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以洗衣粉悬浮液为对象,先后进行了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的流化干燥实验。通过测定干燥器的流体力学特性曲线,以及在相同进料量、进风温度、进风速度或惰性粒子直径条件下的体积传热系数曲线和热效率曲线,考察和分析了气体分布板两种不同的开孔结构对干燥器流体力学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分布板开斜孔的床内气流阻力要高于开直孔的气流阻力,但其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相对较高,即斜孔较直孔更加有利于床内传热。在此基础上,对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生产调节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对碳酸钙悬浊液进行综合单元操作.介绍了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过程的操作机理和应用现状.考察了干燥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为工业设计和生产操作提供了相关参考.本文将利于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与多级旋风分离器对于碳酸钙悬浊液进行液固分离的综合单元操作,同时对干燥速率,体积传热系数和热效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滞留率是确定流化干燥死床点的重要参数。针对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以洗衣粉悬浮液为对象,考查了进料量、惰性粒子直径、进风温度、静床高、进风速度以及物料初始浓度对干燥器滞留率的影响,分析了气体分布板开直孔和开斜孔时干燥器滞留率的大小,并以气体分布板开斜孔为例,测定了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与板开孔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滞留率随进料量和物料初始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随惰性粒子直径、进风温度、静床高和进风速度的提高而减小;若将气体分布板的孔道由直孔改为斜孔,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板的开孔率,可有效降低干燥器的滞留率,提高干燥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的传热研究阎红,王维,王宝和,王喜忠(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16012)关键词:流化床干燥器,离心式,传热分类号:TQ021.3;TQ028.672;TQ051.130引言离心流化床干燥器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型干燥设备,它与普通流化...  相似文献   

5.
在已开始的流化床、振动流化床干燥器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物料S型流动的固定流化床工艺,研制开发了S型流动连续式固定流化床干燥器,应用于氯化聚乙烯(CPE)波饼的干燥,取得了成功突破;就CPE的干燥特点、连续式固定流化床干燥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到CPE流化床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流化速度为0.8-1.0m/s,流化板的开孔率为4%-9%,4个室的干燥温度分别为125、115、80、70℃。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体分布板开直孔的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以洗衣粉悬浮液为对象,考察了进风速度、惰性粒子直径、进料体积流量、物料初始质量分数、进风温度和静床高对干燥强度的影响,并与气体分布板开斜孔的干燥器干燥强度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进风速度、进料体积流量、进风温度、静床高,或将气体分布板的孔道由直孔改为斜孔,干燥器的干燥强度将增大;相反,若提高惰性粒子直径或物料初始质量分数,则干燥器的干燥强度将减小。在此基础上,结合因次分析法,建立了用于计算干燥强度的准数关联模型。  相似文献   

7.
旋流压力式喷嘴低压喷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来水为喷淋介质,对旋流压力式喷嘴低压喷淋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喷嘴流量和喷孔直径对喷淋角、液滴Sauter平均直径(SMD)的影响规律,研究旋流压力式喷嘴喷淋液滴尺寸分布、喷淋介质径向通量分布及喷淋周相均匀度.结果表明,喷嘴流量越大,喷淋角越大,液滴尺寸越小;喷孔直径增加,喷淋角和液滴尺寸均增大.低压喷淋液滴SMD集中在250~550μm之间,属于大颗粒,得出计算液滴SMD的关联式.喷淋通量在中心最大,喷嘴流量增大,边缘区喷淋通量逐渐增加,介质喷淋周相均匀性较好.实验结果可以为旋流压力式喷嘴,以及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离心流化床干燥器中湿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测定了气流入口、出口和床层温度以及物料湿含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表观气速、颗粒直径、床层厚度、床体转速和物料初始湿含量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离心流化床干燥过程中传热和传质准则方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流化床中固体粒子的几何参数及粒子材料的热物性──导热系数KP、比热CP、密度ρp等对流化床与埋入表面间传热的影响。实验设备为0.3m×0.3m的矩形截面流化床,床高0.8m,采用空心刚玉球、刚玉砂、镁砂和碳化硅等4类11种粒子,埋入表面为直径20mm的银球及直径为6、10、15、25、30、40、50mm的碳钢棒。根据作者提出的流化床与埋入表面间传热的表面一颗粒─乳化国传热模型,对以上实验工况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中粒子的循环速率决定了密相层和疏相层的空隙率。沿着粒子循环线的压力平衡控制了密相层的高度。