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合成了8个硫杂蒽酮类水溶性光引发剂,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了它们结构。同时还测定了其紫外吸收波长和摩尔消光系数,并讨论了结构与紫外吸收波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I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8个新的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经过外、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了结构。同时测定了其吸收波长及荧光吸收光谱,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效率,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2种烷基、烷氧基和硝基取代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其中,三种烷氧基取代的硫杂蒽酮是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得的。几种新的化合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确证了其结构。测定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硫杂蒽酮类化合物的2-位上是斥电子基时,其最大吸收波长要向红移动;若2-位上是吸电子基时则向紫移动。  相似文献   

4.
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对新型光引发剂BDPB紫外吸收进行了计算,从前线分子轨道,共轭效应和电子效应角度考察了BDPB相对于BDMB产生红移的原因,并分析了不同溶剂对BDMB和BDPB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BDPB具有比BDMB更高的引发效率,是一种潜在的光引发剂. 虽然BDMB具有更好的共轭效应,但是BDPB中的哌啶基团比BDMB中的吗啉基团具有更强的供电子效应,这是产生红移根本原因,在羰基附近的苯环对位上引入强供电子基团有利于提高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 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相比,极性溶剂使得光引发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3个新型近紫外光引发剂:4-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二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5-三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利用光照实验和光示差热扫描量热仪(Photo-DSC)对这些分子的光引发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不同数目的甲氧基、光照时间以及光引发剂浓度对光引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hoto-DSC测得3种化合物的单体聚合速率分别为0.065 32,0.102 01,0.163 23s-1,表明随着随着甲氧基数目的增多,能有效地提高光引发剂的引发性能;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与引发剂浓度的增大,光聚合比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某些β二酮类合钴(Ⅱ)络合物在溶液中具有可逆络合氧分子的能力.中心离子钴(Ⅱ)的电子转移到氧的π轨道,伴随发生钴(Ⅱ)的直接氧化.利用该类络合物中心离子钴(Ⅱ)的可逆氧化还原特性作为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和生物摸拟氧载体已有报导.但钴(Ⅱ)的氧化特性在湿法冶金萃取钴的过程中应尽量设法避免,因为生成了稳定的钴(Ⅲ)络合物后,会给反萃操作带来极大困难,使萃取剂不能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合成产物———新型水处理剂乙二胺 -N,N'-二乙酸 -二甲叉膦酸 (EDDAP)阻磷酸钙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EDDAP具有优异的阻磷酸钙垢性能 ,且明显优于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  相似文献   

8.
光引发剂ITX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开宇  刘茵  尹建军 《甘肃科技》2007,23(11):86-88
以异丙基硫酚和邻氯苯甲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光引发剂ITX的工艺路线,反应副产物少,转化率高,较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小试收率达到80%。将合成样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物理性质及结构表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在中我们引入了一类特殊的不分明拓扑空间——乘积诱导不分明拓扑空间(X,■×θ),并得到了一些直接的结果。在那里我们沿用了Wong在中给出的不以分明点为特例的不分明点及其邻域的定义。但我们指出了分明点具有特殊地位。在本文中我们将引入邻域胚的概念,并利用它定义分明点的邻域及不分明集的S-复盖,从而引入S-不分明紧性。并证明了关于这种不分明紧性的Tychonoff定理。最后初步地考虑了不分明拓扑定间的分离性,为进一步的讨论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11.
合成了7种具有不同阳离子结构和不同配阴离子的芳基碘、硫(钅翁)盐,并测定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其中以双[4-(二苯锍基)苯基]硫(钅翁)盐(BDS)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光聚合中的引发活性最高。用苯酚钠终止氧化环已烯光聚合中的活性中心,从而测得活性中心浓度,发现至少在低转化率(10%)以内,活性中心浓度随聚合时间而线性增加;在相同转化率时,溶液聚合的活性中心浓度高于本体聚合者,表明溶剂可能参与引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LDPE-VAC体系光接枝及交联反应的研究 (Ⅰ)引发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的引发剂(如BP,Irgacure651,Irgacure184,XAN,ITX,AQ,BPO,AIBN,丙酮以及环己酮等)引发醋酸乙烯酯(VAC)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上光接枝聚合反应,并用称重法测定了单体的转化率、接枝效率及膜的交联度;作为比较,同时考察了不加单体时上述引发剂引发LDPE膜的交联反应。结果表明,使用BP作引发剂时,接枝效率最高(接近80%),交联程度也最高(超过50%);而AQ,BPO和AIBN等却不能引发VAC的接枝聚合反应;单体不存在时,所有引发剂均能引发PE膜的交联反应,但交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引发剂(如BP, Irgacure 651, Irgacure 184, XAN, ITX, AQ, BPO, AIBN, 丙酮以及环己酮等)引发醋酸乙烯酯(VAC)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上光接枝聚合反应, 并用称重法测定了单体的转化率、接枝效率及膜的交联度;作为比较, 同时考察了不加单体时上述引发剂引发LDPE膜的交联反应. 结果表明, 使用BP作引发剂时, 接枝效率最高(接近80%), 交联程度也最高(超过50%);而AQ, BPO和AIBN等却不能引发VAC的接枝聚合反应;单体不存在时, 所有引发剂均能引发PE膜的交联反应, 但交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大环H4L(5,12-二苯基-7,14-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钴(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等技术表征出配合物的组成为CoH2L·2H2O,由电子光谱数据探讨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两种卟吩衍生物与Co(Ⅱ)的配位机理用电子光谱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发现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并经历一个中间过渡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Ni(en)_3Cl_3、Co(en)_3Cl_2络合物水溶液的电子光潜,并应用DSCPCF模型对谱带作出了理论解释。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继一类最佳控制存在的充分条件(Ⅰ)中的讨论,给出了相应模型最佳控制存在的另两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四氮杂大环与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子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四氮杂四乙酸基取代大环H4L( 5,7,1 2 ,1 4-四甲基 -1 ,4,8,1 1 -四氮杂环十四烷 -N′,N″,N′″,N″″-四乙酸 )与Co(Ⅱ )、Ni(Ⅱ )的单核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和UV光谱表征其组成为CoLH2 ·2H2 O和NiLH2 ·2H2 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 ,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确定满足条件f(xyz)=f(xzy)的函数方程f(xy)+f(xy-1)=[Ψ(y)+Ψ(y)-1]f(x)+[Ψ(x)+Ψ(x)-1]f(y)+F(x)F(y)的一般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函数方程f(x—y)+f(x+y)=2f(x)f(y)有界连续解,其中f(x)为R^n→R的有界连续函数;证明了f(x)必为如下形式的三角函数f(x1,x2,…,xn)=COS(k1x1+k2x2+…+knxn),其中k1,k2,L,kn常数。该结论证明了满足上述方程的函数一定为三角余弦函数,也即给出了三角余弦函数的一种方程形式的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