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针对B油田氮气驱气窜问题,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长岩心N2驱替过程的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由于B油田具有高温高盐低渗的特点,采用瓦林搅拌法筛选出合适的泡沫防窜体系,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体系的防窜效果和注入时机。实验结果表明,以采出程度和累积气油比作为指标可将气驱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无气采油阶段、油气同产阶段、气窜阶段。适合目标油田的泡沫防窜体系是:0.6%ZHDQ-5起泡剂+0.1%WP-1稳泡剂溶液。该体系封堵率可达到90%,推荐在累积气油比达到20 cm3/cm3注入泡沫防窜体系,可在前期气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7%。 相似文献
2.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3-88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低频振动作用下空气泡沫驱的增效机理,利用自制波场模拟实验装置,探讨了低频振动对空气泡沫驱封堵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泡沫封堵,振动作用下的动态泡沫封堵性能有明显提升,且在振动频率为10 Hz、振动加速度为0.04g(g为重力加速度)时效果最优;随着水驱渗透率的增大,振动-空气泡沫驱对填砂管的封堵效果变好,采收率平均提高19.63%,渗透率级差由3.08增加到37.08时,采收率增幅由18.52%增加到38.69%。同时,在延长油田进行的振动-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显示调驱后注入流量降低约46.8%,泵注压力提高约135.1%,油井日产液相对降低9.5%,日产油相对增加12.2%,综合含水率降低了8.8%,生产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4.
空气、泡沫驱提高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为特低渗透、低产、低饱和轻质油藏,油藏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在2007年9月份开始试注空气、泡沫,目前试验井组丛54.丛55增产较为显著,油井含水率明显降低,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CO2驱泡沫封窜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有效地封堵气窜通道和提高驱油效率,研制了SD—4和SD—5两套泡沫配方体系,在pH=3、含油60%的条件下,SD—4体系泡沫的膨胀倍数为4.1、泡沫半衰期83 h、阻力因子120。现场试验表明,二氧化碳泡沫能有效封堵气窜通道,扩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波及体积,降低无效循环,提高驱油效率,试验井注气压力升高6.0 MPa,连通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气效果,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其它气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玉门油田贫氧空气驱油先导试验中3口采油井过早发生明显的气窜,使产液量与产油量大幅下降,影响正常生产。采用Waring Blender方法测定了矿化度8.3×104 mg/L、温度114℃条件下的不同配方体系的泡沫性能,确定了较优的0.2% WP4+0.3% NS强化泡沫体系配方,通过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高温高压稳定性、低渗透裂缝岩芯封堵性及气驱后贫氧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泡沫在高压条件下稳定性明显提高;能够增加流体在基质及裂缝中流动时的阻力,具有流度控制能力,阻力因子分布在5.09~38.66;对于贫氧空气驱后采用强化泡沫调驱的岩芯,提高采收率可达16.70%~38.11%。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对CO2驱油过程气窜的影响规律,为延长油田筛选理想的油藏开展CO2驱矿场试验,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芯驱替下见气时间、气窜时间、扩散速度及不同阶段采收率的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扩散速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随岩芯渗透率的增加而缩短,且当渗透率增加到某一值(本实验为10 mD左右)后,见气时间和气窜时间几乎都降为0。见气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渗透率在某一范围值内,气窜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随渗透率的增加先降低后缓幅上升。低渗透油藏CO2驱见气后仍有大幅的提高采收率空间,大量原油主要在见气后至气窜前采出。而且,一旦发生气窜,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的幅度将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8.
氮气泡沫驱气体窜流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泡沫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气体窜流现象。为了界定气窜时机和程度,提出产气率上升指数I_g;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起泡剂浓度、注入方式、注入速度以及含油饱和度等参数对氮气泡沫驱气窜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液膜的强度,液膜排液作用降低了气窜现象的发生;使用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质量优于段塞注入以及气液共注等方式,且不易发生气窜;注入速度越小,越容易发生气窜现象,但是注入速度超过一定值以后,泡沫的封堵能力趋于稳定;I_g=0.5为临界气窜点,超过临界气窜点,即发生气窜。 相似文献
9.