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和风力(?)的压力降决定了流化床的压力平衡。当风力阀的压降太大,或者在下降管中的粒子持有量不足,密相层消失。整个流化床成为疏相流动床。试验表明,当流速增至5m/s,没有产生从湍流流化床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流化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深入分析心电图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以及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特性、用途、标准、使用注意事项等,设计出保障心电图机安全工作的报警器.报警器的系统由心率报警器、电极脱落报警器、心跳中断报警器、超压、欠压报警器、漏电报警器、电池电压(直流电压)低落报警器、保险丝熔断报警器、走纸电机转速过高、过低报警器、简易心电图机校验器、微型心脏除颤急救器等组成.使用该报警系统,可确保心电图机安全工作,保证操作者和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填料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水力负荷10 cm·d~(-1)下运行,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NH_4~+ -N、总氮的去除率1号装置分别为80.7%,38.9%,48.7%,43.5%,2号装置分别为88.4%,87.2%,98.2%,24.9%;在水力负荷20 cm·d~(-1)下运行,1号装置发生堵塞现象无法运行,而2号装置对COD、总磷、MH_4~+ -N、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1%,56.1%,98.0%,28.9%,对COD及NH_4~+ -N仍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水力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渗滤系统内部填料的改善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及其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土工试验要求研制了"动静三轴试验仪",该仪器设备能够替代传统"静三轴试验仪"和"动三轴试验仪"完成给定的试验任务.伺服加载的实现方式是"动静三轴试验仪"研制的核心,在分析液压、气动和电气加载方式的优缺点后,采用液压伺服加载方式完成轴向力和位移的动态、静态加载.为解决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在动态加载时液压油压力波动和静态加载时效率低、发热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蓄能器组和恒压变量泵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液压油源系统,借助数学建模和仿真的手段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离子交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子交换器的进水装置、中排装置、再生液分配装置及出水装置的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 ,并针对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中、高效过滤器送风装置存在的密封性差、装卸复杂和气流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过滤器送风装置。对两种送风装置性能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实验。证明了新装置用于工程实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心肌桥模拟装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装置研制背景、基本要求、主要参数与指标、结构与功能以及性能评价等5个方面,介绍了心肌桥模拟装置.心肌桥模拟装置的实际使用证明,它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复现心肌桥压迫壁冠状动脉,并导致血流动力学特性异常的现象,模拟实验大部分结论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智能中压开关装置是新一代电器产品,是高科技的技术结晶。在线监测在智能中压开关装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在线监测时应按“需要、实用、经济”进行综合考虑。传感器技术在线监测技术中举足轻重,但目前尚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彪 《应用科技》2012,39(1):31-34
以ARM处理器LPC2148为核心,采用数控恒流源驱动方式,将808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研制了一种智能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通过LPC2148自身的USB接口引擎和EasyUSB214x动态库,结合VC++编写了上位机应用软件,将治疗仪的日志数据以USB的通讯方式传输到上位机,以实现对治疗操作日志数据的记录、查阅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各种取暖器及其发热元件,这不仅有利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恰当的取暖设备,更为改进和设计创新取暖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复眼的组织学结构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复眼的形态结构,中华绒螯蟹的复眼约由210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由折射器、受纳器和反 光器组成。折射器包括角膜与晶状体,角膜覆盖在眼睛外部的表面,由复杂的几丁质组成,产生角膜的成角膜细胞位于角膜下方;晶状体由晶体细胞内部物质形成,位于角膜和感杆束之间,感杆束由小网膜细胞膜突起的微绒毛汇合形成;受纳器即小网膜;反光器由两种色素构成,即远端色素与近端色素小;小网膜细胞形成轴索,穿过基膜上的网眼,联系神经节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