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头鸊鷉每年3月初迁来乌梁素海,10月末11月初离去.它们在蒲苇地营水面浮巢,巢材主要为苇茎,蒲叶和水草,巢的外径65cm,内径17cm,深3.5cm。窝卵数3~5枚,平均4枚,日产一枚卵圆形污白色卵。卵径平均36.39×54.87mm,卵重37.89。 相似文献
2.
白骨顶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骨顶是乌梁素海的夏候鸟,其数量当推该期游禽的首位。每年3月初迁来,11月初离开。繁殖期从4月延续到7月。该鸟营巢于苇地,两性以苇茎叶或蒲叶编织碗状巢。日产一枚卵圆形、灰白色杂以棕色斑点的卵。窝卵数5~12枚。卵平均测量:卵径53×36mm;重378。孵化率95.8%。本文还研究了该鸟体重和翅长,体重和尾脂腺,体重和嘴峰的相关关系,并以数学公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3.
大白鹭是乌梁素海常见的一种夏候鸟,他们在苇丛中筑盘状巢,巢材主要是苇茎,每年繁殖一窝,窝卵数4—5枚,卵为天蓝色、卵圆形,卵径平均63.96×42.52毫米,卵重66.0克。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任务,孵化期27—28天。孵化率95%。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内蒙古乌梁素海鸟类区系及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乌梁素海为内蒙古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这里水草丛生,芦苇繁茂,有充足的食料和隐蔽条件,为众多的游禽和涉禽提供了栖息条件。该地有鸟类124种,隶属于75属35科14目。其中夏候鸟64种,旅鸟41种,留鸟19种。5种为内蒙古鸟类分布新记录。这些鸟分布于5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湖底沉积,湖水变浅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严重冲击,使得这里初级生产力发达,次初生产力不足,生态系统正在迅速失去平衡,其演替的过程可能是芦苇潍以至盐化荒漠。目前,鸟类区系正在逐步走向贫乏,一些大型鸟类如疣鼻天鹅、斑嘴鹈鹕、灰雁、白鹭、苍鹭等明显减少,白头鹞等猛禽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鸿雁的迁徙、繁殖、食性等习性的观察和研究,以期对鸿雁的生态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吉林省长春市1994年和1995两年春季花背蟾蜍的出蛰情况、活动规律、繁殖前后的形态变化、摄食行为等繁殖生态研究.结果表明:成体出蛰先于亚成体.繁殖期活动受温度影响明显,最适繁殖气温为23℃,最适繁殖水温为22℃,繁殖高峰期后逐渐迁入陆地活动.雄体间争雌现象显著.雄体抱对欲异常强烈.怀卵量与体重及卵巢重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085.18+75.36x和y=71.23+639.10x.繁殖前后形态变化显著.繁殖期间摄食活动较弱,食物主要是蛛形纲、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水域或水边活动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报道了1996年4-7月安徽紫蓬山区的金腰燕繁殖生态.结果表明,金腰燕4月初开始繁殖,巢营在室内檐下,窝卵数5.5枚,孵化期18天,育雏期28天,雏鸟体重增长的方程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的繁殖生态暨行为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秦岭地区天然水域大鲵简易繁苗法和仿生态亲鲵培育池繁苗的基础上,论述了促成大鲵繁苗的8项生态因子.秦岭地区大鲵繁育日度与江汉平原区存在较大差异;大鲵在不同产区繁殖期和繁殖盛期的时间,建议各地应抓住当地的繁殖时机做好繁苗工作.记述了大鲵在催情效应期亲吻、顶腹、嬉戏、交尾等繁殖行为.对大鲵繁殖配组的性比、繁殖日度、繁殖时间、雌雄性腺发育同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该文作者对白鹭在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较详细观察,并对雏鸟生长发育、食性及造成雏鸟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鹭在该地区4月底6月初开始产卵,孵卵期22天左右,出雏率88.8%,离巢率91.5%。幼鸟主要以泥鳅和小鱼为食,此外还有少量蛙类、昆虫、小虾、黄鳝和蜻蜒。造成雏鸟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恶劣的天气和出壳时间的较大相隔致使同巢晚出壳的雏鸟争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报道了小云雀inopinata亚种(Alauda gulgula inopinata)(以下称为小云雀亚种)在西藏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小云雀亚种在拉萨地区一般4月下旬进入繁殖期,选择本地的冬小麦地等作为它们的繁殖生境。雌雄鸟均参加筑巢,筑巢期为3.8±1d(n=4),10个巢的大小为5.6±0.7cm×8.7±0.9cm(n=10),巢深4.1±0.3cm(n=10),巢的平均重量24.6±4.3g(n=5)。平均窝卵数为2.6±0.5枚(2~3枚,n=7),其中3枚者居多;产一窝卵需要2~3d,卵平均重量2.2±0.3g(1.8~2.8g,n=7),卵的大小为20.4±0.5mm(19~21)×14.2±3mm(14~15),(n=7)。平均孵卵期为15±0.6d(14~16,n=6),孵化率为67%,育雏期12±0.6d(11~13,n=6),雏鸟成活率仅50%。农业活动及天敌是影响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高山蛙是西藏地区一种常见的特有无尾两栖类,是拉萨地区的绝对优势种,分布广,数量多。文章选择了拉萨市郊的大小池塘、沼泽地、水渠旁和河流的边缘,从1998年至今对拉萨地区的高山蛙的主要栖息场所、生活规律、产卵期、产卵量等情况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和调查,并阐述了对高山蛙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是中国特有鸟类[1],隶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由于数量稀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且是雁形目惟一的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1年我们在完成吉林省科委青年基金项目“长白山几种珍禽人工饲养研究”的过程中,在长白山找到了两个中华秋沙鸭的巢,后来我们又于1995年和2001年对同一个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但是都没能再找到中华秋沙鸭的巢.其原因在于1991年开始的长白县到松江河公路的改造之后,所修的公路有很长的一段是沿着中华秋沙鸭繁殖的河段,由于过往车辆的增加,对中华秋沙鸭的… 相似文献