新农村文化互建的新路径,从而促进地方音乐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