延长油田L井区经过注水开发后,出现受效井数少、单井产量低,部分井水淹严重等问题,于是对部分井组实施了空气泡沫驱。以研究区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对比空气泡沫驱前后产油量、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受益井以及受益程度。结果显示,实施空气泡沫驱后油井降水效果非常明显,增油略有成效。这表明空气泡沫驱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是水驱之后的一种选择,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总结了海上化学驱技术在多功能高效驱油剂、平台注入设备、采出液处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在国内3个海上油田应用的成功经验与增油效果;以国外实施海上化学驱的油田为实例,总结其在深水聚合物驱与水平井聚合物驱实践方面取得的经验。研究与实践证明海上化学驱技术可行、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强化泡沫驱油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Waring搅拌器测定了不同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能 ,利用岩心驱替试验测定了泡沫在岩心中的阻力压差及驱油效果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聚合物对泡沫体系起泡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确定了聚合物在强化泡沫驱油体系中的最佳使用量。对单一聚合物体系、单一泡沫体系与强化泡沫体系在水驱后的稳定性及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强化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比聚合物及单一泡沫体系的驱油效果更好 ,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驱油体系。室内试验表明 ,该体系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桩106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同时为了克服常规泡沫驱注气成本和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开展了低气液比氮气泡沫驱实验研究.泡沫驱油体系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泡沫驱体系0.2wt%DS2+0.5wt%Na2CO3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起泡体积570ml,析液半衰期590s),同时具有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1.4×10-3mN/m)和较强的乳化能力(最小乳化转速275r/min).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低气液比条件(0.2∶1—0.5∶1)下的氮气泡沫驱不但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2%—30%,而且还可以防止气体的过早突破,从而起到较持久的调驱作用.低气液比泡沫驱是提高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采收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燃烧管试验是注空气评价过程中的重要试验,其目的是研究注空气过程中原油在地层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在Calgary大学长1 m、渗透率为1.457 μm2的填砂管中,对鄯善轻质油藏原油进行注空气燃烧管试验.分析了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燃料、产出气的组成、产出油和水的量以及注空气温度前沿推进速度.对脱气油注氮气,驱油效率可达到64%,在此基础上注空气,驱油效率可再提高23%,同时燃烧消耗10%的原油,但注空气时不能持续燃烧,进行二次点火后才可完成试验. 相似文献
15.
泡沫复合驱油三维多相多组份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田,建立了描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泡沫复合驱油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研究泡沫复合驱油机理的基础上,能够模拟泡沫复合驱具有的界面张力、毛管驱油、化学剂复合协同效应、流度控制、泡沫效应等主要的驱油机理以及所发生的对流、弥散、扩散、吸附、相态变化、水相化学反应、石油酸与碱反应等一系列物化现象,拟合了实际泡沫复合驱岩心驱油模型驱替过程。拟合结果与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利用该模型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辅助,进行泡沫复合驱的机理研究、实际应用可行性研究、矿场方案优选和开发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6.
压缩空气泡沫析液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和析液装置,对典型的蛋白型A类泡沫灭火剂在压缩空气泡沫产生方式下的泡沫析液(泡沫溶液的质量分数取0.3%~2.4%)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来反映析液过程.研究发现泡沫在析液之前存在延迟现象,析液速率并非从一开始就递减,而是先有一个峰值,峰值过后其值逐步降低并趋近于0,此时析液质量趋于平稳.实验表明:最大析液速率、析液速率常数、50%析液时间都与溶液质量分数相关,增大溶液质量分数则最大析液速率、析液速率常数都会呈指数衰减而50%析液时间则呈指数上升.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很吻合,能恰当地反映压缩空气泡沫的析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上油田蒸汽吞吐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稠油油田的地质油藏特性、钻完井方式、平台空间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应用难度高于陆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通过在传统蒸汽吞吐注入流体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增效复合药剂的方式,能够在热采效果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热采洗油效率以及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改善稠油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从化学增效机理、室内物理模拟以及渤海某油田数值模拟实例的角度,探讨并评价了该技术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性。基于渤海油田某区块矿场试验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经过7个周期热采化学增效剂吞吐,在常规热采基础上增油幅度达16%,投入产出比达1∶6.3(油价按40美元/桶计)。该技术成果为深入开展海上油田热采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